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A7R2上標準變焦鏡皇對決 2470GM VS EF2470LII VS SAL2470ZA

我一直以為, 各家標準鏡皇的差距並不大, 聽說 DXOMARK的測試, GM得分和 2470L II 差了近1倍, 有點驚嚇
由於好奇心的驅使, 於是有了這一次的測試,
1. 場景我家裏的一面對稱的格子狀廚櫃
2. 上腳架, 關防手震 , 拔掉保護鏡, 全部都有上遮光罩
3. 對焦分別用彈性定點, 對準中央畫質那幾個字
4. 晚上拍攝,ISO改採200
5. 採A模式, 在各個光圈拍照, 由相機決定曝光時間,
6. 用快門線拍攝
7 腳架完全沒移動, 距離是以相機為基準, 不是以腳架環為基準, 所有相片的拍攝距
離都相同
8 關鏡頭補償





先用A7R2內建的電子水平儀及相機格線採方格+兩對角斜線, 將整個雲台腳架的三維空間擺到適當位置, 盡量讓相機面與牆面形成兩平行面, 以減少誤差

DSCF1441 by ldg52121, on Flickr





相機用A7R2
分別用2470GM
EF2470LII+MB4
EF2470LII+MC-11
SAL2470ZA+EA3 拍攝


<變形測試>

以下都是原始未裁切大圖, 順便做變形測試


24端變形比較 (關鏡頭補償)

24變形 by Lee DG, 於 Flickr


三個鏡頭表現都很糟糕, 尤其是2470GM



50端變形比較(關鏡頭補償)

50變形 by Lee DG, 於 Flickr


SAL2470ZA 及2470LII 變形較少較OK, 2470GM 變形頗大




70端變形比較(關鏡頭補償)

70變形 by Lee DG, 於 Flickr比較

SAL2470ZA 及2470LII 變形較少較OK, 2470GM還是較差





再來開鏡頭補償比較

很神奇的, 開了鏡頭補償後, 2470GM所有的直線都拉的很直

2470GM 24mm端 開關鏡頭補償比較
GM24m鏡頭補償 by Lee DG, 於 Flickr





2470GM 50mm端 開關鏡頭補償比較

GM50mm鏡頭補償 by Lee DG, 於 Flickr




2470GM70mm端開關鏡頭補償比較
GM70mm鏡頭補償 by Lee DG, 於 Flickr



SAL2470ZA 也是, 開了鏡頭補償後, 所有的線條都拉的很直


SAL2470ZA 24mm端 開關鏡頭補償比較
SAL2470ZA 24mm端 開關鏡頭補償比較 by Lee DG, 於 Flickr



SAL2470ZA 50mm端 開關鏡頭補償比較
SAL2470ZA 50mm端 開關鏡頭補償比較 by Lee DG, 於 Flickr




SAL2470ZA 70 mm端 開關鏡頭補償比較
SAL2470ZA 70 mm端 開關鏡頭補償比較 by Lee DG, 於 Flickr




想當然耳, EF2470LII 開關鏡頭補償完全沒作用




變形小結:
未開鏡頭補償前 EF2470表現最優異
開鏡頭補償後 有了原廠的支援 2470GM=SAL2470ZA>EF2470LII





<發色>



原圖


2470GM24mmF2.8 by Lee DG, 於 Flickr



中央裁切圖比較發色
24MMF2.8C by Lee DG, 於 Flickr


一般來說大家都認為蔡司鍍膜會讓照片高對比, 高銳利, 照片較暗, GM則清亮許多, 但小弟拍攝過程中發現,兩者差不了多少, 拍出來都較2470LII暗許多

對於發色的好壞, 見仁見智, 無法量化, 但較暗的照片確實會對線條的判別產生影響, 所以在這裡先提出來, 並沒有想要從這裡分出優劣的想法

所有照片皆採光圈先決, 全部加了0.3EV, 亮度的差異是鏡頭鍍膜及鏡片影響, 不是我故意將GM及ZA拍暗

諸位大大可以觀察一下, 除了刻意調亮度的照片外, 都是GM及ZA的較暗



<解像力測試>


2470GM及2470ZA的圖拍出來都比較暗, 較暗的圖片一般比較不討喜, 會讓人對線條的判別產生影響, 誤以為畫質較差, 所以在畫質看起來有差距的F2.8-F4, 我調整了2470GM及ZA的亮度, 其餘像銳利度紫邊都沒動, 讓照片的亮度接近, 再來做比較圖, 原本亮度不一致的照片會先放上, 接著再放改過亮度的照片, 光圈到F4之前周邊畫質會有兩種版本照片(請盡量點調過亮度的照片放大看畫質,或者兩張都點大看), 沒有時間的大大可以直接看標紅色得圖和文字, 很有耐心的大大, 可以一張一張慢慢研究




據說70mm端是2470GM的罩門, 那就從70mm端開始




<70mm端>


原圖

2470GM70MMF11 by Lee DG, 於 Flickr
紅色是散景裁切部分, 分別在中央及周邊裁出一塊1024*768的區域做比較



因為在拍攝GM過程中, 鈔票下面翹了起來, 可能會影響到下方的焦平面, 但 對焦是在中間百元鈔票, 並不是這張, 且鈔票上半部平整, 上半部應該沒有受到影響, 所以畫質請參考下圖中上半部圈起來的數字部分


中央畫質大家差不多, 沒時間的大大建議點周邊畫質來看就好


test by Lee DG, 於 Flickr



F2.8

中央畫質

70MMF2.8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調亮度後(請盡量點這張放大看畫質)

70mm F2.8調亮度後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原始圖檔)

70MMF2.8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SAL2470Z較差, 2470GM幾乎與EF2470LII打成平手, 嚴格來講, EF2470LII稍利一點點, 但差距很小



F3.2

中央畫質

70MMF3.2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調亮度後(請盡量點這張放大看畫質)

70mm F3.2調亮度後 by Lee DG, 於 Flickr

同上SAL2470Z較差, 2470GM幾乎與EF2470LII打成平手



周邊畫質(原始圖檔)

70MMF3.2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3.5

中央畫質

70MMF3.5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調亮度後(請盡量點這張放大看畫質)

70mm F3.5調亮度後 by Lee DG, 於 Flickr

F3.5後, 三隻鏡頭幾乎打成平手




周邊畫質(原始圖檔)

70MMF3.5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4

中央畫質

70MMF4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調亮度後(請盡量點這張放大看畫質)

70mm F4調亮度後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原始圖檔)


70MMF4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4.5

中央畫質

70MMF4.5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70MMF4.5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5

中央畫質

70MMF5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70MMF5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5.6

中央畫質


70MMF5.6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畫質



周邊畫質

70MMF5.6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6.3

中央畫質

70MMF6.3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70MMF6.3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7.1

中央畫質

70MMF7.1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70MMF7.1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8

中央畫質

70MMF8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70MMF8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9

中央畫質

70MMF9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70MMF9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10

中央畫質

70MMF10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70MMF10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11

中央畫質

70MMF11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70MMF11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13

中央畫質

70MMF13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70MMF13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14

中央畫質

70MMF14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70MMF14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16

中央畫質

70MMF16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70MMF16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18

中央畫質

70MMF18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70MMF18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20

中央畫質

70MMF20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70MMF20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22

中央畫質

70MMF22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70MMF22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50mm端>




原圖

2470GM50MMF11 by Lee DG, 於 Flickr


一樣紅色是散景裁切部分, 分別在中央及周邊裁出一塊1024*768的區域做比較





F2.8

中央畫質

50MMF2.8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調亮度後(請盡量點這張放大看畫質)


50mm F2.8調亮度後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原始圖檔)

50MMF2.8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3.2

中央畫質

50MMF3.2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調亮度後(請盡量點這張放大看畫質)

50mm F3.2調亮度後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原始圖檔)

50MMF3.2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3.5

中央畫質

50MMF3.5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調亮度後(請盡量點這張放大看畫質)

50mm F3.5調亮度後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原始圖檔)

50MMF3.5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4

中央畫質

50MMF4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調亮度後(請盡量點這張放大看畫質)

50mm F4調亮度後 by Lee DG, 於 Flickr

50端2470GM與2470LII畫質相當 , 倒是SAl2470ZA不論怎麼縮光圈周邊畫質都比較糊


周邊畫質(原始圖檔)

50MMF4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4.5

中央畫質

50MMF4.5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50MMF4.5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5

中央畫質

50MMF5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50MMF5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5.6

中央畫質

50MMF5.6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50MMF5.6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6.3

中央畫質

50MMF6.3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50MMF6.3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7.1

中央畫質

50MMF7.1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50MMF7.1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8

中央畫質

50MMF8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50MMF8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9

中央畫質

50MMF9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50MMF9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10

中央畫質

50MMF10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50MMF10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11

中央畫質

50MMF11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50MMF11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13

中央畫質

50MMF13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50MMF13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14

中央畫質

50MMF14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50MMF14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16

中央畫質

50MMF16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50MMF16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18

中央畫質

50MMF18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50MMF18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20

中央畫質

50MMF20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50MMF20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22

中央畫質

50MMF22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50MMF22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24mm端>



原圖

2470GM24MMF11 by Lee DG, 於 Flickr
紅色是散景裁切部分, 分別在中央及周邊裁出一塊1024*768的區域做比較



F2.8

中央畫質

24MM2.8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調亮度後(請盡量點這張放大看畫質)

24mmF2.8調亮度後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原始圖檔)

24MMF2.8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3.2

中央畫質

24MMF3.2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調亮度後(請盡量點這張放大看畫質)

24mmF3.2調亮度後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原始圖檔)

24MMF3.2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3.5

中央畫質

24MMF3.5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調亮度後(請盡量點這張放大看畫質)

24mm F3.5調亮度後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原始圖檔)

24MMF3.5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4

中央畫質

24MMF4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調亮度後(請盡量點這張放大看畫質)


24mm F4調亮度後 by Lee DG, 於 Flickr


24端, 三隻鏡頭表現差不多, 但2470LII稍微銳利一點




周邊畫質(原始圖檔)

24MMF4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4.5

中央畫質

24MMF4.5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24MMF4.5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5

中央畫質

24MMF5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24MMF5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5.6

中央畫質

24MMF5.6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24MMF5.6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6.3

中央畫質

24MMF6.3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24MMF6.3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7.1

中央畫質

24MMF7.1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24MMF7.1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8

中央畫質

24MMF8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24MMF8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9
中央畫質

24MMF9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24MMF9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10

中央畫質

24MMF10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24MMF10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11

中央畫質

24MMF11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24MMF11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13

中央畫質

24MMF13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24MMF13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14

中央畫質

24MMF14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24MMF14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16

中央畫質

24MMF16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24MMF16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18

中央畫質

24MMF18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24MMF18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20

中央畫質

24MMF20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24MMF20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F22

中央畫質

24MMF22中央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周邊畫質

24MMF22周邊畫質 by Lee DG, 於 Flickr








畫質總結
1. 70端, 2470GM銳利度稍稍輸給了2470LII, SAL2470ZA縮了一級光圈, 勉強跟上其他兩支鏡頭


2. 50端, 2470GM和2470LII畫質相當 , 倒是SAL2470ZA輸慘了, 在50端不論怎麼縮光圈, 始終跟不上其他兩支鏡頭, 我考慮過 這隻ZA是不是有光軸偏移, 可是整個拍攝過程是連續拍攝, 24, 50, 70一次完成, 沒從腳架上拿下來, 如果有光軸偏移, 24及70端也應該一樣差, 不會只有50端差,


3. 24端, 三隻鏡頭表現差不多, 但2470LII稍微銳利一點
整體來說, 2470LII是贏家, 2470GM在24及70端, 銳利度稍微輸給了2470LII, 但差距其實也很有限,

另外MC-11與MB4的比較中, MC-11對焦穩定度不如MB4, 雖然很少見, 但偶而會出現不準焦的狀況, 應該是對焦準確度輸給MB4, 不準的時候會連續出現好幾張不是很準焦的照片









<散景>



原圖

散景 by Lee DG, 於 Flickr


紅色是散景裁切部分
最左是2470GM, 中間2470ZA, 右邊是EF2470LII


F2.8

散景F2.8 by Lee DG, 於 Flickr


2470GM有顏色的散景佔最多, 有顏色的色塊最均勻最多, 也讓背景糊成一塊, 就像下面這張圖這樣, 相對EF2470LII空白多, 無法把色塊補滿, 所以背景沒辦法像GM這麼奶, SAL2470ZA 則對比較為明顯
散景部分無疑的是GM勝出




F3.2

散景F3.2 by Lee DG, 於 Flickr



F3.5

散景F3.5 by Lee DG, 於 Flickr



F4

散景F4 by Lee DG, 於 Flickr




F4.5

散景F4.5 by Lee DG, 於 Flickr




F5

散景F5 by Lee DG, 於 Flickr




F5.6

散景F5.6 by Lee DG, 於 Flickr




F6.3

散景F6.3 by Lee DG, 於 Flickr




F7.1

散景F7.1 by Lee DG, 於 Flickr




F8

散景F8 by Lee DG, 於 Flickr






<星茫>


原圖

星茫 by Lee DG, 於 Flickr




紅色是星茫裁切部分
一樣最左是2470GM, 中間2470ZA, 右邊是EF2470LII

可能是小弟場景設置不佳, 並沒有發現EF2470LII及SAL2470ZA有洋蔥圈, 所以無法凸顯出2470GM的優勢,


從F2.8到F13, 三隻鏡頭並沒有甚麼特別勝負, 光點外觀圓潤度大家差不多, 在F13以前大家的星茫都不怎麼漂亮, 直到光圈縮到F13以後, EF2470LII 的星茫才變的又尖又細,


星茫是EF2470LII 勝出



如果覺得圖太多, 可以直接跳到F13-F18



F2.8

星茫F2.8 by Lee DG, 於 Flickr




F3.2

星茫F3.2 by Lee DG, 於 Flickr




F3.5

星茫F3.5 by Lee DG, 於 Flickr





F4

星茫F4 by Lee DG, 於 Flickr





F4.5

星茫F4.5 by Lee DG, 於 Flickr





F5

星茫F5 by Lee DG, 於 Flickr




F5.6

星茫F5.6 by Lee DG, 於 Flickr





F6.3

星茫F6.3 by Lee DG, 於 Flickr





F7.1

星茫F7.1 by Lee DG, 於 Flickr





F8

星茫F8 by Lee DG, 於 Flickr




F9

星茫F9 by Lee DG, 於 Flickr




F10

星茫F10 by Lee DG, 於 Flickr




F11

星茫F11 by Lee DG, 於 Flickr




F13

星茫F13 by Lee DG, 於 Flickr





F14

星茫F14 by Lee DG, 於 Flickr




F16

星茫F16 by Lee DG, 於 Flickr




F18

星茫F18 by Lee DG, 於 Flickr






<紫邊>


原圖


紫邊 by Lee DG, 於 Flickr



這是朝著百香果欄架往上拍, 拍攝早上是陰天, 偶而雲霧散開會出現一小部分藍天, 裁切的圖片中有時候出現的藍色色塊, 就是偶而出現的藍天, 請忽略它, 看葉子旁邊的紫邊就好


紅色是紫邊測試裁切部分


一樣最左是2470GM, 中間2470ZA, 右邊是EF2470LII
2470GM及EF2470LII在F2.8都有輕微紫邊, 縮到F3.5幾乎已經看不到, SAL2470則要縮到F4.5





F2.8

紫邊F2.8 by Lee DG, 於 Flickr




F3.2

紫邊F3.2 by Lee DG, 於 Flickr




F3.5

紫邊F3.5 by Lee DG, 於 Flickr





F4

紫邊F4 by Lee DG, 於 Flickr





F4.5

紫邊F4.5 by Lee DG, 於 Flickr





F5

紫邊F5 by Lee DG, 於 Flickr





F5.6

紫邊F5.6 by Lee DG, 於 Flickr




紫邊在70端是2470GM=EF2470LII>SAl2470ZA





在做紫邊測試時, 原本我是將對焦點對在對比不明顯的不鏽鋼架上, 2470GM很明快的對到焦, 轉接後的SAL2470ZA及EF2470LII失去了-2EV的對焦能力, 因此都猛拉風箱, 直到移動對焦點到對比明顯的地方才合焦













<暗部對焦能力測試>

在這裡必須聲明, 2470GM
EF2470LII+MB4
SAL2470ZA+EA3

的三種組合, 對焦能力都已經算是不錯, 這是特別找了一個比較嚴苛的環境測試


可以看到擁有完整-2EV能力的2470GM迅速合焦, EF2470LII+MB4及 SAL2470ZA+EA3 都猛拉風箱, 再次強調, 這是特殊環境, 一般狀況, EF2470LII+MB4及 SAL2470ZA+EA3 對焦沒那麼差


2470GM 對焦影片


請點擊圖片進FLICKR, 再按一次影片就可撥放

2470GM by Lee DG, 於 Flickr


EF2470LII+MB4對焦影片

EF2470LII+MB4 by Lee DG, 於 Flickr



SAL2470ZA+EA3
SAL2470+EA3 by Lee DG, 於 Flickr

暗部對焦能力是2470GM勝





無疑的EF2470LII是一隻光學能力非常好的鏡頭, 它在畫質, 星芒, 變形(關鏡頭補償)都勝過了2470GM, 但畫質上的差距其實很有限, 2470GM 在散景勝過了其餘兩者 ,更靠著索尼優異的電子性能支援下, 在暗部對焦能力, 開鏡頭補償後的變形, 眼控及最大攝影倍率上贏過了EF2470LII(放大倍率 0.24 VS 0.21), 沒有一支鏡頭是大獲全勝的, 只有SAL2470ZA幾乎都是敬陪末座(除了在關鏡頭補償勝過2470GM外)

其實無論哪一支鏡頭贏了, 都是A7系列愛用者的福分,那意味著你有更好的鏡頭可以選擇, 反正哪一支鏡頭你都可以使用, 選你所愛,愛你所選, 好好的發揮你手上鏡頭的優點, 享受愉快的的攝影生活!

感謝諸位大大能耐心收看完這次的測試, 希望能對大家能有一點小小的幫助

2016-07-15 1:01 發佈
性能來說24-70ZA是老了
但二手性價比來說還是無敵的
看到發色哪裡..然後留意到ZA曝光時間是1/60, GM是1/50, CANON EF是1/40
結論是ZA拍出來比較暗? 還是SONY測光不準? 或者陰謀論, SONY故意讓副廠的在安全快門以下,增加糊的機會
讓人以為原廠比較好, 而A環就調在安全快門以上

大哥的鏡頭比較超詳盡的說,每個焦段和細節等都有測試。看過了這篇後小的對三個鏡頭用在FE機身的特點又增進了。
ldg52121 wrote:
我一直以為, 各家...(恕刪)

ldg大辛苦了,真熱心提供使用者實拍測試。

日系廠中,Canon鏡頭光學多年累積的經驗技術果然厲害,EF2470出廠年度還比GM早哩。Sony的鏡頭工藝起步較慢,廠裡修磨鏡片的師傅平均年資還不如人家吧?我猜,哈!

不過Sony銳意進步、努力研發、想要迎頭趕上的企圖心非常旺盛,相信大家最近都可以看得出來,就差時間火候而已。這種經營風格,讓我願意繼續支持與等待。

距離已經拉近,不久的將來,我相信索粉會有好果子吃的。
辛苦樓主了
做了這麼棒的測試
2470GM這支鏡頭的評價真的很不統一
從1000元的上的"1000"字樣旁邊的框線確實可以看出C家的光學品質
鏡頭一直都是C家的強項尤其是長砲
不過我認為A7系列想要有最完整的支援度還是會選2470GM
畢竟S家的相機功能真的很多很強
感謝辛苦整理

看到這圖量

先加五分再說
感謝ldg大的測試呀
太有心,太完整了
尤其還調整亮度....真的是太專業了

ldg52121 wrote:
我一直以為, 各家標...(恕刪)
LDG 大 超細心 超詳細 超熱情 超熱心的測試 ~ !!

+

ldg52121 wrote:
我一直以為, 各家...(恕刪)


版主解說實驗真是詳細,辛苦的測試。讚!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