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出國旅遊前, A99II終於在台灣上市。


匆忙的將A99II帶回家, 在對它毫不熟悉的情況下, 隔天清晨就帶著A99II+SAL70200G, 135ZA 及A7R2+2470GM出國,
在01已不乏人開箱。 而且Kimin 對A99II 已有詳盡的介紹, 因此小弟對A99II的各項結構性能不再多做著墨(其實我也不熟)
以下直接進入實拍
照片都是JPEG 直出, 盡量PO出 A99II 的照片, 只有非不得已的情況下, 才會PO A7R2 的照片來交代場景。 如果有PO,一定會註明
Day 1 萬博紀念公園
「萬博博覽會」為1970年日本國內最初舉辦國際性的活動,會場就在大阪吹田市,之後將場地規劃為一座記念公園。
在廣大的敷地內,最具代表性建物就是由岡本太郎大師所設計的「大陽的塔」。太陽之塔真的是一個很顯著的地標,進門就可以看的到。我原本以為這是一個不起眼的地方, 沒想到它春天可以賞櫻, 秋天可以賞楓。
整個塔,高70m,基地部直徑20m,臂長25m。
(對不起,第一張就是A7R2加2470GM的照片 )

其餘Day1的照片都是A99II 拍的
代表著未來的上部是黃金之臉(直徑10.6m、眼睛的直徑2m)

代表著現在的正面胴體部是太陽之臉(直徑12m)

背面畫著的是黑太陽, 代表著過去(直徑8m)

導遊說我們現在來已經錯過了楓葉的全盛期, 果然一路上大部分的楓葉已經凋零, 所幸往空中步道的途中, 還有幾株漂亮的楓樹






空中步道是整個公園中的重頭戲








在途中有不怕人的小鳥, 潺潺的流水, 也有迷你小巧的瀑布, 都恰如其分的融合在自然中



在日本四點多, 天色就已經漸漸地昏暗, 雖然沒有夾道而來的楓紅, 但掛在枝頭的黃綠紅色楓葉, 就已經讓遠從台灣而來的我們驚喜的心滿意足
就在昏暗的餘暉中告別了萬博紀念公園, 也結束第一天的旅程


Day 2 美山町---一個遺留在過去京都歲月中的小城鎮
起了個大早,我們就驅車前往美山町, 這是一個在京都深山裡遺世獨立的小村落
美山町北村和歧阜白川鄉.福島大內宿並稱為日本三大合掌茅葺村落。
導遊說這是一個雲雨的故鄉, 平常容易下雨, 冬天容易下雪 ( 所以才有這種防積雪的合掌屋形狀 )。 再加上交通不便, 讓它保存了原始的風貌。 也因為交通不方便,即使位於京都近郊, 日本本身的觀光客也很少來。
沿著由良川, 38棟的合掌屋依山傍水, 錯落其中, 安安靜靜的, 時光在這裡彷彿已經靜止。


這一天, 下了不小的雨, 旅客零零散散

以下三張是A7R2加2470GM, 其餘都是A99的照片 )



只有旅客的快門聲, 驚擾了這個小鎮

茅葺屋頂有兩種顏色, 綠色的長滿了青苔

綠色的屋頂訴說著歲月留下的的痕跡


棕色的是最近才翻修, 整修費用大約1500萬日幣, 80%由日本政府補助, 其餘20%由居民自己負擔

茅草屋頂最怕的是火, 所以這裡到處都有這種消防栓, 所以這裡也有壯觀的消防演習和冬天的點燈儀式, 可惜我們來的不巧, 無法躬逢其盛。

我們在這裡待得蠻久的, 也參觀了最古老面積最大的藍染工坊, 還有他們的資料館。 由於是A7R2拍攝的, 不便在這裡PO出,
離開前依依不捨,不禁頻頻回首凝望, 這個時間靜止的小鎮



天橋立---因為地殼的推擠,在海上形成的一個沙洲
丹後之天橋立(丹後の天橋立),其與安藝之宮島(今稱嚴島)及陸奧之松島共同被稱為「日本三景」

下午來到丹後的天橋立,就坐著這種可怕的纜車上下山

我試圖著搜索沿路的風光, 卻在纜車下面意外的發現這個牌子

沒錯, 他標明是芝櫻, 不知道是這裡曾經有過芝櫻, 還是還沒到它盛開的季節, 現在只有一片青苔, 下次諸位來, 坐纜車時不妨多注意你的腳下, 或許會有意外的驚喜
這就是天橋立, 其中左邊是被稱為阿蘇海的內海,右邊則是宮津灣(屬日本海的一部份)。天橋立南北兩端都與陸地相連

據說背對著沙洲站立並低頭從自己的跨下朝後望時,會看到沙洲猶如一條往天上斜伸而去的橋樑,而且盡頭會連接到天際
我身上揹了兩台相機, 實在不敢做這種高危險動作, 呵呵!回來將相片做180度旋轉, 應該也是一樣的效果
下面是旋轉了180度的照片

回程經過的一個平交道, 覺得這個鐵道頗有對稱之美, 趁著沒有車, 趕緊拍一張

日本的冬天不知道為什麼暗得特別快, 4點左右, 天色就已逐漸昏暗, 這時的光線已不利於拍照, 尤其是我手上的A99配的是長焦鏡, 心中不免暗自叫苦
所幸A99有機身強大的防震及白色優先的白平衡, 將昏暗的傍晚拍得像白晝, 這篇遊記都是直出照, 我沒有刻意進軟體去拉亮度, 以下場景如果用A7R2去拍, 恐怕要加個0.7-1EV才辦的到, 不過在這裡也凸顯出A99II的ISO不如 A7S及 A7R2, 我用的是自動ISO, ISO2都已經飆到6400, 不放大看還好, 放大都已經看到滿滿的躁點
以下這張是進沙洲前在智恩寺用A7R2拍的照片, 互相比對, 大家就可以明白A992強大的白平衡

(智恩寺有名的扇形籤詩)
這就是剛才在高處看到的沙洲, 沒想到現在能真實地踏在這塊土地上, 兩旁長滿了高達8,000棵以上的原生日本黑松, 我正在納悶這條狹長的沙洲被海包圍, 不是應該鹹到長不出甚麼植物嗎? 查了維基百科才知道:天橋立沙洲下方的地下水脈卻是淡水,沙洲中段處設有一口稱為磯清水的古井,從裡面打出的井水是可以飲用的淡水,名列日本名水百選之一。
呵呵!恍然大悟
沙洲全長約3公里, 寬約40-100米

這是稱為「小天橋」的旋轉橋, 維基百科上這樣寫:天橋立南北兩端都與陸地相連,但為了便利船隻進出阿蘇海,因此在南端挖掘了一條人工河道,並在上面設置一稱為「小天橋」、可以水平旋轉的機械橋。

橋上拍的水道

經過的智恩寺

這些照片都是導遊沿途帶我們走回旅館時拍攝的, 這時到底有多暗, 看看以下兩張照片就知道
這是照完智恩寺,轉個方向拍的


不甘心天橋立的美景就在夜幕中匆匆結束, 隔天與女王起了個大早, 6 點多就散步來到了沙洲
晨光微露, 整個沙洲幾乎都是屬於我們的天地, 只有野生的水鳥安安靜靜地陪伴著我們

我與女王貪心的呼吸著北國乾淨清新的空氣

優雅的享受著這一個美好的清晨

回程又經過了智恩寺, 不經意地發現了這一片楓紅

於是不禁地停下腳步, 貪婪的想用相機捕捉下所有的楓紅




楓葉實在太美, 我無法用長焦鏡留下所有影像, 請原諒我犯規, 再po 兩張A7R2 照的楓葉


匆忙中照了幾張智恩寺的照片
智恩寺供裡頭供奉的是國寶級的木造文殊菩薩 ,雖然不是很大, 但它卻是日本三文殊寺院之一。有很多應試的考生及家長們都會前來參拜,以祈求考試順利。


多寶塔前有多棵「松樹」及「杉樹」,

扇形詩籤是智恩寺的特色, 這時就必須再貼前面一張A7R2拍的照片做說明.

好籤,掛在「松樹」上,松的日文發音matsu,與日文「期待」發音相同,因此好籤掛松樹,請菩薩加持保佑
壞籤,掛在「杉樹」上,則是因為杉的日文發音是sugi,與日文「過去」發音相同,因此壞籤掛杉樹,請菩薩消災祈福
寺內牆上掛了許多年代久遠的壁畫, 小弟不知是誰留下? 年代如何? 但時間已不容許我再逗留


由於集合的時間已經緊迫, 再怎麼眷戀, 也只能依依不捨離開
Day 3 早上 伊根舟屋~~米其林二顆星旅遊勝地
一大早還在天橋立, 八點出頭, 用完餐, 整個團便往伊根舟屋前進, 大約30分鐘車程就已經到達丹後半島的伊根舟屋
借一下Google地圖會比較清楚相關位置

伊根,位在京都府丹後半島上,整座「若狹灣國家公園」的西邊,因為在若狹灣內的海灣,稱之為「伊根浦」。「米其林旅遊」將伊根列為米其林2星的旅遊勝地,因為在伊根有江戶時代遺留至今238棟「舟屋」組成的「舟屋群」聞名。
這是拍攝以下兩張照片的示意圖

從制高點往「向井酒造」方向(圖片左側)拍,舟屋比較多, 也比較漂亮

往另一個方向拍, 舟屋分布比較少

舟屋,挾著道路而興建,一旁為道路,另一旁為漁船停泊的倉庫,沿海岸築起兩層高約五公里長依山傍海的聚落的建築聚落。
港灣山巒環繞,灣內靜謐平穩,伊根町的居民,數百年來生活在這個天然的港灣內。
以下照片則是從若狹灣碼頭往兩側拍的照片
現在1樓為作業場、曬魚場,及船隻停泊處、2樓為一般的生活起居室,2005年日本將全國僅剩的伊根町舟屋建物群,選為日本重要傳統建造群保存地區
(下面這張圖可清楚地看到1樓為作業場、曬魚場,及船隻停泊處)

伊根舟屋圖片全部只有這張是A7R2拍攝, 其餘都是A992+SAL70200G所拍
村落仿如時光靜止,整排林立的舟屋群,彌漫著江戶時期的濃濃懷舊氣氛,飄揚著一股日本原景的詩意之美。




導遊說這個地方也是因為交通不便, 才得以保存江戶時期的建築原貌, 導遊說不但人少, 車子也少, 可以大搖大擺在它們街道上逛大街
以下是小弟在短暫15分鐘逛大街拍的一張照片, 有個小亮點,
請看左側, 是「台灣茶業專門」耶,是不是與有榮焉, 在這麼偏僻的小鎮, 竟然還有賣台灣茶

接著諸位有沒有發現後面那棟房子寫著「京の春」, 這是伊根250年以上歷史的「向井酒造」所在,它是京都府的重要日本酒造之一,生產的日本清酒「京の春」、「伊根滿開」深受日本廣大清酒消費者的喜愛
了不起吧! 小小一個地方保存了幾百年來的舟屋, 也有著名的造酒達人, 雖然不是絕美的景致, 不得不讚嘆舟屋這片留有日本古味的原風景, 也難怪它會被列為米其林二顆星旅遊勝地
(後記:伊根舟屋的照片小弟沒有拍好, 全部的照片只有這個景點的照片進軟體後製調整, 其餘照片都是A99II JPEG 原汁原味直出照)
Day 3 下午 出石町---一個有類似京都風情的小城鎮
出石町位於兵庫縣北邊的豐岡市江戶時期,出石是德川幕府底下一處俸祿五萬八千石的城下町,出石町有著城下町特有的氣氛,因此號稱但馬小京都,同時也是日本國家指定的「重要傳統的建物群保存地區」。
城跡旁邊就是稻荷神社的鳥居群, 我們就是從鳥居群登上舊城遺跡

鳥居甬道不長,在楓葉的襯托下很有秋天的味道





爬上157階臺階,穿越37座紅色鳥居後便能到達



穿過鳥居就看到了神社


站在城池遺址上,可以遠眺高級武士的住處,古老商家與建築物櫛比鱗次的街道。原來的城已經不見,站在這裡卻有種念天地之悠悠之感概, 昔日之功名顯赫,榮華富貴而今安在哉!
城牆建築早已傾頹,現有的城池都是最近才復原


(只有最後一張是A7R2拍的, 其餘都是A992+135ZA)
Day 4 日本三大名城之姬路城
今天早上我們風塵僕僕的從城崎的溫泉飯店趕到姬路城
姬路城位於日本兵庫縣。與熊本城、松本城合稱為日本三大名城;由於其保存度較完好(城內的天守為日本的12座現存天守之一),也被稱為「日本第一名城」。另外由於其白色的外牆,屋瓦呈現灰色,整座城就像是白鷺展翅般,所以也被也被稱為白鷺城。
姬路城 的歷史遠溯自 1346 年播磨的赤松貞範開始在姬山上築城,歷經多位城主,直到 1601 年池田輝政經過 9 年的改建才完成後來的規模。
姬路城 因為幾乎都未曾受到戰火波及,連二次戰爭時姬路空襲,城的主體都奇蹟未受損,而成為日本保留最完整的城廓,所以姬路城 又稱為「不戰之城」。它的價值在於在安土桃山時期前的建築都是以木造為主,但是姬路城 以木造城廓加上石造城壁,開啟了日本城堡建築的新頁。
2009年-2015年(平成21-27年):繼昭和時代的天守閣大維修後,再度開始了名為「國寶姬路城大天守保存修理工事」的維修工程。據說去年才正式開放
雄偉的城牆從老遠的地方就映入眼簾

今天的天氣並不好, 整個天空灰灰的,只有偶而會露出一點點藍天


姬路城是日本最高的木造建築,只可惜內部都是A7R拍的, 不便在這裡 po 出
這個龍頭魚身 看似鯉魚之類的裝飾品,叫做「鯱(しゃち)」。「鯱」原在中國神話中稱為「 螭吻」,相傳可以防止火災 所以許多日本傳統建築多使用 「鯱吻」來作為屋脊兩端的獸頭瓦。古屋城和大阪城的鯱吻都是金色,而姬路城比較特別,是黑色的鯱吻 。

姬路城是賞櫻勝地,但是這個季節沒有櫻花,只有光禿禿的枝枒。幸好城下還有幾株楓葉仍然不吝展現他們優雅的姿態











Day 4 晚 阿貝野展望台
我們第一天和第四天住的是大阪萬豪都飯店, 位於近鐵百貨的第19樓, 阿貝野展望台就在飯店的第60層樓, 住宿飯店就贈送一張價值1500日圓的展望台入場券
阿貝野展望台是日本最高的展望台, 展望台的入口在地16層樓, 展望台的電梯非常的快速, 一眨眼, 45秒就從16樓到達60樓。
如果沒有注意到頭頂上的電梯聲光秀, 可是會抱憾而歸, 第一天就看到了聲光秀, 卻措手不及, 來不及錄。 幸好第四天還是住這裡, 盡管從下午血拚到晚上, 身體已經疲累不堪, 還是要拖著疲累的身軀, 趕在關門前去補錄補拍, 這一天所有時間都充分用盡, 直到晚上10點半左右, 才開始吃已經冷掉的便當
(PS 近鐵百貨百貨的附近有QMALL, 光是這兩個點就逛不完, 買不完, 其實拍的不多)
以下就是阿貝野展望台的電梯聲光秀(A7R2拍的)
這不是照片, 請點擊進去, 再點一次就會撥放

以下是阿貝野展望台的照片
正常拍的展望台的照片應該是這樣(前兩張是A7R2+2470GM拍的)


可是我A992配的是長焦, 索性就來點不一樣的
70端, 這張有個小亮點, 中間靠右, 天王寺清晰可見

90端

90端

呵呵! 玩興大起, 試一下60層樓的 200端(開APSC,等校300端)

時光匆匆, 時間也一分一秒的流逝, 很快地就到了展望台的關門時間, 就在夜幕低垂中結束了這一次的旅程。
至於與A7R2的心得感想, 可能要等小弟有空再補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