幾年前,因緣際會用還算合理價格,買到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福倫達Bessaflex Tm。故天真的以為它是所謂的機皇,自己再也不需要煩惱購入m42底片相機,就忽略了對底片相機的研究。因此,在陸陸續續買了近40顆m42鏡頭,又改了2顆PK,QBM鏡頭至M42後,本週發生了一件連自己都不能置信的事情..........就是幾乎手邊的鏡頭裝在Bessaflex上,無限遠都會打板。CZJ tessar 50/2.8,CZJ pancolar 50/1.8 pentacon 50/1.8這等很一般的鏡頭,在無限遠時都會打板,讓我很錯愕。不知是相機壞了,還是這台機子本身就有這樣的問題。說真的,我稍稍測試後發現,只有pentax m42系列在無險遠處不會打板,其他都會。版上有無使用bessaflex的前輩,是否能告知您使用上的心得?
也因為上述,最近讓我萌生再買一臺相機的念頭。
我初步設定是fuji st 801,minolta xd-11,xd-5,xe-7,xg-1等....
但有幾個不太確定的操作細項,想請用過的人解答一下。
1.st801打板狀況如何?約略看到此機也有部分鏡頭有打板問題,不知最古老的CZJ銀鋁鏡是否可上?
2.個人對minolta有一種特殊情感,雖知道它是MD環,但使用MD-M42環即可解決,但不知道操作上,其它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除auto外),轉接會影響測光嗎?測光功能是否不會因為轉接而有影響?
3.minolta xd-11,xd-5,xe-7,xg-1等,功能上到底差異在哪?
4.除了上述機子外,不知哪一臺機子相容m42鏡頭最高?
5.ICAREX 35S TM這台如何呢?
謝謝
PS, PRAKTICA 系列,大概可以排除推薦了。自己使用過三台,都死在過片卡死,就再也不考慮這個牌子的相機了。
kenneth_ku2002 wrote:
因此,在陸陸續續買了近40顆m42鏡頭,又改了2顆PK,QBM鏡頭至M42後,本週發生了一件連自己都不能置信的事情..........(恕刪)
底片機的部分小弟幫不到,但還是想說聲樓主好樣的 ...

airsama wrote:
底片機的部分小弟幫不...(恕刪)
airsama前輩,我一直都有出現,只是默默的潛水罷了。因為技術討論上,一向不是我的專長,我只是很直覺的站在分享使用者心得上,報告自己出現問題的狀況。至於買那麼多鏡頭,純粹就是蒐藏,把不同版本的鏡頭收起來,感覺在用行動記錄一段相機歷史。
而我之所以考慮minolta相機,也是因為當年你建議我購入sony a850,使用上完全沒有衝突,所以想試試它的底片上的功力,或許也比較相容。
目前自己比較傾向買zeiss ikon icarex 35 系列,因為外觀比較符合自己的審美觀,但用過福倫達的Vsl-1後,這台的『限制』大概也略知一二了,我那些美美的銀鋁鏡,如無意外應該也只能繼續用在數位上,偶而上上很難對焦的contax D拍拍一兩卷就又要回去防潮箱躺了。
至於bessaflex TM,我個人目測、手亂測,似乎都沒有反光板下滑的問題,但我希望有.......
如果能修好,是最好不過的,如不能修好,應該就只能安葬在防潮箱內了,當它是一段歷史。
經過這次教訓,才知道自己以前只會買、只會用數位拍,幾乎都沒用到無限遠拍,所以才會在相機買了五年後,才發現這台相機的大缺失。也算是一次檢討自己的時機。
另外,忍不住要向airsama報告一下,因為使用DKL轉M42也打板,所以最近要買進一臺bessamatic,原生DKL相機,這台也頗美,也是讓我看著看著就流下口水了,哈哈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