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連結:https://youtu.be/mh0ygPD7390
相機:Sony A77
鏡頭:Sony 16-50mm、Tokina 11-16mm

三年前拍攝過基隆之美縮時攝影,算是典型的定點拍攝方式。這次的影片除了縮時攝影外,
也嘗試拍攝高動態縮時(Hyperlapse)來呈現基隆活力綻放的一面,讓影片更有動感、身歷
其境的感覺。而我一開始著手的部分是先選擇音樂,接著構想出縮時順序後再拍攝,這樣比
較有目標、有主題性。
很多人在縮時共同的疑問是要使用哪種模式拍攝,我一般使用M(手動)與A(光圈先決)模式,
在光線變化不大的場景使用M模式;而在晨昏光線變化大的場景用A模式。
拍攝間隔則是看場景做變化,舉例來說:拍攝天空的雲,想要縮時呈現緩慢移動,間隔時間可
縮短至1~3秒;若要雲呈現快速移動感,間隔可拉長至5~10秒,這些參數只是參考並無特別
規定,還是要要依照拍攝主題與現場的狀況而定。
而高動態縮時算是進階版,在拍攝時相機也要跟著移動,移動的距離可以以地板磁磚或是鞋子
當移動基準,拍攝出來的影像一定會有晃動,個人是使用After Effect中的Warp Stabilizer
來做後製穩定,若還是有晃動情形可再加用Track Motion動態追蹤工具來達到雙重穩定。
雖然影片只有短短的兩分四十秒,但為了補捉理想畫面,前後也耗時將近一年多的時間。
(影片Hyperlapse皆為無軌道拍攝,全程人工移動攝影)
76小時 - 構想與探查
52小時 - 拍攝照片
169小時 - 後製處理
12631張 - 相片
539GB - 檔案大小
以上給各位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