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說道 京都,刻板印象裡就是逛不完的寺廟,因此通常不是去日本旅遊的第一選擇,即便排進了行程,大概也是夾在京阪的行程內,只能分配到一半或更少的時間,甚至有很多人認為這是適合老人走的團
那為什麼這次旅行選擇京都呢 ? 坦白說,東京跟北海道去過了,就只是選了個沒去過的地方而已,聽起來有點無奈

但非常意外的是,經過這趟旅程,我反而覺得京都比起東京,更具特色,這個稍後再提
接下來回到正文,首先分享一下行程上的安排,因為嚴格算來只有三天半的時間,所以抓了兩個原則,一不要換飯店,二不要太緊湊,除了走訪觀光客景點外,儘可能留一些時間來體驗當地生活,結果最後走的行程如下,點不多但很充實
<DAY-1>
早班機抵達關西機場 > 嵐山
(原本有排金閣寺,但最後作罷)
<DAY-2>
伏見稻禾 > 清水寺
<DAY-3>
京都水族館 > 百貨藥妝店採購
原本是安排了 心齋橋及大阪城,但在友人的建議下,最終決定放棄大阪,不然光來回車程就浪費了大半天時間,由於是臨時改變,所以就近挑了孩子比較有興趣的水族館
<DAY-4>
奈良 > 鴨川
<DAY-5>
回程
再來分享一下器材,因為帶著孩子且是自由行,器材必須精簡,所以選擇一機兩鏡,旅遊鏡加上標準大光圈,再加上一台運動攝影機
機身 – A7R3
鏡頭 – FE24-105/4G , FE55/1.8ZA
運動攝影機 – SONY X3000
接下來就用照片來分享這趟旅程了
【1】
一大早搭乘虎航出發,這是第一次搭乘廉航,價格上便宜無感,後來才知道廉航有不定期優惠價,須持續關注,那時候買才是真正划算

【2】
進到關西機場,馬上看到任天堂的廣告牆,經典的超級瑪莉,託 Switch 的福,超級瑪莉應該也會成為孩子的童年回憶


【3】
因為沒有機上餐,一下飛機先在機場隨便買個三角飯糰

【4】
約了MK機場接送,雖然不便宜,但可節省不少時間,也不用拖著行李轉車

【5】
約略一個小時出頭的車程,就可以到達京都

【6】
這次住宿的短租公寓 ESK (EXTENDED STAY KYOTO APARTMENT)
位在舊的商店街,主要是居住在日本的好友推薦,價格跟住一般的飯店差不多,但整個旅遊的體驗應該是完全不同,幾個優點大概列一下
1.這邊屬中京區,遠離了觀光鬧區,但離各景點都不算遠
2.算是當地人的生活圈,很適合體驗京都生活
3.房間內的配置有小客廳,附洗衣機,冰箱及瓦斯爐,可以自行開伙
4.睡覺的地方獨立在閣樓,因此空間上也很充裕
5.交通便利,步行5~15分鐘內就有公車或地鐵

【7】
巷弄內的店家

【8】
24-105的好處,同樣的景色,不同焦段帶來不同感受

簡單拋下行李後,立刻展開行程,此時大約是中午12點
【9】
京都的街道

【10】
真的路邊隨便一間店都有很味道

【11】
搭上嵐電,google map 寫是 京福電氣鐵道嵐山本線

【12】
看得出相當老舊,但維護的還是非常整潔

【13】
天龍寺,只拍了外觀,沒走進去

【14】
聽說經過的人都會拍,所以跟著拍一下


【15】
京都各景點都可見到的人力車

【16】
竹林,手上最廣的焦段 24mm,拍不出很遼闊的感覺


【17】
乾脆放棄地景也拍一張


【18】
突然耍寶起來,很有練武架式

【19】
野宮神社

【20】
觀景台,因為不是楓葉季,只有一片綠,不過大概有印象看過網路圖片,非常美,有機會要在楓葉季再訪

【21】
72mm


【22】
105mm,各有特色

【23】
順著步道走下來,繞回渡月橋,我原本以為是座木橋,但很現代化,有點失望,或許楓紅季節來會有完全不同的風貌

【24】
這邊也有間小有名氣的咖啡店

% ARABICA

【25】
很日本的女店員

【26】
突然發現店家放在櫥窗內的富士相機
,後方的家電廠跟小藍標瞬間被路人化

【27】
傍晚來到京都車站覓食,還有準備天黑上去蠟燭台看夜景

【28】
吃的是連鎖炸豬排店 (誤)

【29】
京都塔 夜景 -1

【30】
京都塔 夜景 -2

【31】
京都塔 夜景 -3

【32】
京都塔 (蠟燭台)

【33】
晚上搭公車回到公寓,開始想像自己是京都人,真的有種回家的感覺


【34】
第二天計畫是先前往伏見稻禾,交通上須先走到 JR 丹波口站,比較遠大約15分鐘左右,但靠著 google map 穿梭在不知名的巷弄間也很有趣,牆上的競選廣告 … 那笑容看上去非常勵志啊


【35】
月台照 … 回家整理照片的時候才發現兒子的腿夾著礦泉水 …..

【36】
京都人文

【37】
京都人文,原圖感覺是張很平常的照片,沒想到轉了黑白還滿有味道的

【38】
到達伏見稻禾,卻下起雨來,也預告了今天將有很特別的體驗


【39】
走進伏見稻禾大社

【40】
在這些比較大的神社,常常可見校外教學的隊伍

【41】
來到伏見稻禾,千鳥居是必遊的,不過遊客非常多,勉強裁切出一張沒有其他遊客的照片

【42】
滿喜歡這種佈滿電線與矮房子的京都街道,短暫停留後前往清水寺

【43】
途經一些賣小物的店,決定買一個面具預備給孩子萬聖節裝扮用

【44】
戴上面具又開始表演了

【45】
戴上面具又開始表演了 2

【46】
往清水寺的路上,又開始下雨了,不過日本隨便買的雨傘都還滿可愛的

【47】
終於見到清水寺路標

【48】
走到清水寺,立刻能感受到這世界遺產的壯麗

【49】
不過這次沒有走上經典的清水舞台,只在仁王門拍照

【50】
站在仁王門往下拍攝,可以眺望京都市,但如果有時間及體力的話,應該更往上走會更漂亮

【51】
擠滿遊客的松園通

【52】
感覺上應該不是真的藝妓

【53】
此行也排進行程的 星巴克 清水寺店

【54】
配合當地特色的木紋招牌,毫無違和感,在裡面可以坐在榻榻米上喝咖啡

【55】
在二年坂街道上

【56】
殺氣十足又很酷的送信大叔

【57】
遇到一位會說中文的日本人,一聊之下盛情難卻,兒子走了一天也開始吵鬧了,於是就上車了,稍早提及的特殊體驗也是由此展開

【58】
乘客視角

【58】
突然下起大雨,但為我們服務的先生還是專業的用中文導覽,不過隨著雨越下越大,我們也必須接受路人異樣的眼光
,我們上車的時候天氣好好的啊!
【59】
藝妓學校

【60】
雨更大,誤會也更大了


【61】
相當神奇,一下車雨勢跟著緩和

【62】
走到四條通的百貨區,發現日本人很貼心的規劃,整條動線都有遮雨設施,即使下雨也完全不掃逛街的興,也不需要在騎樓下張傘收傘

【63】
接下來是期待已久的 松喜屋 和牛

【64】
先利用了網路訂位,有收到一封餐廳由衷的感謝函


【65】
晶瑩剔透的生魚片

【66】
前菜

【67】
佈滿油花的和牛

【68】
出來玩的好處,不用開車,每餐啤酒都給他點下去就對了


【69】
在上牛排之前,先來了一盤佐料,中間的泡鹽相當特別

【70】
主菜端上來了,擺盤其實滿一般的

【71】
但看橫切面,在火熱的石板上,幾乎滴下來的油脂,已經流口水了

【72】
把泡鹽放在牛排上,這熱度足以讓泡鹽開始溶化,很像棉花糖,溶化後也只有淡淡的鹹度,不會蓋過牛排本身的美味

【73】
茶泡飯,也相當好吃

【74】
四條通夜色

原本空氣品質就好,下過雨的夜晚拍起來就更有種油亮感

【75】
說好要體驗京都生活,就從早餐 DIY 開始

【76】
完全當地超市購買的食材

【77】
煎蛋皮

【78】
完成的歐姆蛋

【79】
ESK 對面的三河屋阿伯,非常親切熱情,店裡有有賣一些簡單的南北貨

【80】
獲贈扇子一只

【81】
這邊賣得味噌,不貴也滿好吃的

【82】
未來的甲子園之星

【83】
很喜歡這樣的街道感覺

【84】
搭上公車往梅小路公園

【85】
一位可愛的日本小妹妹

【86】
我記得車資每趟應該是 230 yen,所以一天只要搭三趟公車,買一日卷就相當划算

【87】
公車搭到 梅小路公園,目的地是京都水族館

【88】
很可愛的施工錐

【89】
水族館的玻璃窗

【90】
高速游泳的海豹

【91】
非常漂亮的魟魚

【92】
海葵 & 小丑魚

【93】
水母雖然有毒,但超美

【94】
而且隨著律動,很療癒


【95】
不同品種也一樣美

【96】
在這邊我得到一個結論,全世界的海豚都受著相同的訓練

【97】
而且座位在第一排的一定要被水潑到


【98】
午餐時間,吃看看日本版的 藏壽司

【99】
產品基本上跟台灣看到的差不多,但每盤只要 100 yen,基本上是比台灣稍微便宜的

【100】
另外炸蝦竟然有配醋飯,而且依然是 100 yen …,立刻精算一下,只要花 500 yen,就可以吃到十尾炸蝦還有約莫一碗白飯,C/P非常高

【101】
而且這邊有很多種 牛肉口味的壽司,在台灣沒有的,也都相當棒

【102】
最後的重點,在台灣玩了不下十次,終於在日本得到第一顆扭蛋啦 ~~

【103】
這天的原定計畫是心齋橋,但取消大阪行程了,很自然又來到百貨區填補空虛的心靈
發現一台帥車
【104】
京都人文


【105】
京都人文,傳聞中三大美女產地的京都果然名不虛傳

【106】
位於百貨區的先斗町,非常有味道的一條幽暗小徑,兩側很多餐廳

【107】
靠近鴨川的一側,還有納涼床位可以享受美食並欣賞鴨川夜色

【108】
水晶球街頭表演者

【109】
第四天的早晨,依然是簡單的早餐 DIY,雖然只是蒸地瓜,但口感還是跟在台灣吃的不一樣

【110】
煮了一鍋豬肉味噌湯,味噌是ESK 對面買的

【111】
今天安排了本趟最遠的行程 – 奈良,一如前幾天出遊,往車展只要大致的方向對就好,隨便找了條不同的靜巷走

【112】
搭車的時候發現扶手有貼心的高低設計

【113】
月台便利店,還滿考驗人性的

【114】
因為太早起


【115】
奈良公園就在車站旁邊,很快就能見到注意鹿隻的告示牌

【116】
其實只要做點功課,都可以知道這些披著鹿皮的動物(狗?),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可愛


【117】
小孩見到動物總是特別開心

【118】
還沒長出角的鹿很可愛,特寫一下

【119】
長出角的鹿,其實也滿可愛的 ?

【120】
其實來到這邊,我會更建議直奔東大寺,鹿隻跟樹都更多

【121】
好像正在直播的外國美女

【122】
東大寺(又稱大華嚴寺),這邊的建築相當斑駁,但整體氣勢相當驚人

【123】
用望遠端拍一下這些斑駁的木頭

【124】
兩側的金剛像,配合在陰影下的灰白層次,不怒自威

【125】
大佛殿,屋頂的感覺很像武士盔甲

【126】
沒有買票進去看,但還是從外面拍了一張經典的角度

【127】
好像在拍畢業照

【128】
這面告示牌,充分說明了這些不是鹿 ….

【129】
當日天氣實在太好,回頭的時候孩子已經沒體力去走春日大社了,所以遠遠的拍了一張照片而已

【130】
搭車回京都,這景 … 好像花蓮

【131】
因為奈良頗遠,這天我們把午餐延後,晚餐提前,避開尖峰時間來吃一蘭拉麵

【132】
濃厚口味

【133】
還多點了一盤燒肉,吃起來非常軟爛,遠比看起來更棒

【134】
吃乾喝盡


【135】
好不好吃問小孩最準

【136】
有人在排隊買的雞蛋糕,也去買來吃看看

【137】
說實在還滿好吃的

【138】
逆光

【139】
雲隙照出來的斜射光

【140】
很多地方,白天跟晚上是不一樣的感覺,這是白天的鴨川,據說往更上游走,可以看到日劇裡面學妹遞毛巾給學長的畫面

【141】
沒錯,又是星巴克,鴨川旁邊的星巴克

【142】
店內擺設跟店員服裝都大同小異

【143】
這間星巴克有 納涼床 座位,而且不須加價

從座位拍出去的三條大橋,可以看到往來的人潮

【144】
這間星巴克很推薦傍晚的時候來,只要等到位置,天色一暗這邊立刻變成夜景第一排

【145】
鴨川星巴克,納涼床夜景

【146】
晚上搭電車回去的時候,再次見證京都是美女產地


【147】
最後一天已經沒有安排行程了,簡單吃完早餐就要往機場去了,用魚烤箱充當烤麵包機

【148】
烤的速度非常快,大概是一般烤麵包機的 2-3倍速度

【149】
收拾完行李後,到外面等待 MK 的機場接駁車,再回味一下我印象中的京都
滿佈電線的街道,矮房子,西裝男人背影,公事包

【150】
望著同樣的方向,取而代之的是 MK 接駁車到了

【151】
再拍一張關西機場,期待有機會再訪京都

【後記】
經過這次的旅行,只能說 京都 是個非常具有文化特色的地方,你要看寺廟,
要看世界遺產,要走在時代尖端的購物,一應俱全,絕對不是只適合老人的地點,而且我認為需要走訪至少四次才叫來過京都,畢竟同個地點不只白天晚上風光不同,春夏秋冬也都完全無法一概而論,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完成走訪京都的所有面貌

另外這是相機板,也討論一下器材
<機身部分>
A7系列的第三代機身,電池續航力非常驚人,以往使用 NEX 或是二代機身的時候,電池帶個 4-5 顆都是家常便飯,雖然電池的重量幾乎可以忽略,但遇關鍵時刻要換電池的機率還是高上許多,一旦遇到難免掃興,這次幫 A7R3多帶了一顆電池備用,但行程走下來我沒有一天把電池電量耗光,每天不下 600 張的拍攝,晚上回到公寓都還有 40% 左右, 另外機身反應速度加快,對焦能力的全面提升,還搭配觸控選擇對焦點,每秒提供十連拍的性能,拍攝節奏不再受到影響,相當令人滿意
<鏡頭部分>
FE24-105重量只有 663g,提供了廣角到小望遠,而且全焦段我認為畫質至少都都是達到可以數毛的水準,搭配 A7R3 42MP 的畫素,以及一鍵切換 APS-C 的快捷設計,瞬間等效為 24-150,而且因為無低通的優異畫質,切換成 APS-C 之後仍有裁切空間,便利性絕對不是任何一顆 24-105 能比擬的
還有 FE24-105 極高的放大倍率,在旅遊途中也很適合做美食紀錄
不過有個小缺點需要提一下,據說 FE24-105 在未經數位修正前的視角來到接近 22mm,是因為 FF CMOS 只用到 24mm 的視角,所以面對高光的場景,邊角容易出現黑角(已經不是暗角) ,但這只要縮光圈就能改善,所以使用 24-105 之後,我反而養成拍風景需要縮光圈的習慣 (好像硬凹成優點了
)不過無論如何,在體積,重量,畫質之間能取得平衡的 24-105 焦段,FE24-105 確實是我接觸過最棒的一顆,而且他的散景也很好看 !
至於 FE55ZA 就不用多說了,體積小,畫質絲毫不妥協,早在推出的時候就註定名留青史了,是非常適合拿來跟 FE24-105 搭配的旅遊組合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