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手動底片相機大亂鬥: RF VS. SLR

這個標題我真的不知道該下什麼
話說這兩天因為發燒, 睡了整個早上
下午因為睡太飽了閒著沒事做就把防潮箱裡面的相機拿出來摸一摸
剛好有借到一台Leica M6,
後來就想說大家一直推崇萊卡相機的其中一個優點就是他的布簾快門聲音很輕
可是到底有多輕呢?
我手上沒有分貝計, 不過倒是有幾台傳統的RF機和SLR
剛好可來比較一下
請先看圖~

首先上場的是四台M口的RF機
從前到後依序是: Leica CL, 福倫達 R2A, Zeiss Ikon, Leica M6
手動底片相機大亂鬥: RF VS. SLR

俯視,
M6 和R2A的捲片桿都在左肩, CL和Zeiss Ikon在底部
R2A和Zeiss Ikon使用的是電磁快門,最高快門速到為1/2000, M6和CL因為使用機械式布簾快門的關係, 所以最快只到1/1000
R2A的框線選擇就在頂上, Zeiss Ikon 和M6會自動按照鏡頭焦段來選擇,CL平常顯示40mm 和50mm, 插入90mm(CL標配是40mm和90mm)則會自動變換
手動底片相機大亂鬥: RF VS. SLR

正面,
可以看出尺寸的不同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Zeiss Ikon的測距基線還比M6長一點, 理論上測距基線越長, 測距就越準
CL因為機身尺寸的關係所以基線是最短的
CL的ISO選擇就和快門旋鈕在一起
M6的可樂標真的很明顯~
Zeiss Ikon和M6的框線選擇就在觀景窗下面
M6臉上跟王光輝一樣的那顆大大的痣是電池艙~!!
手動底片相機大亂鬥: RF VS. SLR

背面
M6大大的ISO轉盤應該算是萊卡的特色吧~
其中Zeiss Ikon的觀景窗是最靠左邊的, R2A最偏右邊
這個觀景窗的位置我覺得不太影響, 很快就可以習慣
R2A在大拇指握住的地方有凸起,最符合人體工學~
Zeiss Ikon和R2A有A模式, 各自在背後都有一顆小銀色按鈕, 功用是AE Lock
差別是Zeiss Ikon按一下是鎖定, 在觀景窗內會有個AEL的燈閃爍, 要再按一下AE Lock或是重開機才會解除, R2A 則是要一直按著才能鎖定, 放開就解除. 這兩種方式各有優缺點~
手動底片相機大亂鬥: RF VS. SLR

M6的片艙:這個是號稱即使相機摔壞了, 片艙都不會打開的設計, 裝片需要有點技巧
手動底片相機大亂鬥: RF VS. SLR

CL的片艙: 跟Rollei 35的設計一樣, 需要把下機身抽出來, 可能是那個時代的流行吧, 感覺這種方式也很牢固
手動底片相機大亂鬥: RF VS. SLR

R2A: 後背打開方式和Nikon FM2一樣, 把捲片桿抽起來就可打開
手動底片相機大亂鬥: RF VS. SLR

Zeiss Ikon: 開關在左側, 有兩段式開關, 先往左再往上
手動底片相機大亂鬥: RF VS. SLR

第一個測試先測試快門的聲音
對照組為FM2, 快門速度皆為1/30s
測試機子如下: (Rollei 35是剛好路過來湊熱鬧的)
手動底片相機大亂鬥: RF VS. SLR

測試的影片:
M6真的布簾快門真的有傳說中的那麼神奇嗎?
請看youtube....

測試的結果個人認為最大聲的是FM2(因為有反光鏡阿)
M6最小聲,接下來是R2A和Zeiss Ikon, CL反而還比較大聲一點

下一篇預告.... RF 要和SLR比大小~!!
RF系統以輕便而聞名, 有多輕便呢?
請待下回分曉~~~
2012-01-09 1:32 發佈
接下來RF和SLR體積的比較
我剛好RF系統和SLR都有同焦段的蔡頭
貼個圖給大家比較一下~
請看圖

首先登場的是M口RF系列的選手~
前排鏡頭由左至右依序是:
Leitz Summicron 40/2(CL的原配, 這是我唯一的一顆萊卡M鏡)
福倫達 VM 35/1.4
ZM Biogon 35/2
ZM Planar 50/2
ZM Biogon 21/2.8
福倫達 21/25mm取景器
RF系統將由Zeiss Ikon上陣應戰


接下來登場的SLR系統是Nikon的經典SLR FM2和ZF.2鏡頭
由左至右是:
ZF Distagon 35/1.4
ZF Distagon 21/2.8
ZF Planar 50/1.4


首先PK 21mm焦段
這邊可以看出Biogon厲害的地方了, 同樣焦段和光圈, 人家可以做的這麼小
一顆Distagon的重量都快拼過Zeiss Ikon的一機一鏡了
不過Zeiss Ikon最廣的框線只到28mm, 21mm需要外接取景器
這樣拍照的時候要先由機身觀景窗對焦, 再移到外接取景器構圖, 有點不方便
在這方面SLR就方便多了, 從觀景窗看出去, 人眼看到的就是相機會拍到的,
不過Distagon的那個體積和重量真的會讓人又愛又怕阿


接下來是35mm這個焦段
Distagon 35/1.4的重量真的超過了隔壁RF的一機一鏡了
35mm的鏡頭能做到這麼大顆真的是有點誇張~


下面是我個人最喜歡的50mm焦段
ZF 和ZM一樣都是Planar 50/2, 體積差異就還好
因為從以前我開始就是用尼康的50/1.8開始練習的, 最習慣的焦段也是50mm
所以這兩顆鏡頭是我兩個系統分別入手的第一顆
也是我覺得CP值最高的


下面兩個也是很小巧的隨身RF機組合:
Leica CL+40/2
R2A +35/1.4



按照01的傳統, 最後一張似乎要來個疊疊樂
不過請各位原諒我心臟不夠大顆
不趕疊垂直的
我來個橫向的樂吧
要看垂直的大大請把頭逆時鐘旋轉90度就可以看到了~



以上報告完畢~!!
謝謝各位的觀賞~



Who Dares Wins
好羨慕! 全套收齊的比較! 加分!
我最瘋的時候也收了M系統機器好幾台,但是一直沒有機會一睹ZI風采只能不停地看網路介紹

KillerScout wrote:
這個標題我真的不知道...(恕刪)


還漏一個號稱快門最安靜的徠卡雙撥上片的 M3...
想不到R2A會是第二名安靜...

我以前用R3M時就覺得他快門好吵...所以把它給賣了

biaw78 wrote:
好羨慕! 全套收齊的...(恕刪)

Zeiss Ikon這台在市場上的能見度真的不高
以價格來分的話下有福倫達的Bessa系列,上有萊卡
剛好卡在中間
我這台也是前一陣子剛好有朋友要脫手, 就一起收進我的防潮箱了
m系統的做工和質感真的和其他的不一樣, 不過我以後應該還是以鏡頭為主,畢竟底片機的機身對成像影響不大, 影響的是使用者的爽度~

TripleNickel wrote:
還漏一個號稱快門最安靜的徠卡雙撥上片的 M3...

其實M6對我來說已經算是很安靜了
我第一次跟朋友借M6來照相的時候, 老是有種快門只開了一半的錯覺 (那時候同時使用fm2在拍照)
傳說中的M3還有其他M系列的機器還沒有機會看到~ 有機會的話應該也要來個大亂鬥


uffizi_c wrote:
想不到R2A會是第二名安靜...
我以前用R3M時就覺得他快門好吵...所以把它給賣了(恕刪)

其實我覺得Bessa機器被嫌吵真的是很冤枉
這個真的是他的對手M系列太強大了
以一個SLR使用者來說, R2A的快門聲和震動都比FM2小多了

R2A的快門聲感覺起來稍微比M6小一些, 不過pitch比較高, M6的算是低沈, 所以R2A感覺比較刺耳一點
震動的方面我感覺都差不多
其中比較好玩的是CL的快門聲不知道是機身材質用的比較輕的關係 (應該是鋁合金,感覺有點薄,機身用手指用力壓好像會凹下去), 對吸震和隔音效果都不好, 按下快門的時候都會感覺有手大拇指的地方有震動
Who Dares Wins
KillerScout wrote:
Zeiss Ikon...(恕刪)


CL的快門聲還包含了前置測光桿升降的噪音...這部份搞不好比快門簾開闔還大聲呢
您說的震動感也是來自於測光桿的動作
下這個標題 應該是把所有的RF與SLR都收齊來比才符合01精神
大家應該會認同
My Blog=== http://blog.xuite.net/commyy/twblog
這是炫耀文~~

快門聲音大小我覺得不是重點, 重點是"輕"的感覺, 那很難量化.... 還有過片的"輕"巧...... 只有使用者能體會....


雙魚之海 wrote:
CL的快門聲還包含了前置測光桿升降的噪音...這部份搞不好比快門簾開闔還大聲呢
您說的震動感也是來自於測光桿的動作(恕刪)


您說的應該是那個P狀的測光桿吧, 一時忘了他還有這個裝置
話說回來, 這個震動的手感其實也不錯呢


uging wrote:
下這個標題 應該是把所有的RF與SLR都收齊來比才符合01精神
大家應該會認同(恕刪)

uging大您就饒了我吧
我手上的手動底片機就這三台RF和FM2
M6還是借來的
這個還有賴01的各路大大來幫忙蓋層樓


djmike wrote:
快門聲音大小我覺得不是重點, 重點是"輕"的感覺, 那很難量化.... 還有過片的"輕"巧...... 只有使用者能體會....(恕刪)

重量的話好解決, 拿個電子秤一量就知道了
不過過片桿的輕巧就麻煩了, 除了過片的力道之外, 還有過片桿的滑順度
這個真的是要親身體驗才知道
Who Dares Wins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