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的不是老掉牙的46M, 50M的CMOS
而是全新的技術,一個單位的畫素即可辨識所有顏色的光
而且並非Sigma的Foveon技術變形,
而是叫做APCS: Active Pixel Color Sampling sensor,翻譯成 主動畫素色取樣感光元件
直接用單顆畫素辨認光的顏色+Global shutter+背照式結構+降低80%厚度+銅線layout+移除濾色層
各種強大的技術結合在一起,可以解決許多問題:
1.偽色、紫邊、摩爾紋
2.果凍效應
3.提升感光度
4.解析度
5.散熱(?)
因此單位畫素面積可以提升,就可以達到傳統的Bayer的解析力,又移除濾層帶來的入光亮降低,
兼顧感光度和躁訊。
期待明年發表的1.5吋444萬畫素的產品 (用在哪? Z4?)
SONYALPHARUMORS
Weilli wrote:
要說的不是老掉牙的4...(恕刪)
鏈結寫的是1.5吋,不過圖片寫23.79mm,剛剛好是一寸!(2014/11/14更正:一寸CCD是16mm才對)看來RX100系列又要讓我驚艷了,雖然我一直沒買(有道是用過全幅就回不去了~
還有就是樓主的鏈結是下面這張,畫素有四百多萬,可是樓主po的可能是比較新的型號,但畫素反而變一百萬不到...

Weilli wrote:
.....直接用單顆畫素辨認光的顏色+Global shutter+背照式結構+降低80%厚度+銅線layout+移除濾色層
各種強大的技術結合在一起,可以解決許多問題:
1.偽色、紫邊、摩爾紋
2.果凍效應
3.提升感光度
4.解析度
5.散熱(?)
因此單位畫素面積可以提升,就可以達到傳統的Bayer的解析力,又移除濾層帶來的入光亮降低,
兼顧感光度和躁訊。
...(恕刪)
1.5吋 或是 1吋 感光元件, 畫素是 400萬, 然後這樣的感光元件可以達到傳統的 Bayer 的解析力, 現在的 1吋 Bayer 感光元件的解析力只有 400萬嗎?
另外 "紫邊" 應該是鏡頭色散像差的問題, 底片也看得到, 難道在新的感光元件上就會消除?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