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3) 試用過 Sony FE 25/2 & 85/1.8

快一個月前的乳摸 好像還沒看到版上有人分享

原文網址:
http://www.sonyalpharumors.com/sr3-two-new-zeiss-fe-25mm-f2-0-and-85mm-f1-8-coming-mid-end-2015/

這是一個SR3的乳摸 說今年下半年會出 FE 25mm F2 及 FE 85mm F1.8

乳摸來源者 聲稱有用A7R試用到這兩顆鏡頭 覺得自動對焦不錯 而且畫質很銳利

內文有提到 蔡司 Distagon 25mm F2 是已經現有的鏡頭結構 (Canon Nikon 卡口)

暗指可能改卡口及加上自動對焦

不管此則乳摸正確性如何 給有興趣的大大們參考
2015-02-10 23:06 發佈
有25mm f2?如果正確,我
28mm f2就先不下手了。
north forest wrote:
有25mm f2?...(恕刪)

乳摸來源者 聲稱有試用過25/2的原型(prototype)

我覺得這個部分應該是真的

關鍵只是Sony有沒有要量產 及何時量產

這才是SR3真正所指的部分 (2015下半年出?)

而且25/2有暗指是蔡司鏡的可能 那價格與體積與28/2會是不同檔次 (不同客層)
phd261106 wrote:
內文有提到 蔡司 Distagon 25mm F2 是已經現有的鏡頭結構 (Canon Nikon 卡口)

暗指可能改卡口及加上自動對焦


FE鏡發展至今從沒有任何一顆鏡頭是以此誕生,也不符合一般的作法
(我沒聽過哪顆鏡頭是手動鏡加馬達變自動鏡)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Horology wrote:
我沒聽過哪顆鏡頭是手動鏡加馬達變自動鏡...(恕刪)

許多手動老鏡 當初轉換成第一批自動鏡時就是啊
相機廠商只是參考原有的鏡片結構為基底 去設計為自動鏡 (甚至換了卡口)

至於此篇乳摸 來源者沒提到 25/2 的鏡片結構
只有提到原型的外型偏向蔡司風格
乳摸網站則自己提到蔡司已有 25/2 這樣的鏡片結構 (在 Canon Nikon 卡口上)
phd261106 wrote:
許多手動老鏡 當初轉...(恕刪)


手動轉自動的那個時代應該是產生了很多新不如舊的例子才對吧

SAR老是在Sony還沒發表新鏡前愛提ZF/ZM已經有相近規格的設計,我看了真是三條線
ZA什麼時候跟ZF/ZM有過關聯了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Horology wrote:
ZA什麼時候跟ZF/ZM有過關聯了...(恕刪)

可能真的沒關聯也說不定... 因為乳摸來源者並沒提到這個部分... 純SAR論調... SR3參考參考就好...
Carl Zeiss jena biotar 58mm f2 也是種在 Minola 50mm f1.7上~

舊鏡要加上自動對焦其實不是很難的事~




phd261106 wrote:
許多手動老鏡 當初轉...(恕刪)


要手動轉自動,通常是那些全鏡組對焦設計,可以直接做到。
像是那些種鏡也都是這樣原理。

ZEISS MP 50/2,他是利用對焦環的螺旋紋路,來帶動下面鏡組對應螺紋,產生鏡組前後移動

其中ZF/ZE等系統中,很多使用浮動鏡組,也就不同鏡組對應不同螺紋組合,產生不同方向或著移動量變化。




所以像LEICA或ZEISS一些近代有浮動鏡組設計,在拆裝上面就變得困難許多。


對於早期設計機身馬達系統,他的設計就是延續前面手動鏡頭螺紋帶動方式來產生對焦行為。
例如:CONTAX G90
全拆解
鏡組
對焦螺紋



後面鏡頭對焦模組設計,因為考量內建對焦馬達,其對焦是利用滑軌方式,只要轉到外面軌道環,內部鏡片就會順著滑軌移動。

下面是NIKON 60/2.8 G,中間對焦鏡片已取下









也就是手動鏡頭在設計上,大多是以全鏡組移動,再配合其他浮動鏡組設計,本身如果是機身馬達系統,是比較容易連用設計,因為觀念上是相近。
對於鏡頭馬達系統,本身在設計上觀念就不是太一樣,因為他本身就是<內對焦或後對焦>局部對焦設計產生。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