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也是剛拿到A7R2 ,把玩以及測試了兩天。
有點疑惑想請問有入手的朋友們。
因為小弟是5D3轉換跑道過來Sony,
最近在測試夜拍長曝(ISO 400 曝光時間1分半)
發現有明顯的紅藍熱噪點
請問大家是否有這樣的問題?
想問下通常夜拍長曝(ISO 400 曝光時間1分半)
這樣長曝通常是拍甚麼?
再請問一下我比較常使用長曝(ISO 100 曝光時間30秒~90秒左右)
這樣噪點也很明顯嗎???是否請大大貼張圖片~想看嚴不嚴重~

Corigg wrote:
小弟也是剛拿到A7R...(恕刪)
噪點來源有很多,如果是長曝下的彩色噪點,應是所謂熱噪點。這是因為感光元件上的數千萬顆像素並非完美一致,在良率容許下會有部份像素更易堆積電子,於長曝和高ISO時特別明顯,且會依瑕疵像素的位置及距離而有不同的顏色。尤其無反相機的感光元件是常時運作,若沒有更佳的散熱效率,可能會加劇熱噪點的影響程度。
所幸,除非CMOS持續老化,否則熱噪點的位置是固定不變的,這使得熱噪點比其它雜訊好處理。最簡單的方法是開啟機身的長曝降噪:相機會在正常曝光完成後,再拍一張曝光時間相同、不受光的暗電流照片,利用後者找出熱噪點的位置後,對前者進行除躁。
但在Sony相機上使用長曝降噪需特別注意:此時相機的類比數位轉換器,會從原本的13位元(官方宣稱14位元)降為12位元,導致讀取雜訊增加一級,連帶使動態範圍降一級。RAW檔使用者在後製增亮時,可能需面對暗部更多的雜訊。有疑慮的使用者,建議關閉機身長曝降噪,於正常曝光(若單張照片曝光未超過30秒)完成後,再蓋上鏡頭蓋自己拍一張暗電流檔回家除躁。
另外,Sony/Minolta的數位相機,會定期自行比對目前感光元件上的瑕疵像素,並標記其位置後停止再使用;該顆像素則改由參考鄰近像素來補插點。若要快速啟動此功能,有個偷吃步的方法:將相機的日期改成一個月或兩個月後,然後關機,會發現關機的程序比平常還久,此即相機正在啟動上述功能。重開機後,應會發現原先的彩色熱點已消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