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一位youtuber表示他朋友用A7S3 4K60FPS拍光了三块电池的电也没过热

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2Lzn2aI11Y

一位youtuber表示他朋友用A7S3 4K60FPS拍光了三块电池的电也没过热
他本人拍光了一块电池的电(1小时53分钟)没遇到过热


一位youtuber表示他朋友用A7S3 4K60FPS拍光了三块电池的电也没过热
4K120FPS连续拍摄会过热,具体情况:20分钟跳出过热警告,45分钟后关机,不过停1分钟后可以再拍15分钟,所以户外断断续续拍短片他没遇到过热。
2020-07-30 10:27 發佈
修一分鐘能再拍15分鐘
表示被動散熱做的很好
.
其實R5看測評都表示,過熱時機身,電池,記憶卡都不燙
這代表熱傳不出來,都被鎖在機身內
推測這不是改個韌體就能解決的事
外部風扇也沒用(熱傳不到機殼)
只能說有些可惜,希望廠商打我臉
畢竟有競爭才有進步嘛
CANON被一路壓著打的壓力之下誕生了R5 R6
而R5 R6的出現,也讓SIII終於肯改善被抱怨很久的許多痛點
jjx874 wrote:
视频:https:/(恕刪)


同時間Dan Watson 也拍了R5 vs S3
結果是S3先掛

不是很想理解其中的原因
實測結果雖然有差異
不過目前看了幾十個實測影片
只有Dan Watson 這邊的結果與眾不同

我比較偏好Max Yuryev 測的結果
但Dan Watson測的也說明S3並非真的是無敵鐵金剛
nk4qo1530 wrote:
修一分鐘能再拍15分(恕刪)

也可能是溫度感測過度保守,導致機身溫度還沒提升它就進入保護階段。
窮苦人 wrote:
也可能是溫度感測過度...(恕刪)


就我自己的經驗
電路板在設計時,TPM跟Core是直串的
透過這兩者溝通來降頻或強制停止
一般商規板的環溫上限是65度,晶片溫度上限是85度
當然我不知道相機走什麼規範,應該會更高
比如工規板的晶片溫度上限可以到135,軍規我記得是150
.
"溫度感測過度保守,導致機身溫度還沒提升它就進入保護階段。"
是有可能
但內部都已經拉到85度(或135),機殼電池還是涼涼
散熱設計就是蠻奇怪的,那些熱總要找個地方散掉
我比較在意的是影視颶風測試中
8K RAW 錄二十多分鐘過熱到強制停機,等了一小時在開機卻只能再錄五分鐘
給我的感覺就是機身內部的熱量散不掉
如果是,那這種硬體問題不太可能用韌體解
頂多再調高保護溫度上現,但最核心的散熱問題還是在
CANON第一次挑戰在小機身塞進高碼率,有過熱問題情有可原
這問題SONY二代機也煩惱過一次
只能說該受的苦誰都跑不了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assis1123 wrote:
同時間Dan Watson...(恕刪)


我覺得Dan Watson 無用三腳架係原因
有可能S3iii 要靠底部幫助散熱
(廠商不會假設你拍長時間不用三腳架)
把機放在平面上就完全無法散熱
咦,某幾個人怎麼還沒過來鬧場
siupy wrote:
我覺得Dan Watson...(恕刪)


我想是的
看A7R3的拆機
主要是由機背跟機底散熱
如果把翻轉螢幕打開+機底懸空,才有最好的散熱效果


lml640707 wrote:
無忌那邊已經有人拆R5...(恕刪)


被刪掉了
但大意就是R5沒有做導熱件
而且兩顆大IC沒有放在靠近外殼的地方
打開最外層都是小零件,熱一定都積在主板下,何況還做了兩層主板
除非能更新製程,塞入導熱片
不然這種硬體設計問題很難靠韌體解決
BTW 因為熱傳不到外殼,所以外掛風扇也是沒用
A7R3最大的兩顆IC放最外面,可以直接導熱到背板跟底板
還有做專門的導熱條
CANON的Schematic Design跟Layout真的差SONY一大截
電子技術力還是很重要的
CANON的小型化還有長的路要走
assis1123 wrote:
同時間Dan Watson 也拍了R5 vs S3
結果是S3先掛(恕刪)


不 可 能!
若您發現偶無回應就是我去山上拍照囉!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