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了解超焦距的原因是需要在漆黑的環境解決對焦問題
- 閃光燈後簾同步的使用則是長時間曝光星空,於曝光結束前利用閃光燈曝光前景的主體。不使用前簾同步的理由是因為若閃光先閃了,然後繼續曝光星空,這樣影像主體會呈現半透明滲入背景。
對於沒有光圈、景深標示的現代鏡頭,可以使用底下的公式來計算:
焦距的平方/(25 X 光圈值) = 對焦的距離
例如想要光圈儘量大(接收更多的星光),但又不能太大(會讓景深太小,主體就得離相機太遠,閃光燈可能不夠力),以 F4 為例:
28X28 / 25X4 = 7.84 約 8 公尺,表示對焦在 8 公尺處可以讓景深落在 4公尺至無限遠,這樣將主體擺在四公尺左右處,就可以把主體拍清楚,然後也能儘量曝光星空。依 500 律 500 / 28 = 可以曝光到約 18秒,因此可以把 ISO 值開高至 1600 或 3200 ,這樣閃光燈的 GN 值即使不太大也夠用了。
2019.12.18 下午三點半抵達民宿,萬里無雲的晴空,四點開始架設赤道儀,五點前完成,再花幾分鐘把上述器材調好,趁天還亮時先試拍以確認景深沒問題:
![]() |
| A 模式ISO 100 曝光 1/250秒 F4 M模式對焦在 8 公尺處(會在螢幕會顯示距離標尺) |
註:整理手機照片,找到一張拍攝環境的照片,順便附上。(腳架上有微動雲台,本來是準備安放攝星儀的,最後只安了自由雲台拍縮時。)
![點我看大圖 [SONY A7R2+FE 28mm F2]清境觀星:順便超焦距&閃光燈後簾同步的練習](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2/mobile01-e440c9cd66e7bd437581753e556fe9db.jpg)
拍完後確認沒問題,等天黑,然後雲慢慢多了起來,到了晚上九點多,雲逐漸散開,可以看到星星,再試拍一張:
![]() |
| ISO 3200 曝光 15秒 F4 焦點不變,仍在 8 公尺處,開了閃光燈,因為雲多,這樣的曝光數據使得畫面看起不像晚上(拍 RAW,直接轉成 JPG ,未做任何調整)。 |
近晚上十點時總算雲散得差不多,一等北極星附近的雲散去,趕緊利用電子極軸鏡校正極軸。接下來做赤道儀的三星校正及目標定位(讓赤道儀準確指向欲拍攝的 M74 幻影星系);在導星的十分鐘熱身階段時,就用來拍攝與星空與器材的照片。拍下這張影像時,時間也來到晚上十點四十九分:
![]() |
| ISO 3200 曝光 15秒 F4 焦點不變,仍在 8 公尺處,閃光燈放在 AUTO 模式(拍 RAW,直接轉成 JPG ,未做任何調整)。 |
使用 Stellarium 軟體模擬當時的星空:
![點我看大圖 [SONY A7R2+FE 28mm F2]清境觀星:順便超焦距&閃光燈後簾同步的練習](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2/mobile01-aa46d38977a7f7223971d5ba4b1f83e8.jpg)
然後開啟縮時 app,拍攝星空,準備拍到電池用完為止,在電量還剩下五十幾%時不得不中斷拍攝,如下影片可以知道為何:
| 縮時 app 產生的影片很短,再進 Final Cut Pro 調慢播放速度為原來的 1/5 。 |
練習心得:
- ISO 值的設定需要多拍幾張來決定那種可以讓前景主體與背景星空得到最佳配合。
- 或許下次可以試試花 $149 購買「多重曝光」app 來試試效果如何?
- 閃光燈後簾同步無法離機閃。
![點我看大圖 [SONY A7R2+FE 28mm F2]清境觀星:順便超焦距&閃光燈後簾同步的練習](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2/mobile01-a5f6f3b5e532fb87acdb6e5963f3f04b.jpg)
![點我看大圖 [SONY A7R2+FE 28mm F2]清境觀星:順便超焦距&閃光燈後簾同步的練習](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2/mobile01-04fdad72c5eb5aa22c32f3ee500f39e3.jpg)
![點我看大圖 [SONY A7R2+FE 28mm F2]清境觀星:順便超焦距&閃光燈後簾同步的練習](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2/mobile01-18dad9001d63ee071627f560eb0c0ecd.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