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忍了好久,終於替A200選了接班人,當時對A33/55的半透明反光鏡的系統存有疑慮又錯過了A580降價的大好機會,始終遲遲未下手, 就在六月初決定購買A57,畢竟半透明反光機構有出一陣子了,之前出現的毛病應該不會出現在A57上才對。~~
這一陣子的使用經驗感覺A57確實是一台不錯的機子,除了那電子觀景窗(還是有輕微的雜訊)跟P牌的G3比,同樣是144萬畫數還是有明顯的差異。
就在這7/1,向SONY訂購A37(網路消息說CMOS與A57同一塊),當然連同7/3所調整新增的贈品也與SONY溝通後補寄。
經過這天的把玩發現 A37與A57 是完全不同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1.CMOS的周邊線路布局 完全不一樣,上網查資料(A57=NXE-5N,A37=NXE-F3)
2.A37與A57鏡頭蓋上鏡頭蓋的比較(或是黑暗處),A37的EVF與LCD 飛蚊滿天飛,但A57則不是很明顯
可以確認A37的CMOS的雜訊抑制還是有差,這會對影像的取景產生影響,不管從螢幕或是觀景窗,昏暗處的景象本來就不明顯,在加上雜訊~~@@! 感覺真糟糕,再加上A37的LCD偏白偏亮但EVF卻正常
有使用過A33/A35或是A55的同好,你們的機子是否也與A37有同樣的狀況
dodoman007 wrote:
前言~~忍了好久,終...(恕刪)
定位差異問題,一直都是如此,不管您再哪一系統都一樣!
另外什麼叫做同一塊感光元件?
要知道感光元件也是有分等級,在製造時後難免會有灰塵壓到感光區或線路,在線路就變成壞點,在感光區就變成易躁點。
壞點通常會用MAPPING等處理掉,而這些不同等級感光元件本身就是代表不同價位。
不同定位,標準就不同,忍受程度低就是買高階機的命。
D3、D300发布 国外记者尼康(Nikon)工厂参观记
Nikon Sendai plant visit
進去感光元件組裝無塵室

用顯微鏡觀察,標準為5微米灰塵必須完全去除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