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是CANON EOS R用戶
想升級R6,但顧慮到畫素只有2千初
然而A74推出後,大部分規格都符合需求
也做了一些功課, 主要猶豫的點有:
1. 機身螢幕解析度不佳, 雖然對比A73已小幅提升, 但畫素仍偏低,想請問A74螢幕進步的程度?
2. 據說SONY機身防滴防塵能力較差, 組裝品質也欠佳, 這是真的嗎?
3. 發色對比A73,已改善調偏黃綠這問題, 實際上呢?
以上發問不是要來戰S家的各位, 也不是挑A74的缺點, 請不要誤會
只是想知道自己顧慮的點, 實際的情況
在這先感謝各位的指教及回答
patricklaa wrote:
本身是CANON EOS R用戶
想升級R6,但顧慮到畫素只有2千初
然而A74推出後,大部分規格都符合需求
也做了一些功課, 主要猶豫的點有:
1. 機身螢幕解析度不佳, 雖然對比A73已小幅提升, 但畫素仍偏低,想請問A74螢幕進步的程度?
2. 據說SONY機身防滴防塵能力較差, 組裝品質也欠佳, 這是真的嗎?
3. 發色對比A73,已改善調偏黃綠這問題, 實際上呢?
螢幕部分有進步了,色彩、明暗準確度都有所提升,雖然跟C、N兩家主流機種還是有肉眼可見的差距,但我認為已經從以前的"難用"到如今是"可用",跟事後放電腦螢幕的差距已經縮小很多,已有基本的參考價值
不知道防滴防塵組裝品質差的傳聞是根據何而來的,沒有數據佐證的"據說"就只是一些傳統廠用戶拿來攻擊電子廠的誤導罷了
另外如其他大大所說,A1、A92、A7S3這些一級專業機種的耐候能力一定是最佳的
而A74就目前所知,在合金材質的用料並沒有像以上機種那麼多,相比之下機身強度應該是弱一些的
發色還行,明顯更準更白了,往黃綠的偏移更少,若以直出來說,套用新式的不同風格色調會有讓人驚喜的發現
若都修RAW來說,應該沒什麼問題
patricklaa wrote:
據說SONY機身防滴防塵能力較差, 組裝品質也欠佳,
據說這個詞在沒有定義或者是測試條件等等科學佐證來說,只能說是拔獅子的鬃毛
不過網站lensrentals 2020年中做了一個有趣的測試
lensrentals測試卡口到感光元件距離
他們檢視了478 Canon單眼, 487 Sony無反, 138部M43 (82 Panasonic, 36 Olympus, 20 Black Magic Pocket 4k), 並從中找出卡口到感光元件距離異常的相機來測試和確認原因.
Canon:
多數相機平均使用天數約為 110 天, 5D MKIII約為200 天
從478台中找出11台問題較大的 - 都是5D IV and 1Dx 機身, 其中4部測試後表現沒問題也沒有維修紀錄
另外7部當中有些是卡口略為鬆脫, 而距離有異常的相機都幾乎曾有過摔落和/或內部零件替換的歷史
Sony:
A7rIII 和 A7III 平均使用天數約為 110 天, A7R IV 約為 56 天, A7SII 約為190天
A9們 約為60天
他們挑出28部相機, 從外觀看來沒什麼問題, 也沒有通報摔落等事件
進一步拆檢後有部分相機卡口鬆脫, 不過較大異常值來自於Sensor to IBIS的問題
傳感器安裝在一個塑膠支架上,該支架用三個螺釘接在IBIS, 而支架已經斷裂
所以就卡口鬆脫問題, Sony占比和Canon差不多
但感光元件支架的問題在A7 系列更高一點
M43:
相機的平均使用天數約為 130 天, 挑出5部距離差距較大的相機來進行壓力測試和拆開檢查, 測試後沒發現問題, 而這5部挑出檢視和測試的相機都有感光元件更換歷史 (暗示著維修廠的精密度沒有原組裝廠那麼高)
所以從上面的測試統計來看, Sony的組裝或設計產生距離異常的比例的確相較之下是略高
但必須說, 用戶通報異常的機率每家都很低, 可能會有一些人說: 拍起來畫質稍微一點點軟, 或者是對焦不夠穩定等等
^^A 請多多指教~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