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他地方作半徑游走著,
過程中雙腳在受罪,眼睛在欣賞,耳朵在享受,
走著、看著、聽著,人和事,景物與動物,快樂和感慨。
由 多元種族的城市 到 飛鳥巨蜥滿佈的河口區,
從 被遺忘的舊鎮 到 一塵不染的森林,
經過 滿載回憶的港口,最後以 新加坡 為終點。 (圖有點多所以只分享馬來西亞部分)
幾首歌
幾道陽光
幾多繁星
幾個笑容
幾次愁緒
幾番對話
幾個祝福
還有幾百張圖片
都一一拼湊著這次旅程
每次到機場都會欣賞飛機由簡單的設計到今天的進化,科技向前就是對人類帶來方便~

人生對某些人來說,用加法去遞增,到了某一個年歲則用減法來推算~
其實時間的涵義是中性的~

之前來這個 目的地 的時候是......
屈指一算已經是15年前

偶是一個緬懷過去的人,所以在這次旅程帶來當年最愛,一同在腦海拼湊那個時空

當飛機飛過換日線一端~
無論是 華語/廣東話版 換日線的歌詞
都能散發淡淡的遺憾
我就知道會在馬來西亞 與 智成見面
就在不遠的.那一天

下飛機就到 吉隆坡國際機場~
機場的外表我還有印象,內裡就沒有很大概念
畢竟那時年紀少嘛~
窗外的雨滴 倒映出那過去
我微笑想起 黑白畫面的記憶

胖胖的~ 挺可愛,之後都沒坐過其他鐵路/巴士
下次再來路線會組織得更好~

找到酒店後就走去阿羅街吃晚飯
去到哪都有貓叮陪伴~

之前沒來過 阿羅街 這次到來終於像一個旅客~

縱使夜幕低垂,15年後
再次與雙子塔相遇

中式餅食~
城市化之下,商業掛帥的今天
別說你能描述出它的味道
你知道有這個東東嗎﹖

老遠依然清晰可見,雖然我已步近
比在google street view來得真實
當秋葉的淒清終於在土裏睡去
終於明白凋謝的原因—

這角度有點眼熟~
卻有水過不留痕的錯覺
總是和你擦肩而過
回來看着你走

時間剛卡在深夜12點~
對我來說Public Bank才是新東西~
寂寞飛過城市的上空
人害怕脆弱只能夠用忙碌帶過
冷漠停在交通阻塞的街頭
人們的問候只剩 現在幾點鐘

凝望倒影
相傳懂法術的人抱著黑貓浸著水就能通往倒影裡的世界
第一晚KL的夜拍就此終結
我們是徘徊的人們
不能判斷精準 一片昏沉

Le Apple酒店對面的民房~
很喜歡這空間感,這樣的陽台、這樣的老格調

離開KLCC
一出門口剛好是側光~
憂鬱奔向冷的天 撞落每點小雨點
張開口似救生圈 實驗雨的酸與甜

終於都可以去Mall裡走走了~ Yes~
我還是很熱血的!!!

油棕樹的錯覺~
不錯的設計
這次可以細心欣賞~

左右翼都是用這建築方式
層次是Ironman feel的呢~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妳
月色被打撈起
暈開了結局

Madam Kwan 的門外~
我沒收廣告費~
乾淨好吃,沒得騙~
如果對東南亞口味沒興趣可免疫~

淡雅色彩,人卻沒有很多~
我很怕去景點因為景點通常人很多,人一多偶就爆氣

就是我最欠缺的剛陽氣~
看看倒是不錯~

魚湯麵~
必須
喝魚湯,吃魚塊
有空再吃麵~

下一站 Kuala Lumpur 舊火車站
對面的 KTM

我彷彿在這裡找到曾經
曾經忙碌、曾經重要過、曾經被依賴
尋一分鐘的天氣
而一分鐘可講到什麼
橫豎隔一分鐘雙方都會各飄散
就當似從未發生過

這格局有點眼熟,卻又說不上口

停的停,走的走
步伐不盡一致,只有不期而遇的交匯,
擦肩而過然後繼續各自的軌跡

都市仿似一個快鐘
動作太急仿像怕會落空
東撲西撲沖了再衝
像片猛風生活永遠沒空

走出火車站後,回到太陽猛烈的街道~
藍白色彷似在陽光下最純正的搭配


如果是一個小地方
用這功能的雪糕筒對空間收納會有幫助
這東西一拉出來就可能十年不動
只能說在運送過程發揮最大功效

非黑即白
你說的黑,是甚麼黑?
我說的白,是甚麼白?

每當我標注地點時就會覺得自己很記仇......
就是記得路怎麼走~

在這藍天白雲的空間下,連呼吸都變得輕快~

民房居所

Central Market Kuala Lumpur
一個旅客手信的購物中心~
主要以傳統手工藝產品、紀念品、特產食品為出售
外觀上是西式風格建築,牆身配以藍白色,簡潔耐看
正門一個C、另一個是M,
都是一個圓心為半徑,就是缺了一塊

現在不是凌晨三點鐘,是下午的三點
雖然光差很大,用HDR功能後沒有出現不協調感

在這裡一分鐘就能找到東亞色彩
其他的都只是在摸索,畢竟花多眼亂

閱讀.人生
城市化發展後,電子媒體快速取代很多傳統事業
人生並不能被電子取代,至少在未來十年八載

要離開 Central Market了~
老中式商店,這格局在華人社會很流行
特別在華南地區雜貨店

有沒有這麼頭痛呀~老兄
很多小吃呢~ 走得太熱還是喝點甚麼比較好~
準備上車去看智成了~

迴轉了好幾圈其實在原地打轉

我再次見到這旋轉樓梯,才想起15年前也見過,記憶就被新的事物一層一層鎖著~
直到有一天再次打開~

武吉罗丹 Bukit Rotan
印度廟宇 (象廟)
這廟外牆是用原石材的顏色
不像之前在資料看到多彩那種
反而另有風味~
不期而遇的一個廟宇
搭上藍白的底色
空氣突然清新起來


動作反應都比較慢的猴子
打它好幾下都是鈍鈍的

很像一個似曾相識的面孔~

白腹海雕
從山上向下拍

這些猴子不曾讓你覺得有攻擊性~

古建築下的生態拍攝~

回遊覽車往 國家海岸公園 出發
我們都經歷過嬰兒/小孩/少年/青年的時期
眼神能告知我們的除了歲月,還有歷練~

師傅我的車聽說搞定啦

蝦肉色的彈塗魚~
估計有15-16cm長
蠻大一條~

在看到這蜻蜓前見到兩次巨蜥....
1米以上的~

觀鳥塔

上塔不久後~ 就看到這種鷹 白頭橙啡色的

有點像貓的眼神

在觀鳥塔繞了一圈就飛閃~
下次來應該拿 A Mount相機會更順手

綠蔉鷺~
香港的通常是夜鷺/池鷺/小白鷺/鸕鶿/蒼鷺

對面的觀鳥棚~

待到2點就去吃午飯~
看圖時不會知道用了好幾小時的等待
才拍得潦潦幾張
大家都辛苦了~
只有我是無日無夜的戰鬥

就是留在這區的鳥,不知道叫甚麼名字~
頭胸是綠/藍色~翅膀身體是深得近似黑色~
眼睛卻是血紅色~

抓完蟹後還飛到光線較好的地方進食
天啊~!!! 2015年我應該走運~

來到這個被遺忘的地方

有種說不出的感動~
城市發展得很快,秒速之間變改
能夠再見到一些老事物卻是滿有存在感~
我們是兩條平行線,再沒有任何交叉點

我覺得比市區的印度廟好看~
外飾沒有很擁擠的感覺

消失的舊時光-1953
不久的將來2015也只是個年份的代號
能保存的就好好保存
生活向前推 人卻不斷的往後退
我在不平衡尋找平衡點

淡定的貓~
摸摸她頭會咕嚕咕嚕~ 乖BB~

聽說門外的木牌有百年歷史~
這個就不得而知~

街上人不多~
我是第一次來這地方
有著說不出的感覺
可能是這裡的中文字體
可能是在這小地方都能找到值得欣賞、珍惜的人和事~⋯⋯

老式雜貨店~ 前舖後居的格局
彷彿天一黑、天一光揮發了一句再會

上到 Fraser Hill已經是晚上8:00
吃了飯,步出餐廳看到一隻蟬
古人有句說話:夏蟲不可語冰
這話 蟬跟冰 都只是借題發揮的助燃物~
我知道只要蟬在地上,它的生命就只有倒數
每一次相遇都是離別的倒數

早上 7點的 Shah Zan Inn 大霧
不過空氣超清新的說~

一般英式風格,不少建築物是當年英國管治時建的,保存得挺好~

一般的早餐~ 茄汁豆 偶是不吃的~ 腸仔肉的含量較少~
還是不要浪費~

不同地方 松果的形狀都不一樣~ 這次是屎狀的

怕人的黑白貓

不知道叫甚麼花~ 鮮紅色~ 滿搶眼

怕我但又要偷望我~
好奇的小毛孩~

建議還是專注一點吧~

由於早上太大霧,不覺得可以拍到鳥~
拍拍花朵吧~

這張重點在 右上角的霧水飛濺吧~

有種童話故事才發生的感覺~

POS 的寫信位置
這年頭電子平台發達,
能夠收到一封手寫的信件是一種福氣~
手寫文字的威力遠比用 新細明體/標階體 來得大
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了然
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

屋頂上的鵲鴝

能拍到這效果,高興了好一陣子

是另一隻落地的蟬,昨晚那隻被雀鳥攻擊了幾道傷口
這隻也是慢慢的......
沒有夏蟲、冬蟲之分
在馬來西亞 棉被也許在高山地區才用得著

妳的美一縷飄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銀耳相思
野生的,一飛就是6-8隻,
傻呼呼~ 夾雜其他小鳥一起

看似是 畫眉鳥 的一種~
不太曉得

太陽終於發功了


各自忙碌著

不知名的鳥~











































































後記:
故意在Port Dickson海岸,帶著15年前的手錶,刻意拿起15年的MD Player
稍一回神就15年了~



補幾張演唱會情況



Port Dickson 的星空



器材:
A6000 + Kit 16-50PZ
LE-AE4
Sigma 8-16mm HSM
Sam Yang 8mm F3.5 Fish eye
Industar 50mm F3.5 (改管氏鏡)
Carl Zessis 58mm F2 改AF (超不好用,由於沒有一支大光圈鏡只好帶去用)
Tamron 150-600mm
(女友借用器材)
E 24mm F1.8 (Z)
Minolta 500mm RF
Minolta 50mm F3.5 Mac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