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後也開左了自己的blog
希望在這裡分享一下

是次旅程共15天而今篇主力介紹其中一站亦都是我最期待既一站- 庫克山#bye#
以下相片使用器材如下:
Sony A7
Sony SEL55F18Z Carl Zeiss Sonnar T* FE 55mm F1.8 ZA
Voigtlander Super Wide-Heliar 15mm f/4.5 Aspherical III + Haida ND1000 filter
iPhone5s + Moment Wide Len
先介紹一下 紐西蘭(或稱新西蘭)地理上分為南北兩島
而庫克山位於南島中的庫克山國家公園
庫克山英文名為Aoraki/Mount Cook
Aoraki在當地毛利族語中為「雲之巔」的意思

愈靠近庫克山國家公園地區,路上的風景愈變荒涼,可能是因為入了秋吧。因為到達青旅時還沒到入住時間,所以先在青旅租了單車和在職員的介紹下前往聲稱來回約一個半至兩小時的塔斯曼湖。

沿途景色不錯,金黃的荒野、青翠的山巒和藍白的雪山。

沿住公路一直踏,很久才會有一輛車經過,這種萬里無人的感覺在香港應該是不可能感受到的。途中經過塔斯曼河上的一座吊橋。過了橋後一段時間還是在同一條大直路上,因為和預計去程時間落後太多,所以決定明確回頭返青旅


回到青旅check in後,去了遊客中心和餐廳補充體力。然後正式開始了庫克山之旅


庫克山國家公園約十條山林步徑,有難有易老少皆宜,全程由數十分鐘至八小時不等。當中以Kea Point Track和Hooker Valley Track較為著名,因為想近距離欣賞冰河所以此程就選擇了走一趟Hooker Valley Track,全程來回約四小時。在The Hermitage酒店旁就是Hooker Valley Track的入口。整條山徑也安裝了不少木階,可作引路之用。

由入口走過林區就到達一片廣闊的原野和分叉路口,靠山邊走為Kea Point Track而另一則為Hooker Valley Track。

約半小時路程就會到達DOC camping ground。

沿途的植被沒有高聳的樹木,較多的是苔蘚類和矮小的針刺植物。

若一個小時便到達一個小山坡上開揚的觀景台,前方的是Mueller Lake。湖水呈灰白色主要是因為當處為石灰石地質而冰川融水流動時刮下大量的灰色石灰粉粉末而混合所致。而右方的吊橋是整條Hooker Valley Track的三道吊橋中的第一條。

只可乘受若十多個人重量的吊橋,迷人的幾何觀感。

遊客不算很多,但總有幾個在鏡頭視角內


即使開始乾枯,但植被的色彩也依然豐富。

雪山配上雲霧,很像仙境。

用途不明的小木屋。這一個場景是我心目中的童話故事主人翁的住處,除了右方多了兩個格格不入的現代產物。

途中很喜歡的一處,一條長木階步道貫穿了茫茫的荒草叢,木階的顏色與荒草十分相襯。但其實在這種環境氣候變幻又有蟲鼠出沒的地區,木階是如果保持完好無缺和新淨呢?這個問題在我腦中一直揮之不去…


最後一條吊橋,隱沒在草叢中。色溫偏藍是因為是在回程時太陽已下山的時候拍的。

Hooker Valley Track的終點,三位遊客的表情和姿勢完全表達了對Hooker Lake和前方冰川的宏偉的讚嘆。

Hooker Lake的全景,湖中黑黑的東西是掉落的浮冰,實物是十分巨大。而左方是一段斜路可以下去湖邊並走到湖的另一則,但因為時間不早而且叔叔我也累了的關係就不作嘗試了。

整條Hooker Valley Track的風景實有美得沒話可說,特別是回程時絕大部份遊客已經離開了而我就差不多走在最後。太陽下山加上風一直在吹,環境的色溫跟隨氣溫慢慢下降,帶藍的色調配上風吹野草呼呼作響的聲音慢慢滲出萬古寂靜的感覺。拍了最後一張照片,收好腳架輕輕啍著Eason的任我行慢慢走回青旅,算是為失了預算的當天劃上了一個帶有餘韻的句號

除了庫克山,整個旅程還去了基督城(Christchurch)、但尼丁(Dunedin)、瓦納卡(Wanaka)、皇后鎮(Queenstown)、特卡波(Tekapo)和奧克蘭(Auckland)。
詳細版本請到我的blog和Flickr細閱

Blog: http://kllauphotograph.com/
Flickr: https://www.flickr.com/photos/kllau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