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瞇瞇 wrote:請問各位大大.....(恕刪) 這是拍鏡頭蓋吧!這種材質的鏡頭蓋,或是一些會稍微反光,或平面不規則的材質,通常都會產生這種色偏的現象,因為微距鏡把細節放得很大很清楚,所以這種現象就會很明顯的觀察出來。降低色偏的方法就是儘量縮光圈,或是光線對比要平均,但是微距就算縮得很小,仍然很容易觀察到。這種色偏產生的位置,是在貼近焦平面的附近,稍微偏出焦點的地方,一邊呈紫色,一邊呈青色,所以正平面拍攝物品也可以降低色偏。
蔡瞇瞇 wrote:請問各位大大......(恕刪) 這個叫做軸向色像差(axial chromatic aberration),這個是因為光線是由不同波長所組成,所以對於玻璃會有不同折射率,而光學設計時會去修正這些像差,通常會採用凹高折射色散玻璃配上凸低色散玻璃來修正,只是這種修正是不能完全根除。ZEISS根據修正色像差程度就有分作三種等級=>Achromat, Apochromat, Superachromat通常是黑白對比度最大時候最容易看到,你所看到就是這種修正比較差的狀況,下面提供參考,可以發現APO鏡頭就顯得黑白分明,CANON微距鏡就看到前紫後綠。APO 125mm2.5canon 100mm F2.8 macro
明顯綠紫都有,所以應是軸向色差無誤,景深越淺越明顯不過這種缺陷,未必就是缺陷,像ZEISS的MP100/2,就是刻意保留此色散現象用了特殊鏡片,產生非典型色散,但橫向色散在DXO評測,與135APO同分(2分,越低越少)如懂得控制色散,比極力消除色散還要高明所以在自訂白平衡時,拍灰卡也會建議用F8光圈,就是避免色散影響白平衡準確度
噢~~感謝大大們指正。那請問這種現象收光圈有實質的效用嗎?或者只是我自己觀察上的誤解呢?assault91 wrote:所以在自訂白平衡時,拍灰卡也會建議用F8光圈,就是避免色散影響白平衡準確度 謝謝指點!原來還有這個常識沒學到。
池兒 wrote:噢~~感謝大大們指...(恕刪) 那位兄臺有許多地方是錯誤,但有些是正確!軸向色像差是平行光軸的色像差,可以透過縮光圈而降低!另外一種是橫向色像差(lateral chromatic aberration),它是由非平行光軸產生的色像差,他是無法用所光圈解決,但是可以輕易用軟體或機身作修正。在焦平面前後,就是軸向色像差,基本上他是隨著焦距越長越嚴重!相反橫向就是位置越遠離光軸,偏離越大,因此焦距越短或著越邊緣越嚴重。色散來自波長折射率不同,白平衡來自光源色溫不同,兩者是不太相關!以上這些知識建議可以參考一些專業光學書籍,像是Sidney F. Ray, Applied photographic optics,網路比較可信是像ZE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