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ny 當年的 A7C 可說是全片幅可換鏡相機的市場震撼彈,因為它就是扮演小型化 A7M3 的角色,而在上個月底發表的 A7CR 與 A7CM2 也如法炮製,它倆分別是外型更緊湊的 A7R5 與 A7M4。先提 A7CM2 好了,它的出現絕對大家意料中的事,從過去 A7C 所帶來的銷量與熱度就很清楚,這穩賺不賠的生意怎可能放過,承襲 A7M4 既有的 33MP / 10fps / 4K 60p(Super 35),同時延續 A7M4 的新世代選單與風格外觀色調,A7M4 在當時扮演的角色就是以更友善的價格讓大家認識「新世代ɑ」的改變,畢竟在此之前只有 A7S3、A1、FX3 這動輒十萬起跳的機型在選單及色調上進行大改款,這也是為什麼 A7M4 出道即顛峰的主因。

至於 A7CR 的出現對我來說真的是意外的驚喜,畢竟 A7R5 在 Sony 全片幅產品線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會以小型化的扮相轉生成 A7CR 還真是想都沒想過,而 A7R5 的最大賣點就是那片 61MP 的可變解析度 Exmor R CMOS,同樣也成為 A7CR 的主打項目,同時帶來 4K 60p / 8fps 的攝錄規格;如果你並非職業用戶,對整體操控、雙插卡、8K 錄影沒有絕對堅持的話 A7CR 正是唯一解方,除了可以省荷包之外攜帶上也更方便,日常隨拍就是要這種相機才有吸引力!
/// A7CR vs. A7R5 外觀比較
首先在外觀上最明顯的差異就是軍艦部的造型,A7CR 維持 A7C 那類旁軸的設計,因此觀景窗位在機背的左上方,這也是影響體積與收納進攝影包的關鍵;再來看到機頂處雙機的按鍵及轉盤佈局均在右肩位置,不過 A7CR 倒是少了一顆自訂鍵,且在「曝光模式/指令轉盤」上均無提供 Lock 功能。機背的差異可就大了,A7CR 的自訂鍵明顯較少且拿掉了 AEL,更重要的是它沒有「獨立對焦搖桿」,僅能透過觸控拖曳來改變對焦點位置,另一個重點就是 A7CR 並沒有下放 A7R5 的四軸多角度翻轉螢幕,而是維持一貫的側翻螢幕...可惜啊!
再來機身左側的傳輸埠除了拿掉 PC 同步孔之外標準 HDMI 改成 Micro HDMI,我想這也是小型化機身所做出的妥協;另外 A7CR 僅有單卡槽 而 A7R5 除了有雙卡槽還支援 CFexpress Type A,最後握把的高度及厚度也是影響手感的關鍵,不過 A7CR / A7C II 這次有推出一個提升手感的秘密武器,等會兒會介紹給大家!
- A7CR/A7R5
- 機頂
- 機背
- 左側
- 右側
/// A7CR vs. A7R5 手持比較
以下有吉姆實際操作雙機的手持範例,搭配的鏡頭均為 FE 20-70mm f/4 G,A7R5 握持時尾指是可以握在尾端沒問題,只單就看個人習慣而已,A7CR 則是完全沒有辦法,因為硬要塞滿的話大拇指就無法支撐到機背的相對應位置上。- A7CR/握持
- 俯視
- 側視
- A7R5/握持
- 俯視
- 側視
/// A7CR vs. A7C II 外觀比較

這裡的比較或許有些多此一舉,不過畢竟是型號不同的兩款相機,還是讓各位看個清楚吧!A7CR 與 A7C II 均提供「黑銀/全黑」兩種配色,除非你看到正面或機頂的型號,否則不太容易分辨出來,這也是我想替 A7CR 打抱不平的地方
- A7CR/A7CII
- 正面
- 機頂
- 左側
- 右側
- 機背
/// A7CR / A7C II 外觀及特色介紹

由於 A7CR 與 A7C II 的外觀完全一樣,我這裡就以 A7CR 做範例同步補充 A7C II 的差異進來,A7CR / A7C II 在頂蓋、前蓋、內部框架和後蓋,選擇以輕巧、高剛性的鎂合金加以保護,其體積均為 124 x 71.1 x 63.4(mm),重量分別是 515 公克(A7CR)與 514 公克(A7C II)。

影像核心的部分 A7CR 搭載的是 6,100 萬畫素 Exmor R CMOS 背照式感光元件(無低通濾鏡),搭配高效能 BIONZ XR 影像處理器,同時提供各種大小 RAW/JPG(L/M/S)的選項,能讓用戶依當下用途來選擇不同的 RAW/JPG 尺寸,簡單的說就是選擇 26MP/18MP 拍攝時,RAW/JPG 的畫素及檔案量會同步瘦身,等於是一片「可變解析度感光元件」,最高錄影畫質為 4K 60p 4:2:2 10-bit。
A7C II 則是承襲 A7M4 那片 3,300 萬畫素 Exmor R CMOS,亦可錄製 4K 60p 4:2:2 10-bit(S35mm)影片。雙機均提供「快門簾關閉」的選項,關機後可上快門簾上升來保護感光元件;另外 5 軸 7 級的機身防手震規格也僅次於 A7R5,再來 AI 單元的加入也讓辨識目標與 A7R5 平起平坐,支援「人、動物、鳥、昆蟲、車、火車、飛機」且帶來 AI 影片自動取景功能(同 ZV-E1)。

機頂的曝光模式轉盤同樣提供三組「常用設定」,可以獨立撥桿來切換「拍照、錄影、S&Q 慢動作錄影」,這種切換結構首次出現在 E-Mount 機身上,而我覺得有趣的是 Sony 相機每次改款都會在轉盤甚至是「攝/錄」的切換方式上做出差異化。
以這次 A7CR / A7C II 為例「曝光模式」轉盤雖然沒有提供 Lock 鍵,不過這似乎是普遍玩家所期待的,「攝/錄」切換方式更直覺因為從機頂直接可目視,A7R5 與 A7M4 則是因為雙層轉盤的緣故,需從機背方向看過去會比較容易掌握當前模式。
右肩上的轉盤原本是「曝光補償」單一功能,A7CR / A7C II 在這裡也延續了 A7M4 的設計理念,幼肩轉盤預設功能是曝光補償,但用戶可進選單再自定義為其它功能。

A7CR / A7C II 機背的電子觀景窗相較於 A7C 的「0.39吋 / 0.59x / 236 萬點」,雖然進步至「0.39吋 / 0.7x / 236 萬點」但跟 A7M4 的 0.5 吋 368 萬點甚至是 A7R5 的 0.5 吋 966 萬點相比都是小巫見大巫,當然觀景窗的開口也會因體積所受限,這也是為什麼 A7C 系列的 EVF 都如此精巧的主因。
A7C 當年的機背螢幕規格僅有 3.0吋 92.1 萬點,A7CR / A7C II 進步至 3.0吋 104 萬點,從帳面數據來看雖然不多,不過顏色倒是挺準的而且觸控反應也能滿足選單操作,我想這塊螢幕應該跟 A7M4 上市同一塊吧?!

A7C 當初就提供了側翻螢幕,這設計同樣延續在 A7CR / A7C II 身上,這對影片工作者來說絕對是利多,取景角度更不受限,重點是這次 A7CR / A7C II 採用的是全新選單且支援觸控,也就是 A7M4 與 A7R5 上已實現的新世代選單及全新色調。

錄影時除了螢幕上會出現明顯的紅框作為提示之外,機背左下角還額外提供了一顆「錄影指示燈」,設計在這的用意應該是距離 HDMI 埠最近,比較容易察覺到?!
- 左側
- 麥克風孔/TYPE-C
- 記憶卡槽
- HDMI輸出/耳機
A7CR / A7C II 的傳輸埠與記憶卡槽全部集中在機身左側,記憶卡則是支援單槽的 SDXC UHS-II,設有 3.5mm 的麥克風與監聽用的耳機孔,機身充電支援 Type-C 格式,不過因體積受限 HDMI 埠只能維持 HDMI Type-D,無法像 A7M4 與 A7R5 已改用 HDMI Type-A ;少了 Multi 插孔這也使得 A7C 無法透過實體快門線進行長曝,目前想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以手機 APP 以 Wi-Fi 方式連線操作,否則就得額外添購 RMT-P1BT 這類的藍牙遙控快門。
- GP-X2 延伸底座
- 安裝後
- 解鎖後
- 可直接換電池
- 未裝底座
- 已裝底座
這次伴隨 A7CR / A7C II 同步現身的「GP-X2」擴展握把讓吉姆眼睛為之一亮,過去 Sony 早期雖然也曾推出過「GP-X1EM」,不過裝上後換電池需卸下且無法上腳架拍攝,更尷尬的是因造型的緣故相機此時無法平放在桌面。「GP-X2」擴展握把則是改善過去所有的痛點,輕巧之餘換電池無須卸下,同時也保留了腳架螺牙,拆裝握把僅需單手就能完成,不過僅 A7CR 會隨機附贈
順帶一題 A7CR 的續航力為 490 次拍攝 (觀景窗) / 約 530 次拍攝 (LCD 螢幕),A7C II 的續航力為約 530 次拍攝 (觀景窗) / 約 560 次拍攝 (LCD 螢幕),雙機搭配的鋰電池均為 NP-FZ100。
/// A7CR vs. A7C II|畫質比較(61MP / 26MP / 15MP / 33MP)

A7CR 與 A7C II 選在同時間發表,且在外型與帳面數據幾乎相同的情況下,這時攝影小白肯定會出現選擇障礙,若沒有預算上限我一定推你 A7CR,因為它最大的賣點就是那片 61MP 的可變解析度 Exmor R CMOS,可視需求在 61MP / 26MP / 18MP 之間切換,且採用無低通濾鏡結構可說是畫質的保證;但難道這樣 A7C II 的 33MP Exmor R CMOS 就無力招架嗎?我自己也很好奇所以趁雙機都在手上的時間趕緊來試試!
雙機均在同樣條件下進行測試,搭配 SEL2470GM2 這顆鏡皇,同時拍攝參數均為 24mm f/8 1/500s ISO100,以下是局部裁切 720 x 480 的成果,包括中央影像及邊緣影像,至於 A7CR 的高畫素優勢在此時是否能看出差異,我讓各位自行評斷,但我想補充一點...那就是測試樣本的多寡還是會影響結果,就過去評測 A7R5 與 A7M4 的經驗來說,A7R5 對於職業用戶來說「畫質」是絕對可以被信賴也是品質的保證。
/// A7CR / A7C II|感光度比較
這裡主要以 A7CR 的「61MP 與 26MP」來跟 A7C II 的「33MP」進行 PK,因為版面的緣故吉姆選擇 ISO 400~102,400 來比較,加入 A7CR / 26MP 的原因是想看看畫素降低後的高感光度表現會不會比較優,畢竟「高畫素與高感度」一直都是雙面韌。從測試結果來看 ISO 3200 以前雙機都屬於工作 ISO,從 ISO 6400 起算是分水嶺了,這時可以發現 A7C II / 33MP 的細節明顯保留較多,就算跟 A7CR / 26MP 相比也是大勝,且我發現 A7CR 不論 61MP 或 26MP 在高感度的表現可說是一樣的,並沒有因為畫素降低而帶來優勢,我想這跟感光元件本身的調校及製程還是有差,不然 A7S III 要賣給誰 XD。最後,我想高感度方面的較量由 A7C II 勝出,這點應該沒有異議吧?!
- 61MP/400
- 800
- 1.6K
- 3.2K
- 6.4K
- 12.8K
- 25.6K
- 51.2K
- 102.4K
- 26MP/400
- 800
- 1.6K
- 3.2K
- 6.4K
- 12.8K
- 25.6K
- 51.2K
- 102.4K
- 33MP/400
- 800
- 1.6K
- 3.2K
- 6.4K
- 12.8K
- 25.6K
- 51.2K
- 102.4K
/// A7CR / A7C II|長曝 30秒 + ISO 100
原本擔心一般的感光度測試無法分出高下(但其實可以),所以我又多準備了夜景測試來看看雙機在長曝下的能耐,A7CR 這次將 61MP / 26MP / 18MP 通通加進來比較,A7C II 則是維持 33MP 影像尺寸;雙機均關閉長時間曝光 NR,同時高感度 NR 統一「標準」,然後在夜景下長曝 30 秒來看看結果。以 ISO 100 + 長曝 30 秒之後所得到的影像很難分出高下,我想是因為感光度預設太低的緣故,不過沒關閉裁切後我選擇將「中間調」的細節透過 PS 手動拉回,藉此再來進行較量。儘管是這樣,A7C II 在此時卻沒佔到便宜,這不免讓我感到意外,或許我該再加入 ISO 400 以上的長曝來比較會更有參考價值?
- 標準|60MP/A7CR
- 標準|26MP/A7CR
- 標準|18MP/A7CR
- 標準|33MP/A7CII
- 拉回|60MP/A7CR
- 拉回|26MP/A7CR
- 拉回|18MP/A7CR
- 拉回|33MP/A7CII
/// A7CR 追焦表現|8fps + AFC
A7CR | A7R5 | A7C II | A7M4 | |
每秒最高連拍速度 | 8fps | 10fps | 10fps | 10fps |
JPG可連拍張數 | 48張 | 1000張以上 | 88張 | 1000張以上 |
RAW可連拍張數 | 36張 | 583張 | 44張 | 1000張以上 |
以下是以 A7CR 進行 8fps 連拍 40 張的結果,A7CR 的辨識目標與 A7R5 平起平坐,支援「人、動物、鳥、昆蟲、車、火車、飛機」,在 AI 單元的加持之下,A7CR 利用骨骼資訊和姿勢評估技術來準確辨識主體的樣態和運動,不僅可以更準確地找到眼睛的位置,還可以更精準辨識人體和頭部的位置,這方面 A7C II 跟 A7CR 也是平起平坐,以下連拍均附上 61MP 原始大圖可一一檢視。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K 60p 過熱測試|A7CR + A7C II

上圖左:A7CR / 右:A7C II,雙機我皆以 XAVC S-I 4K 格式進行「4K 60p / 30p / 24p」+ 「4:2:2 10-bit」燒機測試,同時將溫度上限調到最高,測試當下的環境是在 26℃ 的冷氣房,雙機均搭配 Sony SF-M64T 這塊 V60 U3 的高速卡,減少記憶卡過熱對機身可能帶來的負擔,64GB 約可錄製 37 分鐘左右的 4K 60p 影片,以下是我用縮時來監測溫度變化的結果。
以上用縮時影片來展示溫度的變化,雙機均順利撐完 37 分鐘的 4K 60p 燒機作業,途中螢幕均未出現過熱之類的提示,最高溫度落在 46~47℃ 之間,如果在戶外陽光下測試結果可能會不一樣。
/// 4K 果凍效應測試
以下是 4K 60p/30p/24p 4:2:2 10-bit 的果凍效應測試,快門速度皆有對幀率去搭配,先來談談 A7CR 好了,它在 4K 60p 時支援全像素讀取與相素合併,同時會帶來 1.2x 的裁切量,這點與 A7R5 一樣,如切到 Super 35 格式可開啟 6.2K 的超取樣能力,這時最高影片畫質為 4K 30p。再來以 A7C II 來說,它的 4K 60p 必須在 Super 35 格式下才能運作,所以勢必得要犧牲廣角視角,如切到 4K 30p 時則可支援 7K 超取樣,看到這裡是不是很複雜啊....至於果凍效應的表現各位就自行比較吧!我眼殘實在是分不出高下。
A7CR 4K60P | A7CR 4K30P | A7CR 4K24P |
A7C II 4K60P | A7C II 4K30P | A7C II 4K24P |
/// A7CR 影片實拍|4K 60p + FHD 240p
A7CR 與 A7C II 在 4K 60p 畫質下最大的差異就是前者裁切為 1.2x,後者則是 1.5x(Super 35mm),說實話 1.2x 幾乎是無感的存在,特別是對超廣角有一定要求的還是會在意,但你要想想 A7R5 都有這 1.2x Crop 了,外型更緊湊的且更便宜的 A7CR 怎可能不裁?!至於 A7C II 的錄影規格幾乎等同 A7M4,包括 4K 60p 僅支援 Super 35 格式,另外 4K 30p 可實現全片幅 7K 超取樣,有一好就沒兩好,用戶可得依照自己的拍攝題材去調整影片畫質。
▲4K 60p 4:2:2 10-bit
▲4K 60p 4:2:2 10-bit
▲4K 60p 4:2:2 10-bit + 手持搭配機身5軸7級防手震
▲1080p 240fps S&Q 10倍慢動作影片
/// Sony A7CR / A7C II 使用心得與結語

當初收到 A7CR / A7C II 的測試邀約時,多數規格其實都猜得到,簡單的說它們分別就是 A7R5 與 A7M4 的簡配版本,以同樣的影像核心為基礎再降些規格,將消費客群拆得更細當然也越有機會提升整體銷量,畢竟「小型化全幅機」本身就是一大賣點,加上 E-Mount 耕耘多年的鏡頭群,以及多家副廠鏡頭的資源,光靠 A7C II 或許就能衝出一波銷量。
儘管大家對 A7C II 的 4K 60p 必須在 Super 35mm 格式下才支援有意見,但在未來這兩款相機雙機日後絕對會是自媒體用來拍攝影片的主力,畢竟要上三軸穩定器就是要輕要小嘛!嫌貨的不一定是買貨人,但真正會買的才懶得上網打嘴炮,不中聽但這就是事實...到時看銷量就知道了。

最後先跟各位聊聊我對 A7C II 的看法好了!我認為它是相當稱職的業餘機種,具備恰到好處的 33MP,剛剛好的體積及重量,夠用的連拍速度但受限於 Buffer,除此之外四顆轉盤及機頂撥桿所帶來的便利性絕對是 A7C 所望其項背的;當 A7C II 發表後看到不少 A7C 用戶表示無感,說真的那是因為你沒用過...就跟當初 A7M4 推出時也有一堆 A7M3 用戶不以為然嘴上直說不升級,後來入手才大喊真香!雖然 A7C II 等同是 A7M4 的簡配版本,不過有新世代選單及全新風格外觀的加持,等你去展間體驗過就能比較出差異。

雖然這篇是 A7CR 與 A7C II 的綜合評測,不過我重心還是放在 61MP 的 A7CR 身上,畢竟它就是意料之外的產品,加上是 Sony 首次將高畫素產品給小型化,我想 A7CR 的重要性自然不言可喻,這也是我選擇將「拍攝重心」放在它身上的主因。
沒有預算上限又傾向緊湊型機身的話,直上 A7CR 是唯一解方,相較 A7R5 來說便宜了 2 萬元,卻拉近了與 A7M4 的距離,價差來到 2.5 萬元,如果你是高畫素與畫質先決的業餘玩家,入手 A7CR 絕對不會失望,特別是拍攝人像或風景題材時;A7CR 的小型化機身能讓被攝者的壓力較小,帶出門的意願則更大,少了機頂那一塊軍艦部對相機包來說的確省事兒不少,而且 A7CR 還會贈送 GP-X2 延伸底座,其實握感與 A7R5 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A7CR 的高畫素除了可在 61MP / 26MP /18MP 之間肆意切換 RAW/JPG 之外,切成 APS-C 格式時也能保有 26MP 的畫素量,倘若你是「全片幅 / APS-C」E-Mount 鏡頭雙修的用戶,更可以視情況搭配 APS-C 鏡頭,像是 Tamron 與 Sigma 都有幾顆不錯的 APS-C 鏡頭,藉此將 A7CR 的小型化機身優勢發揮到最大。

值得讚賞的部份:
◎ A7CR 提供無損 RAW 格式且有 61MP /26MP /18MP 三種尺寸可選擇
◎ A7CR 支援像素偏移多重拍攝,最終可生成 240MP
◎ 5 軸 7 級防手震在手持錄影時的穩定效果還不錯
◎ 雙機維持緊湊且輕巧的外型,不過操控性卻向上提升
◎ 追焦速度優異且準確,且支援的辨識目標豐富
◎「拍照 / 錄影 / S&Q」轉盤的加入動靜態切換更有效率
◎ 全新AI 處理單元帶來精準的物件辨識與物件辨識選擇
◎ 關機後快門簾可下降來保護感光元件避免入塵
◎ 全新選單及風格外觀的加入,讓雙機整體表現更有別於前代 A7C
◎ 先不論 Crop 的多寡,雙機日後絕對是自媒體用來拍攝影片的主力
可以改進的部份:
◎ 雙機連拍 Buffer 都不太夠用,不適合用來長時間連拍
◎ 缺少獨立對焦搖桿,因此對焦點移動不夠直覺
◎ 受體積限制僅能配備 HDMI Type-D 而非 Type-A
◎ 缺少 Multi 插孔
◎ 閃燈高速同步最高只有 1/160s
|

ILCE-7CR 50mm ISO50 f/2.5 1/200s

ILCE-7CR 39mm ISO100 f/8.0 1/160s

ILCE-7CR 38mm ISO100 f/2.8 1/100s

ILCE-7CR 50mm ISO400 f/1.4 1/200s

ILCE-7CR 70mm ISO100 f/7.1 1/320s

ILCE-7CR 16mm ISO800 f/2.8 1/30s

ILCE-7CR 70mm ISO100 f/2.8 1/100s

ILCE-7CR 50mm ISO50 f/1.4 1/200s

ILCE-7CR 39mm ISO125 f/2.8 1/4000s

ILCE-7CR 70mm ISO100 f/2.8 1/125s

ILCE-7CR 68mm ISO100 f/2.8 1/320s

ILCE-7CR 50mm ISO200 f/1.4 1/200s

ILCE-7CR 24mm ISO100 f/5.6 1/60s

ILCE-7CR 41mm ISO100 f/7.1 1/320s

ILCE-7CR 70mm ISO100 f/2.8 1/1250s

ILCE-7CR 50mm ISO100 f/1.4 1/800s

ILCE-7CR 45mm ISO100 f/8.0 1/400s

ILCE-7CR 70mm ISO100 f/2.8 1/400s

ILCE-7CR 26mm ISO100 f/5.6 1/160s

ILCE-7CR 50mm ISO50 f/1.4 1/200s

ILCE-7CR 50mm ISO200 f/9.0 1/50s

ILCE-7CR 16mm ISO1000 f/2.8 30s

ILCE-7CR 50mm ISO100 f/1.4 1/50s

ILCE-7CR 42mm ISO100 f/5.0 1/1250s

ILCE-7CR 70mm ISO100 f/2.8 1/2000s

ILCE-7CR 24mm ISO100 f/6.3 1/1000s

ILCE-7CR 50mm ISO50 f/1.8 1/200s

ILCE-7CR 43mm ISO100 f/5.0 1/640s

ILCE-7CR 70mm ISO3200 f/2.8 1/200s

ILCE-7CR 50mm ISO100 f/1.4 1/1000s

ILCE-7CR 24mm ISO100 f/2.8 1/60s

ILCE-7CR 70mm ISO100 f/8.0 1/320s

ILCE-7CR 50mm ISO50 f/1.8 1/200s

ILCE-7CR 39mm ISO100 f/5.0 1/1600s

ILCE-7CR 70mm ISO100 f/2.8 1/250s

ILCE-7CR 70mm ISO100 f/2.8 1/80s

ILCE-7CR 50mm ISO50 f/2.5 1/200s

ILCE-7CR 70mm ISO100 f/2.8 1/125s

ILCE-7CR 24mm ISO125 f/2.8 1/30s

ILCE-7CR 24mm ISO100 f/2.8 1/250s

ILCE-7CR 50mm ISO100 f/1.4 1/60s

ILCE-7CR 31mm ISO3200 f/2.8 1/15s

ILCE-7CR 24mm ISO100 f/2.8 1/640s

ILCE-7CR 70mm ISO400 f/8.0 1/250s

ILCE-7CR 50mm ISO400 f/1.4 1/200s

ILCE-7CR 16mm ISO640 f/2.8 6s

ILCE-7CR 33mm ISO100 f/7.1 1/500s

ILCE-7CR 70mm ISO100 f/5.0 1/640s

ILCE-7CR 50mm ISO50 f/2.2 1/200s

ILCE-7CR 48mm ISO100 f/2.8 1/800s

ILCE-7CR 31mm ISO100 f/7.1 1/80s

ILCE-7CR 70mm ISO100 f/2.8 1/320s

ILCE-7CR 50mm ISO100 f/1.4 1/800s

ILCE-7CR 70mm ISO400 f/3.2 1/80s

ILCE-7CR 24mm ISO100 f/9.0 1/100s

ILCE-7CR 50mm ISO50 f/2.2 1/200s

ILCE-7CR 24mm ISO100 f/5.6 1/30s

ILCE-7CR 70mm ISO500 f/2.8 1/80s

ILCE-7CR 50mm ISO400 f/1.4 1/200s

ILCE-7CR 70mm ISO100 f/2.8 1/1000s

ILCE-7CR 55mm ISO100 f/5.0 1/400s

ILCE-7CR 50mm ISO50 f/2.5 1/200s

ILCE-7CR 43mm ISO400 f/2.8 1/50s

ILCE-7CR 70mm ISO160 f/2.8 1/80s

ILCE-7CR 50mm ISO100 f/1.4 1/60s

ILCE-7CR 16mm ISO1000 f/2.8 20s

ILCE-7CR 70mm ISO100 f/2.8 1/500s

ILCE-7CR 52mm ISO100 f/5.6 1/200s

ILCE-7CR 50mm ISO50 f/2.2 1/200s

ILCE-7CR 70mm ISO100 f/2.8 1/250s

ILCE-7CR 70mm ISO1600 f/2.8 1/80s

ILCE-7CR 50mm ISO100 f/1.4 1/10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