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大概是從前幾年開始發展的,老哥抵抗不住單眼的魅力,終究踏入了單眼這塊邪惡的領域。原先他預定要買500D,可惜500D和他沒緣。因為當時五百豬才上市沒多久,價格不便宜。只好入首一款CP值高的單眼-450D。當時我用的是400D,看到450D時,心裡真的是超想幹譙的,早知道就等晚一點再入450D,手感和功能真的還差蠻多的。敗入450D的他和當時剛買400D不久的我一樣,開始對傳統單眼感到興趣。也因為這樣,我們在傳統相機方面的話題也愈變愈多。因為數位機方面還有P5000可以撐一下,所以他下定決心將450D賣掉,換回了一台FM2。從此中了手動單眼的毒,但那台FM2並沒有鏡頭,只能借同學的AF 50mm f/1.4來拍。FM2陪伴他幾個星期後,又中了另一種毒,他中了全機械式單眼的毒。在NIKON F和NIKON F2的雙重夾攻下,他把人稱"耐用蟑螂機"的FM2賣掉。為了找尋品項好的NIKON全機械式單眼,他跑南又跑北的,跑遍了整個西台灣後,他終於在台北弄到一台品項不錯的NIKON 大F(含測光頭)。NIKON 大F那不成比例的大頭,在我眼中是他最大的特色。
不過,這敗家史還沒結束。先提一下,Nikon F的觀景器有分成有測光和無測光兩大類,其中無測光的三角頭是當初設計大F最初的模樣,裡頭包含的許多日本的元素,成了截然不同的日本是相機。是收藏者夢寐以求的經典相機,因為在測光頭老化不準的情況下,老哥想把測光頭換成三角頭。攜帶起來也比較輕便,也比較美觀。當然,隔了許久的某日,一個東西就躺在我家裡...

可想而知,他把F弄回家了。說到這台單眼,不可否認的是他的傳奇性。為什麼說他傳奇?他不僅是玩攝影熟知的F系列的第一台機種,也是一台拆解性能強大的機子。像某些120單眼一樣,能更換測光頭,只差不能換片匣。最傳奇的是,讓各位N家使用者感到最驕傲的:被NASA採用的單眼相機,這台被NASA帶到黑壓壓的太空中的大F,機身也是全黑的,連NIKON的字樣都是黑色的。這代表了NIKON大F的耐用性和可靠性,測光頭可能會因為時間久而不準,但機械性能卻是一級棒。
----------------------------------------------------------------------------------------
接下來簡介一下NIKON F的種類和歷史。
NIKON F , 1959-1974 : nikon F開創機種,擁有100%的view range,搭配高速馬達可拍攝每秒五張的連拍,無測光。
NIKON F Photomic , 1962-1966 : nikon F中第一台可以測光的機種,並非TTL測光,而是在測光頭旁加裝一個測光的senser,形成了一台有獨特風味的相機。
NIKON F Photomic T , 1956-1966 : 可以支援TTL測光。
NIKON F Photomic TN , 1967-1968 : 和NIKON F T幾乎是同一個模子出來的,主要是改良測光方面的問題,可惜的是問世不久就被FTN取而代之。
NIKON F Photomic FTN , 1968-1971 : 最常在二手相機店看到的機種,是NIKON F中測光系統最良好者,採用TTL測光。被NASA選中,成為上太空的傳奇相機,就是FTN這一台。
NIKON F High speed , 1971 : 這是一台比較特殊的相機,主要是用給運動攝影或者是有需要高速連拍的使用者使用。這台高速捲片的大F,每秒連拍可高達七張;使用的觀景器造型也十分突出,可以裝載一個類似連動測距相機在使用的觀景器,可以調焦距大小,範圍為:135-300mm。
-------------------------------------------------------------------------------------------------
廢話不多說,先讓我們看看盒箱的外觀



↑盒子設計的相當典雅精巧,很有趣的是盒子許多面有大大的F字樣,相當有設計感。

↑日本光學的字樣,相信有在玩NIKON傳統單眼的人應該不陌生。

↑不玩躲貓貓,一次把盒子打開來看。咦?相機呢


↑雖然是頂級機種,說明書卻沒有像D3一樣厚。小小一本,封面的設計也不太一樣,相當有趣。


↑主角登場!!

↑NIKON 大F的魅力就在它那簡潔有力的三角頭。


↑正面來一張,從右至左我們可以看到有:閃燈線接孔、鏡頭卸除鈕、景深御覽和自拍器。

↑卸除鏡頭後的樣子。

↑側面來一張,感覺有點頹頹的。


↑再來是俯視照,從右至左依序是:回片桿和熱靴卡榫、快門轉盤、快門釋放鈕、過片桿和計數器。

↑外型設計相當經典。

↑簡潔有力的機背,左上方的小鈕是用來卸除測光頭用的。

↑ASA值的對應鈕和機背的卡榫。

↑純正日本血統。


↑(上)景深預覽鈕;(下右)反光鏡預鎖;(下左)自拍器

↑再來看看軍艦部右邊的配置,回片桿上的紋路是設計師精心設計的,靈感來自於日本的"枯山水"中用用耙子刷出的細紋,使相機充滿日本的精神。

↑回片桿外觀,熱靴座卡榫設計在回片桿的地方,後來的F2和F3皆採用此設計(F3 P除外)

↑來個特技表演,把三角頭拔掉。


↑沒有稜鏡依然可以使用,感覺有點像使用了腰平取景器的120相機。
--------------------------------------------------------------------------------------
看看這顆50mm f/2老鏡

↑很老的鏡頭,上頭的焦距是用5cm表示。

↑鏡很短小精巧,全金屬打造的鏡身,頗有質感。

↑鏡片相當乾淨。
---------------------------------------------------------------------------------------
最後再來個幾張相片

↑外型真的很經典,害我忍不住也想買一台。

↑試試看不同的色調。

↑放張有裝測光頭的,氣勢真的差很多。

---------------------------------------------------------------------------------------
心得:像我老哥這樣捨棄數位單眼,投奔傳統單眼的瘋狂行為,剛開始真的是把我嚇到了,而且最後竟然用的是沒有測光的三角頭。我們使用大F時都參考陽光十六法則,如果沒有很複雜的陰影和光線分佈,真的滿好用的

機身真的很小一台,比我的40D小很多,不過功能確很齊全,外觀也很漂亮。

---------------------------------------------------------------------------------------
實拍照:
以下照片皆由我老哥拍攝,經他同意公佈。











如果有需要更正或討論的,歡迎提出來

也歡迎各位分享自己的大F和三角頭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