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想請問一個底片機的問題

最近剛進入底片的世界
買了一台canon EOS30
到目前為止有一個小問題
我可以理解底片洗出來的畫質
主要來自
1.底片本身
2.沖加掃的技術跟硬體配備
3.鏡頭呈像
但為何還是有些人很崇尚底片機的機身
比方說FM2 徠卡等 或甚至很多底片的傻瓜相機 如 喵兔 contex的相機
雖然說拍出來真的很有味道
但我一直不能理解底片機本身到底如何影響底片的成像
謝謝
2011-07-25 12:4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底片機 問題
就機身而言,確實是不影響畫面
但是很多玩家玩的是手感,是操控性,畫面出圖如何反而還是其次
許多相機外表有著典雅的美感,簡單俐落的操作介面
就算不玩,擺著看也是很順眼的
這也是現在許多數位機身製造商沒辦法給予我們的
傳統相機,玩過就知道它的好
沒玩過永遠不暸~
銀鹽集散地 http://momoko.ws/film blueghost'blog http://blueghost.net/blog
kennywoochiu wrote:
但我一直不能理解底片機本身到底如何影響底片的成像
謝謝


這個...我也很好奇
有些是鏡頭不可交換的機子 這些是可以理解為何不一樣

但是....機身不就操控上的差異嗎? 對焦.過片.曝光設定...
快門簾可以影響...但差別真的很大嗎?

不過還是喜歡手動過片的感覺呀....
有些人是拍成相品質的
有些人是拍fu的
當然也有些人兩者兼俱
底片的質感及層次來自於顆粒,類比的底片是顆粒所組成,不同的底片有不同的發色,鏡頭的素質只有成像的反差影響較大,色彩的影響較少但是還是有的

my [EOS 30 DATE] 2006-2009


Flickr 上 sheesen78830032


Flickr 上 sheesen29480024


Flickr 上 sheesen31460026


Flickr 上 sheesen54540022


Flickr 上 sheesen54540036


Flickr 上 sheesen23470031


Flickr 上 sheesen23470029


Flickr 上 sheesen35950013


Flickr 上 sheesen33430033


Flickr 上 sheesen60830004


Flickr 上 sheesen60830005


Flickr 上 sheesen47550010


Flickr 上 sheesen47550016


Flickr 上 sheesen47050009


Flickr 上 sheesen47050031


Flickr 上 sheesen46220016


Flickr 上 sheesen46220028


Flickr 上 sheesen46220033


Flickr 上 sheesen97520032


Flickr 上 sheesen46290004


Flickr 上 sheesen52960016


Flickr 上 sheesen06060002


Flickr 上 sheesen06060032


Flickr 上 sheesen06080021


Flickr 上 sheesen06080037


Flickr 上 sheesen02660006


Flickr 上 sheesen02660019


Flickr 上 sheesen01830019


Flickr 上 sheesen35120011


Flickr 上 sheesen70400013


Flickr 上 sheesen71050020


Flickr 上 sheesen79530003


Flickr 上 sheesen79530036


Flickr 上 sheesen25290012


Flickr 上 sheesen25290030


Flickr 上 sheesen83360021


Flickr 上 sheesen83360028


Flickr 上 sheesen83360035


Flickr 上 sheesen84810013


Flickr 上 sheesen83360030


Flickr 上 sheesen84810022


Flickr 上 sheesen84810033


Flickr 上 sheesen03830029


Flickr 上 sheesen45540013


Flickr 上 sheesen45540017


Flickr 上 sheesen65110010


Flickr 上 sheesen65110012


Flickr 上 sheesen65110036


Flickr 上 sheesen45540003


Flickr 上 sheesen65110028





新威多媒體雜誌:https://singway.pixnet.net/blog
酷耶 樓上也是台南人 也拿EOS 30
有機會交流一下
雖然在台南讀碩士準備要畢業了XD
私下PM你好了^^

sheesen wrote:
底片的質感及層次來自...(恕刪)
或是是數位太過乾淨的影像吧,
雖然用底片有許多不方便,
無法改變ISO、無法即時看、底片只有36張、......等,
至少比FF數位機身便宜,
像我拍的量一向不多,
倒蠻適合的,
而且底片在我而言是最好的RAW檔。












http://blog.sina.com.tw/ysrl/

kennywoochiu wrote:
但我一直不能理解底片機本身到底如何影響底片的成像.(恕刪)


對於影像的產製過程中,無法將機身獨立出來,畢竟鏡頭要接上機身才能夠使用,而機身的重要性在於:

1.對焦精密度:對焦必須透過鏡頭搭配機身完成,因此兩者搭配的精密程度將影響對焦結果,優秀手動/自動對焦機身通常能期待誤差較低而求得一致的對焦結果.

2.震動:在高倍放大下或使用長焦鏡頭,任何震動將影響最終影像解析力,一臺優秀機身通常能有效抑制震動帶來的影響.

3.功能的可靠性,耐用性:沒有人會喜歡一台三不五時就會故障,測光不準,遮光不好,過片不穩,碰一下就壞掉的機身,一台不可靠的機身,帶來結果可能是:整捲底片都報銷.

4.操作介面:各家廠商設計有差異,個人的不同偏好影響機身的選擇,當然用自己習慣而熟悉的相機操作介面,能避免操作失敗而減損影像品質.

以上,請參考.

風之和子 wrote:
對於影像的產製過程中...(恕刪)


恩 我也了解第三項跟第一項的重要性
只是我有時候也會想了解
像萊卡 或甚至一些現在特定二手品的較高價的底片機
到底他們的價值在哪些地方

kennywoochiu wrote:
恩 我也了解第三項跟...(恕刪)


拍照最重要的東西有兩個:一個是光圈,另一個是快門

而現代相機的快門通常是做在機身上面的(例如FM2),這樣說你就知道快門重不重要了吧?

另外,樓主提到的喵兔跟Contax(姑且讓我假設你講的是Contax的隨身機),這些相機鏡頭都是沒辦法從機身上拆下來的,所以提到機身當然就等於提到鏡頭。

那徠卡呢?噢~徠卡公司又不只有製造機身,它還有賣「徠卡鏡頭」啊。而我們所講的「徠卡相機」絕大多數都是以「徠卡機身+徠卡鏡頭」為前提所做的討論。

而徠卡相機其精美的工藝與精良的品質是最津津樂道的,樓主可以從第一代M型相機——M3仍有不少數量尚可拍照這點一窺它的「價值」所在。當然也有些是物以稀為貴的關係啦。
管它是什麼超級世界霹靂無敵大狗鏡!便宜貨萬萬歲!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