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作為一個C家單眼用戶,使用A73之後的一些「主觀感受」

初次在SONY版發文,請版上大大們多多指教。

因為是在工作過程中體驗A7M3的,多數照片在業主未同意情況下,不便公開,所以本文圖少,也請大家見諒。


主業是拍攝靜態商業影像的我
第一次接觸SONY的微單,其實是在一次公司工作中,需要拍室內大景的情況下,先跟當時公司負責拍廣告影片的動態攝影師,商借他的A72來拍攝大景,因為當時我使用的是Canon的7D2,拍攝大景時,就算裝著12-24這類超廣角鏡頭,多少還是會受限制。

當時拍攝,藉著METABONES轉接環與SIGMA 12-24,讓我能順利拍下公司指定要拍攝的商場外觀夜景。
那時對於SONY的EVF在夜晚中的表現,印象非常深刻,使用的當下時我沒有感受到很明顯的延遲感,基本上就是所見即所得。

不過因為是當時公司另一個部門同事的工作機,也不好意思三天兩頭就跟他借來用,所以第一次使用SONY微單的時間相當的短暫。



到了今年初,到中壢的朋友工作室那邊幫忙,同時也是補足我動態影像製作方面能力不足的部分。
那裡的主力工作機之一,就是A7M3,也就因為這樣,開始我跟A7M3共事一段時間的時光。


跟A7M3相處大概快三個月的時間中,在這邊先說自己的主觀結論

1.對焦快狠準,就算裝上轉接環與EF接環鏡頭,對焦能力也不見有多少折損。

2.高感光度的雜訊表現非常變態,相機也因此在運用上更有彈性

3.強悍的影片錄製能力,4K影片畫質極佳,加上拍片時依然保有強大對焦能力,加上觸控螢幕,很多時候其實不用擔心影片拍攝有沒有準焦。120FPS 升格(慢動作)錄影能力,在我接觸過的C家可拍片的機身(7D一二代、5D2到4代、1DX)上,更是想都別想有的功能。

4.機背螢幕色彩表現不佳,不過EVF在色彩表現上感覺卻比機背螢幕好許多。
有時候在EVF、電腦螢幕(有校色)上看照片、影片沒有過曝的地方,在機背螢幕上看卻是過曝的。
在工作場合中,有時候會造成極大的困擾。
因此有些時候,我在使用A7M3時,反而會用EVF確定照片拍攝的狀況。


5.人像膚色跟C家比,如果在相同拍攝條件下,要照片直出,還是有那麼點吃虧的。
這還是在棚內以BRONCOLORS SIROS 400當主燈的情況下做對比的。

6.SONY的機身選單反人類編排方式,雖然有有類似我的最愛的功能,但有時後要找特定功能時,還是要花很多時間從選單一頁一頁找出那個功能來,這點非常惱人。這點困擾也發生在目前公司裡的SONY 4K錄影機上。


---------------------------------------------------------------------------------------------

說了不少,還是把手上能貼的照片,分享給大家做參考

A7M3搭配天工TCS-04 EF轉E轉接環,使用SIGMA 18-35 1.8@35端拍攝,僅使用現場光
因為轉接環關係,鏡頭資訊都是錯誤的。

作為一個C家單眼用戶,使用A73之後的一些「主觀感受」

照片原圖RAW檔直出 (CAPTURE C1 PRO 12輸出)
_DSC0699 by Wesley Chen, 於 Flickr

照片微調(亮度、鏡頭描述檔修正,無降噪處理)
_DSC0699 1 by Wesley Chen, 於 Flickr


作為一個C家單眼用戶,使用A73之後的一些「主觀感受」

照片原圖RAW檔直出
_DSC0599 1 by Wesley Chen, 於 Flickr

照片微調(亮度、鏡頭描述檔修正,無降噪處理)
_DSC0599 by Wesley Chen, 於 Flickr


油畫翻拍,轉接EF 100 2.8L USM拍攝
每張拍畫作的一小部分,以手動對焦方式拍攝,再用拼接的方式,將所有的照片拼合成約兩億像素的大圖。
由於有A7M3的峰值對焦功能輔助,讓手動對焦的工作省事許多。
作為一個C家單眼用戶,使用A73之後的一些「主觀感受」

畫面局部裁切
作為一個C家單眼用戶,使用A73之後的一些「主觀感受」

人像照,使用Canon EF 50 f1.2L拍攝
RAW檔原始色調
作為一個C家單眼用戶,使用A73之後的一些「主觀感受」

RAW輸出、後製版(含膚色微調)
_A7_2567 by Wesley Chen, 於 Flickr


使用 FE24-70 2.8拍公仔,配合光繪器材與投影燈罩來拍攝,這篇文唯一一張使用原廠鏡頭拍攝的照片(笑

_A7_1878L by Wesley Chen, 於 Flickr



-----------------------------------------------------------------------------------

在朋友那裡簡單體驗過A7M3,不管是用原廠鏡頭還是轉接的方式,就算我50 1.2L經轉接環裝在A7M3上,在光圈全開時,我也可以放心拍照,不用擔心會有對焦失誤的問題,不是說完全不會有失誤問題,而是粗估九成都是OK的照片,而且還是在演奏會這種昏暗場合內拍攝。
老實說在實際上手操作過後,對於這種精準度非常訝異,像我用7D2跟18-35 1.8時,很多時候都不敢用光圈全開拍攝,又或者會多拍好幾張求保險,在A7M3上,有時候依然會多押幾張求保險,但基本不需要擔心會有失焦的狀況。

再說相對小聲的快門聲,與小型化的機身,在一些場合中拍攝時,不會造成周遭人員的困擾或讓人感受到被侵犯這幾點,真的讓我會有想出佳為尼的衝動。

最後附上一段自己第一次以A7M3拍攝剪接的小短片:


使用原廠24-70 2.8與18-35 1.8拍攝


本篇器材攝影棚場地提供:
18度灰攝影空間
18度灰粉絲頁

本篇蘿莉塔造型MD粉絲頁:
紫戀
2019-08-02 5:11 發佈
Foto_Wesley wrote:
初次在SONY版發...(恕刪)

對啊,「容易對焦、準焦率又高」這點最值錢了。如果老是對不到焦、或照片重點拍糊了,其他因素再好都沒用,尤其我們業餘日常隨手拍人時。


Foto_Wesley wrote:
初次在SONY版發...(恕刪)


其實,不論是EVF還是機身螢幕,畫面都是參考用。

如果會因為誤判而有困擾,建議還是開直方圖來確認比較萬無一失。

不論EVF還是機身螢幕都可以開,這點其實很多年前就可以使用...真心方便。
信賴的對焦、方便及時監測曝光,我會用無反的主因

很多人還在只有DSLR才能拍工作的觀念是該改一改了,用了無反會更豁然開朗

從DSLR到無反就像,開掛解限制,
對焦點位置沒啥限制了,對人對單點都好處理,大光圈也安心使用,
不用怕早期DSLR只有中間可以勉強矇中幾張,每次都要多按幾次重新對焦拍攝以免怕同一個對焦連按出來都是沒對到焦的。
Foto_Wesley wrote:
初次在SONY版發文...(恕刪)


我是三糸統使用者

我的 A73 已使用了大半年. 打了約3萬張. 同時有使用 1DXII (打了24萬張), 及 D5 (約10 萬張). 人像拍攝為主, 少量鳥攝

很多時侯3 部相機都是輪流出勤拍攝, 也不是特別偏好, 只是相機內記憶卡拍滿了沒空下載到電腦上, 拿另一部頂上

A73 對我的感覺是, 對焦準確性那份信心多了, 主要是 AFC eye AF 無間斷追蹤 MD 最後的位罝與動作. 這是我用 DSLR AFS 在合焦後, MD有少量動作移位而無法補救的. 我曾經作交差測試 : 將 A73 由 AFC eye AF 轉為 AFS 單點對焦, 將 D5 轉為 AFC 3D tracking. 結果是.. 使用 AFS 的 A73 準焦率下趺了, 而使用AFC 3D tracking 的D5 準焦率與 A73 AFC eye AF 差不多. 但分別是, D5 的對焦點範圍始終有限, 最邊位置對焦不能. 不及 A73 可追蹤最邊邊的位置. 所以, A73 使用 AFC eye AF 可以由頭拍攝到最後. 而 D5 當構圖需要最邊位罝, 又免不了用回 AFS 對焦再構圖.

而 1DXII 最尷尬, DSLR對焦點覆蓋固然不及無反, 而對焦點範圍內亦沒有像 D5 般媲美無反準確性的 AFC 3D tracking, 中焦率三機中最低

到常被 C 轉 S 人提及的發色. 我個人覺得 A73 是很挑吃優光質的. 在前期光質良好下, 以A73 拍完的 raw 配以小量後制, 發色與Canon 相差無幾, 有時自己也分不出是 A73 還是 1DXII 拍的. 但當前期光質不好, 處理 A73 raw 檔簡直是一種苦差. 所以A73 與 1DXII 同拍了一輯二千張的人像相, 處理 raw 檔時那位心理壓力是很不同. 而處理 Nikon raw 是卡在 C 與 S 中間. 如果是職業影手, 永遠只在影樓優良光質下工作, 可無視這點

純個人感覺, 拍攝時 A73 是輕鬆的, 但後期處理raw 檔時, 是 Canon 輕鬆.

也分享一下相片, 如不註明何機所拍, 三張相片也沒太大分別. 分別是拍攝過程與習慣不同

A73 MC-11 EF 85 1.2L


D5 AF-D 135 F2 DC


1DXII Sigma 135 1.8 Art
Foto_Wesley wrote:
對焦快狠準,就算裝上轉接環與EF接環鏡頭,對焦能力也不見有多少折損。...(恕刪)


如裝上SONY原廠鏡開AF-C眼睛追焦,更是只用構圖...回家就可以數睫毛!

不像單反在那邊紅點瞄眼睛,瞄完還移焦-.-

以前DSLR拍人還要拍N張回家找一張準焦的,現在帶A73去展場連拍一堆回家張張數睫毛...後來連拍速度就改成慢速了...不再需要掃那麼長串照片了

所以我覺得有反最大缺點就是...移焦問題,換到無反光是沒這問題就回不去了

再來是對焦範圍輸無反...無反真的是隨便你構圖

Foto_Wesley wrote:
6.SONY的機身選單反人類編排方式...(恕刪)


習慣問題...

我A73拿習慣之後,回去用CANON選單也是覺得反人類

連握把都握不住,覺得握把太大反人類

快捷鍵都搞不清楚位置了,也覺得快捷鍵反人類

所以說...

這不是反人類,只是違反你習慣罷了




顏色問題如果用AUTO拍,顏色會太濃,出來的膚色大概是白種人會比較喜歡...

P.A.S模式拍出來顏色太準...

我以前也是CANON用戶,膚色是白皙,但我覺得是犧牲了綠色,因為拍風景都覺得農藥綠...

當時NIKON機子就沒這種問題,所以人家當時說拍人用C、拍景用N...我覺得這說法就是因為這出色問題

SONY用P.A.S模式拍就是...顏色太真實...真實的東西,很多人不喜歡的
跳A73一年多了
我還是喜歡5D4的操控跟發色..


firedragon wrote:
跳A73一年多了
我還是喜歡5D4的操控跟發色..


操控性...
光是 A7 系列的曝光+-轉盤,就是一個古代設計
也難怪到 A7R4 只好加個鎖,免得每次拿出來拍,都得看一下有沒有不小心被動到
曝光+-轉盤,真的是一個古代設計
也只有Sony fuji Canon還在用
jokae wrote:
曝光+-轉盤,真的是一個古代設計
也只有Sony fuji Canon還在用


對啊! 富士真可憐...該好好向 Sony A7R4 學學加個鎖才對!

Canon 單眼系列就要麻煩這位大大找一下,看看有哪幾台還在用這種古代的設計,快貼個圖給大家瞧瞧好嗎?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