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兩天因為發燒, 睡了整個早上
下午因為睡太飽了閒著沒事做就把防潮箱裡面的相機拿出來摸一摸
剛好有借到一台Leica M6,
後來就想說大家一直推崇萊卡相機的其中一個優點就是他的布簾快門聲音很輕
可是到底有多輕呢?
我手上沒有分貝計, 不過倒是有幾台傳統的RF機和SLR
剛好可來比較一下
請先看圖~
首先上場的是四台M口的RF機
從前到後依序是: Leica CL, 福倫達 R2A, Zeiss Ikon, Leica M6

俯視,
M6 和R2A的捲片桿都在左肩, CL和Zeiss Ikon在底部
R2A和Zeiss Ikon使用的是電磁快門,最高快門速到為1/2000, M6和CL因為使用機械式布簾快門的關係, 所以最快只到1/1000
R2A的框線選擇就在頂上, Zeiss Ikon 和M6會自動按照鏡頭焦段來選擇,CL平常顯示40mm 和50mm, 插入90mm(CL標配是40mm和90mm)則會自動變換

正面,
可以看出尺寸的不同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Zeiss Ikon的測距基線還比M6長一點, 理論上測距基線越長, 測距就越準
CL因為機身尺寸的關係所以基線是最短的
CL的ISO選擇就和快門旋鈕在一起
M6的可樂標真的很明顯~
Zeiss Ikon和M6的框線選擇就在觀景窗下面
M6臉上跟王光輝一樣的那顆大大的痣


背面
M6大大的ISO轉盤應該算是萊卡的特色吧~
其中Zeiss Ikon的觀景窗是最靠左邊的, R2A最偏右邊
這個觀景窗的位置我覺得不太影響, 很快就可以習慣
R2A在大拇指握住的地方有凸起,最符合人體工學~
Zeiss Ikon和R2A有A模式, 各自在背後都有一顆小銀色按鈕, 功用是AE Lock
差別是Zeiss Ikon按一下是鎖定, 在觀景窗內會有個AEL的燈閃爍, 要再按一下AE Lock或是重開機才會解除, R2A 則是要一直按著才能鎖定, 放開就解除. 這兩種方式各有優缺點~

M6的片艙:這個是號稱即使相機摔壞了, 片艙都不會打開的設計, 裝片需要有點技巧

CL的片艙: 跟Rollei 35的設計一樣, 需要把下機身抽出來, 可能是那個時代的流行吧, 感覺這種方式也很牢固

R2A: 後背打開方式和Nikon FM2一樣, 把捲片桿抽起來就可打開

Zeiss Ikon: 開關在左側, 有兩段式開關, 先往左再往上

第一個測試先測試快門的聲音
對照組為FM2, 快門速度皆為1/30s
測試機子如下: (Rollei 35是剛好路過來湊熱鬧的)

測試的影片:
M6真的布簾快門真的有傳說中的那麼神奇嗎?
請看youtube....
測試的結果個人認為最大聲的是FM2(因為有反光鏡阿)
M6最小聲,接下來是R2A和Zeiss Ikon, CL反而還比較大聲一點
下一篇預告.... RF 要和SLR比大小~!!
RF系統以輕便而聞名, 有多輕便呢?
請待下回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