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Sony 在二月下旬發表了 Cinema Line 家族的最新成員「FX3」,從影像核心及規格面來看 FX3 就像是 Alpha 系列 A7S III 的孿生兄弟,我想瑜亮情結也是在所難免,稍早 Sony 也已公布了 FX3 的台灣定價,FX3 搭配 XLR 把手的建議售價為 NT$109,980,而 A7S III  目前的定價則是 NT$94,980,兩者存在 1 萬 5 的價格,我個人是覺得還在合理範圍,但或許也會讓原本想入手 A7S III 出現選擇障礙,不過看完本篇的介紹或許你會有不一樣的感受與看法也說不定?!
 
FX3 搭載跟 A7S III 同一片 Exmor R CMOS 背照式感光元件,有效畫素來到 1,210 萬,並採用兩顆 BIONZ XR 影像處理引擎,支援 4K 120p @280Mbps 10-bit 4:2:2 的高畫質錄影。可透過 XLR 把手來提升拍攝的穩定度同時可以外掛 XLR 麥克風,FX3 更是直接內建完整的相片設定檔,包括 S-Cinetone、HLG、S-Log 3 與 S-Log 2,而全新的「風格外觀」也同步導入 FX3,更重要的是它還支援官方未提及的雙原生 ISO,緊接著我們就從 FX3 的外觀開始看起吧!
 

▲這部影片是小編這次用 Sony FX3 拍攝的精華片段,感謝動態組同事 Monica 的神剪接支援才能順利完成,而在我電腦裡的 FX3 工作資料夾檔案大小共計 215GB,光是影片量就多達 382 部,但最苦惱的就是電腦不給力,連要播放 4K 120p 的影片都會頓...
 
 

▣ FX3 外觀及特色介紹

FX3正面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自訂鍵預設REC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雙感測器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背照式感光元件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第一眼見到 FX3 時內心的 OS 就是:「哇!好帥」雖然它的造型充滿 A7 系列的影子,不過它拿掉了觀景窗且擁有更厚實的機身,重點是那鈦灰色的部分機殼讓它的顏質提升不少,正面右下角預設的自訂鍵功能就是錄影,這讓你可以左右開弓的執行或終止錄影,如果是單人單機自拍作業時這顆按鍵也更容易被找到。
 
FX3 的體積為 129.7 x 77.8 x 84.5(mm),捨棄電子觀景窗因此沒有軍艦部的結構,不過機身的寬度及厚度都略長於 A7S III,採用鎂合金機殼打造支援防塵防滴,單機身的重量僅 640 公克(A7S III / 699 公克),裝上電池與雙記憶卡也不過 715 公克,更適合手持或搭配三軸穩定器作業。
 
靠近接環左上的兩顆點則是「紅外線感測器與環境光感測器」,藉由這兩組感測器獲得更精準的白平衡數據,目前似乎也只有 A7S III 與 FX3 擁有這功能。在感光元件的部分 FX3 完全承襲 A7S III 的影像核心,FX3 搭載 1,210 萬畫素的背照式感光元件,以及兩顆 BIONZ XR 影像處理引擎,感光度最高可達 ISO 409,600;除此之外 FX3 也內建 5 軸 5.5 級的機身防手震,影片畫質在 4K 60p 以下即支援 Act 防手震,若在 4K 120p 畫質下僅支援 Std 防手震。 
 
FX3 雖然歸類在 Cinema Line 家族,是以攝影機的思維去設計,不過它卻又保有靜態拍攝的彈性,依舊具備「機械快門」結構,可以像 A7S III 一樣進行靜態拍攝甚至是 10fps 的高速連拍,又或是搭配棚燈作業也不成問題,可說是「動態為主、靜態為輔」的 α 攝影機。
 
全新機頂介面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搭配 XLR 把手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變焦撥桿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錄影鍵與對焦搖桿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共六處螺牙孔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沒有軍艦部的 FX3 看上去帶有 A6600 的風格,但主要還是因為 FX3 是給專業錄影人士使用的機種,「多數」職業用戶會外接監看螢幕或 Atomos 這類的外錄器,因為亮度、尺寸跟解析度與 FX3 所配備的螢幕規格還是差了一截。FX3 的機頂沒有「相機」常見的拍攝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快捷鍵、錄影鍵及對焦搖桿,而錄影鍵的按壓面積那麼大,應該沒有失手的機會吧?!對焦搖桿移到機頂的主因也是為了方便「XLR 把手」取景時進行操作。
 
快門鍵上的變焦桿不光搭配 SELC1635G 這顆變焦電影鏡可派上用場,其實 FX3 內建很早期就具備的「清晰影像縮放」功能,在 4K 60p 畫質下可執行 1.5x 的清晰影像縮放,若在 1080p 模式下則可支援到 2.0x。印象是從 A7R IV 開始到近期的 A1、A7S III、FX3,它們身上的功能鍵明顯外凸且按壓有明顯的回饋感,
 
機頂設有三顆螺牙,其中兩顆是用來固定 XLR 把手,全機身上上下下共計有六顆 1/4" 螺牙,方便你透過支架將麥克風或補光燈這類的配件直接鎖在 FX3 裸機上,而不需要再添購兔籠這類的配件,省錢同時又無須增加重量,這巧思的確很聰明啊!
 
 
機背一覽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電源鍵/模式鍵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翻轉觸控螢幕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FX3 的機背結構可說是自成一格,除了對焦搖桿移到機頂之外,它也沒有獨立的曝光模式轉盤,電源鍵選擇比較傳統的推撥式設計,欲切換拍攝模式的話就得按「MODE」鍵進入選擇,我自己的習慣是把常用參數存至記憶清單,這樣我可以快速在拍照、4K 120p 及 1080p 240p 之間快速切換,不必每次都要進選單調整,如此一來方便多了!電源開關的位置還真有點隱密,誤觸機率低且需費點力氣才有辦法開啟或關閉電源,畢竟動態錄影最怕的就是該拍沒拍到。
 
機背搭載一具 3 吋 144 萬點的觸控螢幕,支援側翻與多角度調整,不過既然沒有電子觀景窗,機背這塊螢幕規格卻又是差強人意,在戶外陽光下拍攝這具監看螢幕的亮度是真的不夠用,外掛螢幕遮光罩能有所改善但並非長久之計,最後還是得添購監控螢幕或外錄器才是上策,但如果你都是純室內不用跑外景的話,將螢幕亮度設為「晴朗天氣」倒還行。
 
從 A7S III 開始出現的全新選單,後續也出現在 A1 及 FX3 身上,也因為這個全新選單讓這三台新機都實現了「選單操作」的便利性,剛開始還不太習慣,後來就能慢慢適應了;操作起來算是流暢的,同時也支援多點觸控及基本的觸控對焦,如果要追蹤鎖定畫面中的目標,觸控螢幕這時就很重要了。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當開始錄製影面時,機身上下共會出現四處亮燈提示,包括螢幕、左肩、熱靴下方以及機頂的錄影鍵,這讓拍攝者與被攝者能同步掌握機器的工作狀態,有時錄影最怕的就是你以為開錄了!但其實並沒有,事後要再補錄畫面可就囧了...不論時間、光線、走位都得重新來過。
 
機身右側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CFexpress A / SD 雙卡槽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FX3 的記憶卡槽同樣位於機身右側,而這兩組卡槽同時支援 CFexpress A(正插)與 SDXC UHS-II(反插)記憶卡,這友善的介面讓玩家可以自由選擇記憶卡的格式,畢竟 SDXC 還是多數影像工作者的主力,我實際用 Sony 的 Tough UHS-II SD 記憶卡錄製 4K 120p @280Mbps 影片約 20 分鐘中途亦沒有延遲或過熱的問題。
 
 
機身左側設有散熱出風孔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傳輸埠開啟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標準 HDMI Type-A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監聽耳機孔/麥克風插孔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Multi 接頭/TYPE-C 傳輸充電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FX3 相較於 A7S III 最大的優勢就是主動散熱機制,並搭配石墨材料來提升廢熱的導出效率,機底有「進風槽」機身左側是「出風槽」,而這風扇如果是全時運作的話風扇出力就只能設最小,「錄製時關」的風扇轉速會比較高,另外還有「自動」的散熱機制,如果你不想啟用風扇的話也有「始終關」的選項。留意 FX3 的相機背帶孔是內凹式的,這樣的機身線條也比較俐落,重點是背帶也不容易與傳輸埠打架。
 
HDMI 的輸出接頭是 Type-A,這裡值得探究的是 A7S III 可以裝的纜線支架,在 FX3 身上居然取消了,但好在 HDMI 接孔的上方還有一個 1/4" 螺牙孔,可透過它來裝 Smallrig 這類周邊廠的纜線夾。再來可以看到完整的 3.5mm 麥克風與 3.5mm 耳機監聽孔,最後則是 Multi 接頭與 Type-C 的傳輸充電孔。
 
線材全上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外接監看螢幕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FX3 雖然搭載側翻式螢幕支援多角度翻轉,不過當你側邊的線材全都插滿時,監看螢幕的角度就會受限,這時外接一台監看螢幕或許才是上上策,不過這些監看螢幕的單價也都不便宜就是了,以最常見的 Atomos 為例也是要兩萬多元,且還只支援監看無法外錄,我們自己在用的是 Blackmagic Video Assist 也只能監看+螢幕錄影而已,但 1080p 的螢幕解析度 + 5 吋的畫面還是遠勝 FX3 內建的 3 吋 144 萬點螢幕。
 
機底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進風口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看到機底的部分讓我感到可惜的是 FX3 居然沒有雲台的定位銷的孔位,畢竟它是動態攝影機,搭配三軸雲台的機會應該很多,少了定位孔我心裡就是不踏實,特別是裝上 SELC1635G 這顆壯碩的變焦電影鏡時。再來機底設有 FX3 風扇的進風槽,冷空氣從這裡進去再將廢熱從機身左側排出,主動散熱的結構讓 FX 更有利於長時間錄影。
 
FX3 的電力來源同樣是 NP-FZ100 鋰電池,以 CIPA 的標準來看續航力約 95 分鐘~135 分鐘之間(錄影),如果真的有足夠的預算,也可以搭配原廠的 NPA-MQZ1K 來實現長時間不中斷錄影。
 
搭配 XLR 把手完全體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左視圖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右視圖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XLR麥克風調控介面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兩組 XLR 插孔 + 3.5mm麥克風插孔(Input3)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額外的USB介面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切換收音頻道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三顆1/4"螺牙孔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以上是 FX3 搭配 XLR 把手的完全體,同時我還接上一組 XLR 麥克風以及 Blackmagic Video Assist 監看螢幕,XLR 上身後以「握提」的方式拍攝遠比用傳統拍照的握持方式要來的穩定許多,重點是還可以搭配 XLR 麥克風使用,不論是共通性或選擇上都比較豐富,把手上亦有三組的麥克風的調控介面,更可以依收音的需求切換頻道。
 
XLR 把手上有額外的三顆 1/4" 螺牙孔讓使用者再外掛補光燈或 SSD 硬碟使用,這組 XLR 把手是 FX3 隨機附上的(無須加購),不像 A7S III 得另外加購 XLR-K3M 且還不能作為提把使用(應該說不適合),不論是實用性或擴充性來看 FX3 提供的 XLR 把手都勝出!
 
 
 

▣ 有關 4K 畫質這件事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其實從 A7S III 開始就有人提到不支援 4K 24p 的格率,仔細看規格表才會發現 FX3 同樣只有 4K 23.98p 的格率,小編詢問過官方達到的答覆如下,「若是外接外錄器錄製 4K 也只支援到 23.98p 不支援 24p」。
 
至於 FX3 為什麼沒有提供 DCI 4K 輸出,必須倚賴外錄器才能做到 DCI 4K 輸出?官方的答覆則是「目前相機的規格是根據整體市場需求和TA使用習慣而設計,是符合各方面均衡考量的產品設計」。
 
FX3 所具備的 4K 錄影能力可以來到 4264 x 2408 60p(RAW)16-bit 的格式,已經完全超越 DCI 4K 的解析度,但這時僅支援外錄設備,而非內錄在 FX3 的記憶卡內。在 4K 畫質的檔案選項中共有「XAVC HS」、「XAVC S」、以及「XAVC S-I」這三個選項,在進入冗長的介紹之前,這裡先提供多部小編以 FX3 拍攝的主題影片,影片格式多數是以 XAVC S 4K 120fps @280Mbps 4:2:2 10-bit 錄製,相片設定檔以 S-Cinetone、S-Log3 為主,再請動態組的同事 Monica 剪輯後製完成。
 

▲這天是 Kimin 測試 Sony A1 的麻豆拍攝現場,也是我第一次帶 Sony FX3 外出作業,對機身的一些設定都還不是太熟悉,而我的角色就是負責側拍,這時對 FX3 最有感的就是側翻螢幕與 XLR 把手。
 

▲拍攝 Lamborghini Huracán EVO 的這天其實還挺趕的,因為上午先跑去猴硐拍貓,所以沒有捕捉到車輛的動態畫面,畫面中比較多是車內外的靜態細節。
 

▲趁著假日來到 Xpark 八景島水族館,雖然是 228 連假但幸運的是人潮並沒有想像中的多,而且線上購票享有快速通關也節省不少時間,但去過沖繩的八景島水族館就能比較出兩者的硬體差異,話雖如此也是個不錯的體驗啦!全程用 2470GM 並搭配手持拍攝,個人覺得有同事的神剪輯才是關鍵。
 

▲同樣是 Sony A1 當天的側拍內容,對象是超強的「FlyingFaith」,整個上午飛來飛去看得小編目不轉睛,透過 4K 120p 輸出 30fps 的慢動作,更可以仔細的欣賞這兩位老師的精彩動作,根本就是快打旋風啊!
 

▲草山玉溪可說是這幾年的陽明山秘境,過去是膳魔師THERMOS老董林文雄的舊宅邸,它的地理位置如果不稍加留意的確很容易錯過,這是占地600坪的私人石雕博物館,雖然會酌收入場費用,不過這裡的建築美學及能俯瞰台北盆地的美景絕對值得走一回,當天手上只有 SELC1635G 這顆電影鏡頭,能拍攝的視角比較受限略顯可惜。
 

▲拍攝 Lamborghini Huracán EVO 當天想說上午順路先到十分瀑布取景,之後再去平雙隧道比較方便,後來又想到有陣子沒去猴硐了,拍貓咪似乎比較好發揮...但但臨時改地點也浪費了些車程,只待了一個小時不到又繼續趕路,平日的猴硐人煙稀少還真是挺好拍的,看這些懶洋洋的貓咪我也想躺了...
 

▲這部影片最後一次帶 FX3 外拍,這天主要目的就是要拍夜間的素材,感謝同事陪我淋整晚的雨,以及九滴敬業的表演,這部影片九成以上都是以 S-Log3 +全程手持作業,感光度落在 ISO 12800 左右。
  • 「XAVC HS」可透過 H.265 的編碼在相同的檔案量下獲得比 H.264 更好的畫質,不過後製剪輯時相對也很吃資源,電腦或顯卡不夠力的話可不要輕易嘗試,可以支援到 3840 x 2160 120p @280Mbps 10-bit 4:2:2 的最佳畫質。
 
  • 「XAVC S」可視為「幀間壓縮」也是 FX3 相容性最高的 4K 格式,採用相容性最高也最常見的 H.264 編碼,有利於後製剪輯及播放,檔案量也比「XAVC HS」來的大,但我覺得這是最合適的選擇,同樣支援 3840 x 2160 120p @280Mbps 10-bit 的錄影畫質。4K 120p 時也可以進行收音及自動對焦,透過後製輸出成 24p 或 30p 即可得到 5x 及 4x 的慢動作影片,這也是 FX3 的賣點之一。
 
  • 「XAVC S-I」指的就是 All Intra(幀內壓縮),重複資訊會全部保留下來,每一幀都是完整且獨立被保存的,因此它的流量高達 600Mbps,如果你對畫質有絕對要求的話,別想了!就用「XAVC S-I」作業吧!另外如果拍攝題材以動態、高速或有大量後製需求的話,「XAVC S-I」也是最佳選擇,不過在此格式下僅能錄製 3840 x 2160 60p @600Mbps 10-bit 的影片,無法達到 120p 來換取慢動作(如果用 S&Q 模式就支援)。
 
  • S&Q 模式下的 1080p 格式最多可紀錄 240fps,如果是一般錄影模式最多僅支援 120fps,240fps 以 24p 輸出播放的話就等同 10x 慢動作影片,不過在 S&Q 慢動作格式底下就無法現場收音,比較適合給不需要收音或需要慢動作直出的拍攝情境。
 
 
 

▣ PP:OFF~PP:11 相片設定檔「套 Lut 前後比較」

相片設定檔當年在 A7S 一代身上出現,後來慢慢下放到新世代的 A7 及 A9 系列,近年最常見的設定檔就屬 S-Log 2、S-Log3 與 HLG,但 Sony 在 Cinema Line 家族中最自豪的 S-Cinetone 色調卻一直不曾下放,但這次隨著 A1、FX3 的相繼推出,官方也順勢讓 A7S III 透過韌體更新享有同等的待遇,S-Cinetone 屬於 PP11 的預設檔,Sony 也特別強調這是影片直出的最佳選擇,但如果你是要拍微光題材的話,唯一推薦就是用 PP8:S-Log3 這個相片設定檔至於原因嘛...就讓我們看下去!
 
 
 

▣ S-Log3 的優勢與雙原生 ISO 


過去在 A7S III 身上已經被驗證雙原生 ISO 的存在,而雙原生 ISO 能夠在 Gamma:S-Log 2 與 S-Log3 模式下實現,這時的第一階原生感光度是 ISO 640~ISO 10000,第二階原生感光度則是 ISO 12800~ISO 102400,所以當 ISO 10000 要跨到 ISO 12800 時,雜訊量的差異可是非常的大,從上面影片截圖更容易看出之間的差異。
 
 
PP:OFF
PP8:S-Log3
原生感光度 ISO 80~102400 ISO 640~10000
ISO 12800~102400
擴展感光度 ISO 128000~409600 ISO 160~500
ISO 128000~409600
 
S-Log 3 / ISO 10000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S-Log 3 / ISO 12800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S-Log 2 的優勢在於保留亮部細節,S-Log3 的存在則是用來保留暗部細節,雖然它們都支援雙原生 ISO,不過在微光環境下還是建議用 S-Log3 來作業,所以這部分的測試也是以 S-Log3 為主,但前提還是要具備一定的後製能力,因為 S-Log3 的色調不適合直出用,需再套用 Lut 調色檔或是單獨調色、調光。
 
 
 

▣「PP:OFF vs. S-Cinetone vs. S-Log3」在 ISO 12800 雜訊抑制表現

再來是同樣的微光環境下,分別以三種不同的相片設定檔來作業,感光度均固定在 ISO 12800,這樣更可以凸顯 Gamma:S-Log3 的雙原生 ISO 優勢,剩下的各位就自行去比較吧,最後非常貼心的提供影片截圖(自己講欸)!
PP:OFF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S-Cinetone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S-Log3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 同環境下人像的色彩科學差異「S-Cinetone vs. S-Log3」

 
▲PP:OFF ▲PP11:s cinetone
 
Sony 在 Cinema Line 上相當自豪的 S-Cinetone 色彩科學同時也是 FX3 的功能,預設在 PP11 的選項中,官方強調這是機身直出的最佳色彩選項,尤其是在拍攝人像題材時,因此這篇除了微光環境是用 S-Log3 表現之外,其它都是用 S-Cinetone 完成!小編也特別選在夜間及白天戶外來比較 PP:OFF 與 PP11:S-Cinetone 的色彩科學差異,但說實話我自己覺得不容易看出來,而且 A7S III 釋出的最新韌體也已經支援 PP11:S-Cinetone。
 
 
 

▣ 錄影途中的「Real-time Eye AF Tracking」

 
▲Sony FX3 【白天】錄製 Real-time Eye AF Tracking ▲Sony FX3 【夜晚】錄製 Real-time Eye AF Tracking
▲監視器側錄 【白天】Real-time Eye AF Tracking ▲監視器側錄 【夜晚】Real-time Eye AF Tracking
 
這兩年 Sony 的 Real-time Tracking 技術已經是業界的翹楚,後來 A7R IV 在錄影模式下又開放 Real-time Eye AF Tracking 的功能,當然這也是 FX3 的優勢,不論是白天或黑夜都能順利且快速的捕捉到臉部及人眼,但我發現錄影模式不像拍照模式也能鎖定後腦杓,話雖如此還是相當的實用,以上影片分別提供 4K 實拍以及用監視器側錄的過程,側錄時的畫面會出現紅框提示屬正常現象。
 
 
 

▣ 關於「對焦變換速度 / 靈敏度」

▲Sony FX3 (白天)錄製「對焦變換速度1 + 靈敏度5」 ▲Sony FX3 (白天)錄製「對焦變換速度7 + 靈敏度5」
▲Sony FX3 監視器側錄「對焦變換速度1 + 靈敏度5」 ▲Sony FX3 監視器側錄「對焦變換速度7 + 靈敏度5」
▲Sony FX3 (夜晚)錄製「對焦變換速度1 + 靈敏度3」 ▲Sony FX3 (夜晚)錄製「對焦變換速度7 + 靈敏度3」
▲Sony FX3 監視器側錄「對焦變換速度1 + 靈敏度3」 ▲Sony FX3 監視器側錄「對焦變換速度7 + 靈敏度3」
 
既然 FX3 定位在攝影機,「對焦變換速度」及「靈敏度」的控制得宜與否,相對也會影響到影片的敘事手法,「對焦變換速度」顧名思義就是對焦速度,從這個對焦距離改變成另一個對焦距離,又或是說從這個對焦目標切換到另一個對焦目標,但多數電影中的對焦速度都是顯得緩慢且流暢,因為這就是運鏡的技巧也是敘事的手法,早期或許得靠跟焦手才能準確辦到,現在拜科技進步所賜作業可容易多了。
 
至於「靈敏度」我用上面的影片來說明比較容易理解,以第一組白天場景為例,影片開頭我的對焦目標是樹叢,當我將對焦點移至 MD 時,FX3 進行對焦前的反應時間就是它的「靈敏度」,靈敏度越快它就會立即反應並進行對焦,靈敏度越低則反之,而靈敏度越慢時當有其它目標進入對焦範圍被干擾的機率也比較小。
 
 
 

▣ 機身防手震的比較「OFF / STD / ACT」

▲手持跟拍MD ▲MD手持自拍
 
目前 MILC 的機身防手震用來降低快門速度的效果還算是顯著,不過錄影時要派上用場就顯得力不從心了,想得到「有感」的穩定效果還是乖乖的搭配三軸機械雲台吧...小編自己實測,不論是小編手持 FX3 跟拍 MD 或是請 MD 步行自拍,至於 STD 跟 ACT 的差異就是 ACT 還會有輕微的 Crop 進而犧牲廣角端,建議用 STD 作業即可,因為效果都不顯著且 ACT 必須在 4K 30p 格式下才支援。
 
 
 

▣ 4K 模式下支援 1.5x 清晰影像縮放

▲Sony FX3 不論在何種 4K 格式下只要錄製幀率是 60p 即支援「清晰影像縮放」這功能,可將焦距延伸至 1.5x,如果我只帶 2470GM 出門,卻能享有 105mm 的望遠端,解析度同樣維持在 4K 60p 且畫質並未有明顯的犧牲,應急時可以派上用場。
 
 
 

▣「過熱測試」4K 120p 長時間錄影測試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 室外溫度:通風 22.5℃ 上下
  • 自動關閉電源溫度:高
  • 風扇控制:自動
  • 錄製畫質:XAVC S 4K 120p @280Mbps 4:2:2 10bit
長時間錄製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風扇運轉時平均溫度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關機後溫度提升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FX3 除了內建主動式散熱風扇之外,也有 A7S III 的石墨材料,在兩者相輔相成的情況下,真的要讓 FX3 熱當似乎不容易,這幾天的氣候都偏涼但我還是選在戶外進行長時間的錄影測試,整體錄製時間約 67 分鐘,全程用 FLIR 熱像儀監控它的溫度變化,剛開始約 10 分鐘時溫度約莫在 27℃ 左右,錄製 30 分鐘以上直到 60 分鐘時,因為風扇有作動的緣故,最高溫度都控制在 34.5~35.5℃ 之間,但是當我停止錄影並關機後,畫面中的最高溫就提升到了 36.5℃,我想這就是風扇停止的緣故。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長時間錄影的證據原本想要一刀未剪上傳,但檔案太大 YT 不收,因此擷取資訊檔給各位參考以示公信,但其實大家最想看的應該是那種炎夏戶外35~36℃ 的高溫的實測,不過最近的氣候實在無法...順便補充說明這風扇就算在高速運轉時,將出風口貼在耳朵上也只聽得到輕微的風扇聲,我拿分貝計測試音量時那 dBa 數值幾乎是不會動的。
 
 
 

▣ XAVC S(4K 120p @280Mbps)/ XAVCS-I(4K 60p @600Mbps)果凍效應測試

其實果凍效應在比較之前就有答案了,因為主打 4K 錄影的「攝影機」怎麼可能會有果凍效應來打臉自己?!而結果也不出小編所料,不論在 4K 120p @280Mbps 或 4K 60p @600Mbps 的模式下灰色該棟大樓的變形率都極低,我不敢說完全沒有但真的不容易被察覺,這也跟 CMOS 的讀取速度有關,既然 A7S III 都過關了~FX3 當然也沒問題囉。
▲XAVC S(4K 120p @280Mbps 4:2:2 10bit) ▲XAVCS-I(4K 60p @600Mbps 4:2:2 10bit)
 
 
 
 

▣ Sony FX3 使用心得與結語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FX3 vs. A7S III 該怎麼選?
你我都知道 Sony FX3 的骨子裡就是 A7S III,但你會怎麼選呢?其實這端看你的拍攝佔比是動態多還是靜態多,如果以靜態拍設為主力的話,A7S III 絕對是首選!絲毫不需要遲疑,因為 A7S III 才有電子觀景窗與位置適切的對焦搖桿,如果動/靜態題材是 5:5 呢?相信我還是選 A7S III 吧...誠心建議是 9 成用途都是拍動態的話再選 FX3,因為它就是為純錄影而生的機種,它的外型與操作理念皆是為動態攝影師量身打造。
 
XLR 把手更是與 FX3 綁在一起賣的,光是手提的取景優勢是就是 A7S III 裸機所不可及的,而且 FX3 全機上下共有 6 顆 1/4" 螺牙孔,就算搭配 XLR 把手後加起來也有 7 顆,省去兔籠的重量及預算對消費者來說也是利多,不過 FX3 搭配液晶螢幕尺寸實在太小且解析度也不給力,如果真的是職業需求的話強烈建議一定得加購外接監視器或外錄器來檢視畫面才會安心,尤其是要看影片準焦與否時, 3 吋螢幕真的不夠用。
 
A7S III 更新後加入 S-Cinetone 的戰力更是向上提升不少,早入手的朋友也無須氣餒,畢竟兩者的動靜態表現是平起平坐,不過若真的要長時間錄影的話,FX3 的主動式散熱風扇還是略勝一籌,但最後還是可以把價格考量進去,FX3 + XLR把手的定價比 A7S III 單機身貴 15K,如果你是以動態拍設為主的話,這 15K 想必很值得。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穩定的 4K 畫質與雙原生 ISO
FX3 可內錄最高 XAVCS-I 4K 60p @600Mbps 4:2:2 10-bit 與 XAVCS 4K 120p @280Mbps 4:2:2 10-bit 的高畫質影片,不過僅有外錄才支援輸出 DCI 4.2K RAW 16-bit 的超高畫質影片,若要拿來做 FX6 或 FX9 備機的話,似乎就無法同步錄製 DCI 4K 的影片,畢竟原生尺寸就不同,除非 FX3 要搭配外錄器作業才能解決?!
 
雖然官方從未強調,但 FX3 同樣具備 A7S III 的隱藏功能「雙原生 ISO」,這在 Gamma:S-Log3 及 S-Log2 環境下支援,這時的原生感光度分別從 ISO 640 及 ISO 12800 起跳,所以當你在微光環境下作業時,建議跳過 ISO 3200~ISO 10000 這個區間,因為 ISO 12800 的影像純淨度與第一階的原生感光度 ISO 1600 差不多,這也是 FX3 的最大賣點之一。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對錄影更友善的操作界面&強大的對焦能力
FX3 作為 Cinema Line 的一份子,上面還有 FX6 及 FX9 兩位大哥!而原廠推出 FX3 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兄弟鬩牆,而是將 Blackmagic 視為直接對手,全方位的以「錄影」需求為開發宗旨,帶來豐富的錄影指示燈、雙錄影按鍵以及機頂對焦搖桿,這都讓 FX3 更有利於搭配把手拍攝,支援 HDMI Type A 介面、3.5mm 錄音/監聽孔、Type-C 供電與 XLR 音源孔...等介面,邊充電邊長時間錄影也不是問題。
 
最後動態錄影所支援的 Real-time Eye AF Tracking 雖然不是第一次出現,但成熟且可靠的對焦技術,讓我這個動態生手還是可以輕鬆的捕捉理想畫面,且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自訂對焦速度與靈敏度,更可以透過觸控對焦持續鎖定目標。FX6、FX9 都是純正的 Cinema Line 攝影機,不過 FX3 Cinema Line 全幅家族中唯一具備快門鍵與機械快門的機種,相較之下它更像是內含 Alpha MILC 基因的全能攝影機,可以依照不同的工作類型被賦予不同的工作角色,我想這就是 FX3 的特別之處吧!
 
值得讚賞的部份:
◎ 鎂合金的機身質感很棒,同時支援防塵防滴
◎ 內建 S-Cinetone 電影級色彩科學
◎ S-Log3 的動態範圍超過15級
◎ 內建雙原生 ISO,S-LOG3 在 ISO 12800 的畫面超乾淨
◎ 可錄製 4K 60p @600Mbps(XAVCS-I)4:2:2 10bit 影片
◎ 可錄製 4K 120p @280Mbps(XAVC HS)4:2:2 10bit 的高畫質影片,影片編碼為 H.265
◎ 內建主動式散熱風扇與石墨散熱元件,有利於長時間錄影
◎ Cinema Line 全幅家族中唯一具備快門鍵與機械快門的機種,亦可搭配棚燈及觸發器作業
◎ 搭配外錄器可錄製 DCI 4.2K(4,264 x 2,408) RAW 16-bit 的影片
◎ HDMI 介面為 Type-A
◎ 內建兩顆錄影鍵,方便左右手進行操作
◎ 錄影時共有四處提示燈號,隨時可掌握工作狀態
◎ 支援 Type-C 供電
◎ XLR 把手與機身合售,手持拍攝更穩定且可搭配 XLR 麥克風
◎ 機身共有 6 顆 1/4" 螺牙孔,無須搭配兔籠使用
◎ 同時支援 CF Express Type A 與 SDXC 記憶卡,並擁有雙卡槽
 
可以改進的部份:
◎ 內建的三吋螢幕尺寸過小,解析度跟亮度也只能說堪用而已
◎ 僅支援 23.98p,若得補格至電影格率 24p,畫面多少會有殘影的情況,秒數越長會越明顯
◎ 螢幕外翻調整角度時還是會跟左側的線材打架
◎ 未內建 ND 減光鏡還是不夠便利
 
Sony FX3‧ 拍攝樣本(機身直出JPG)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70mm ISO640 f/2.8 1/125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70mm ISO80 f/2.8 1/400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70mm ISO100 f/6.3 1/200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35mm ISO40 f/13.0 1.6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70mm ISO10000 f/2.8 1/80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35mm ISO80 f/6.3 1/400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98mm ISO50 f/5.6 1/200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29mm ISO80 f/2.8 1/800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45mm ISO5000 f/2.8 1/125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70mm ISO80 f/2.8 1/250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70mm ISO400 f/2.8 1/80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35mm ISO80 f/5.6 1/500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100mm ISO80 f/6.3 1/250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95mm ISO100 f/8.0 1/200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16mm ISO80 f/2.8 1/2000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65mm ISO500 f/2.8 1/80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70mm ISO1000 f/2.8 1/200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89mm ISO50 f/5.6 1/200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70mm ISO80 f/2.8 1/100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70mm ISO12800 f/2.8 1/60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16mm ISO80 f/8.0 1/125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70mm ISO640 f/2.8 1/125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70mm ISO80 f/2.8 1/640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70mm ISO10000 f/2.8 1/80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29mm ISO80 f/10.0 1/160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70mm ISO640 f/2.8 1/125s
 
Sony FX3 評測報告|是相機也是攝影機 ‧ 由你定義!
ILME-FX3 100mm ISO80 f/4.5 1/800s
  

■ MD:程九滴
■ MD:黃懸 / BB
■ Tricking:FlyingFaith
■ 影片後製剪輯:Monica
■ 協力拍攝:Kimin、Bryan、直直
ⒾⒼ https://www.instagram.com/jml888.photography/
2021-03-10 10:00 發佈
先卡

晚點再看看
E-mount的招牌橘環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超沒質感的"Full-Frame"字樣,看起來活像工程原型機
吉姆林 wrote:
Sony 在二月下旬(恕刪)


不錯,有一張有激凸
被照片吸引進來。

內容好多,先收錄一下
有九滴就給推
有九滴就先給推
只要給我程九滴,其餘免談!
吉姆林 wrote:
如果以靜態拍設為主力的話,A7S III 絕對是首選!


如果是以靜態為主 , 幹嘛選12M畫素的A7S III?
應該有很多CP值更高的選擇吧?
BikeLover wrote:
如果是以靜態為主 ,(恕刪)
因為我是拿 FX3 來跟 A7S III 比較啊....不是整個 E-Mount 啊
ⒾⒼ https://www.instagram.com/jml888.photography/
  • 6
內文搜尋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