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開箱的這顆FE50mmF1.8是Sony全幅E接環鏡頭中定價最低的入門人像鏡,以塑料為主的鏡頭材質極為輕盈,讓他即使放在攝影包裡也能如同他的外觀質感一樣毫無存在感


其實E接環在50mm這個焦段上的選擇一直都是多如牛毛,舉例來說像是最多人推薦的55F1.8ZA以及高階的50F1.4ZA,更不用說還有像是Sigma、三陽或蔡司等副廠

至於說為什麼會選擇買這顆50F1.8呢?阿我就沒錢啊

但說真的啦,以自己親身使用的體驗來說,50F1.8跟55F1.8Z這兩顆來比的話我會選擇50F1.8,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說明的話大概就是拍出來的感覺我比較喜歡吧

構造上這顆鏡頭所採用的是相當經典的變形雙高斯結構,類似蔡司的Planar架構,是一種大量被使用且成熟的鏡頭架構,在不同品牌的鏡頭中也能經常看見類似的設計

當高階鏡頭都來到11枚光圈葉片的時代,這顆鏡頭依舊使用著象徵低成本的7枚葉片,但實際上在開放光圈的情況下理論上不管幾枚都能呈現接近正圓型的開口就是,另外內嵌的前玉也讓我把保護鏡的錢都省起來了


至於用途方面,這顆就是顆不折不扣的人像鏡,慘烈的對焦速度與精度注定讓它無法拍攝靜物以外太多種題材,但同時低廉的價格也讓人不太忍心去苛責它,而其復古的畫質所拍攝出來的影像反而讓我感覺有一種熟悉的溫度,也就這樣一直把這顆留在身邊了


以下人像實拍,些微色散的畫質套用自己喜歡的底片風色調後十分的合適,加入適量雜訊後甚至連被攝者的皮膚都不需要精修,這也可以算是低解像鏡頭的優點之一


50mm的視角拍攝全身人像時可以得到適當的立體感,在面對複雜背景時50mmF1.8的散景表現個人覺得是優於會有較明顯旋轉散景的55mmF1.8ZA

或許不少人會在意這顆50定焦的邊角畫質在MTF圖的顯示上可以說是雪崩式的滑落,但若以非商業的人像攝影來說,似乎不太需要在意這部分

除了可量化的鏡頭表現外,很吃個人觀感的色調,我自己是覺得中規中矩,沒GM鏡的偏冷也沒蔡司鏡頭的鮮豔,反正不管如何最重要的還是拍攝當下的光線以及之後的後製調色

只要被攝體沒有高速移動或臉部無法辨識的狀況下,搭配a7R4並不常出現失焦或假合焦的問題

多虧強大的眼控對焦演算法,隨意擺隨便拍


F1.8的大光圈還是能製造些空間感

抗耀光?沒這種東西,但有時候來點耀光好像也不錯


偶爾想拍美食的話這顆鏡頭的放大率只能說算湊合著用,只是並不好用

自己平時並沒有參加外拍團的習慣,同時也比較喜歡跟朋友出去那種無壓力的隨興創作,在隨走隨拍的場合下輕便的50mm其實就挺方便的






上面提到的把鏡頭丟在地板一小時沒人撿的狀況就是在這次阿里山的拍攝




夏天在墾丁海邊的拍攝,黏稠的海風與飛砂有時都會讓人擔心是否對器材造成不良影響,但這顆50mmF1.8我是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它很便宜




結構簡單相對也少了很多故障的風險,離海面想多近就多近







是說要拿來街拍也不是不行啦,但就需要點運氣,反正我是對這顆的對焦沒什麼信心


當然我也曾經是有那麼一度想把這顆鏡頭給賣了換其他更好的50mm焦段,但後來想想...撇除想拿藍標G標的虛榮心後,堪用的畫質,還過得去的散景,又撞又摔也不會心疼的價位,或許我該留著它

總之在單純拍靜態人像的主題上這顆鏡頭個人認為還算是有其用處所在的,我不會說它是顆優秀的鏡頭,但至少能拍出讓我覺得唉唷還不錯哦的照片,推薦給像我一樣錢包有洞沒辦法追器材的攝影同好

喜歡我的攝影作品可以追蹤我的IG互相交流唷,謝謝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