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討論】後製色彩與RAW檔寬容度探討

這次使用的器材為A55+16-80Z 小菜頭進行拍攝

由於一直困擾著到底後製和拍攝RAW檔能夠有多大的影響
所以前兩天拍攝了一組數據來調整

以下全部圖片以光影縮圖 邊長640 銳化30%

直出JPG
【討論】後製色彩與RAW檔寬容度探討

RAW轉JPG
【討論】後製色彩與RAW檔寬容度探討

JPG進光影調整
補光兩級 淡雅色調
【討論】後製色彩與RAW檔寬容度探討

RAW調整數據 轉JPG
亮度+1EV
對比+20
色調-20
飽和+30
【討論】後製色彩與RAW檔寬容度探討

RAW轉JPG
JPG進光影調整
補光兩級 淡雅色調
【討論】後製色彩與RAW檔寬容度探討

RAW調整數據 轉JPG
亮度+1EV
對比+20
色調-20
飽和+30
JPG進光影調整
補光一級 淡雅色調
【討論】後製色彩與RAW檔寬容度探討

以上 給有後製或拍RAW的人一點參考
我是覺得多了RAW的調整 讓整體的畫面稍微細緻了點
調整EV的方式也比數位補光真實且畫質流失較少

2012-06-12 19:01 發佈
請問是用SONY的PMB調的嗎??

chin955325 wrote:
請問是用SONY的P...(恕刪)


是採用Image Data Converter SR Ver. 3
SONY內附的RAW檔調整軟體

因為LR調整SONY的顏色會出現怪色
解不出我理想的顏色

唐小見 wrote:
這次使用的器材為A5...(恕刪)


照理說RAW檔會比JPG檔有更多的色階
應該就是BIT的關係 8BIT 14BIT

所以拍一些漸層的色彩,RAW檔應該是比較SMOOTH

saab555000 wrote:
照理說RAW檔會比J...(恕刪)


記得SONY的色階只有到12 bit,只有NIKON等少數高階機身才有14 bit(這個問題之前我有特別去查找資料)。

RAW的寬容度原本就比JPG高,所以在比較沒信心拍好的場景盡量用RAW確實較容易後期處理。

另外,曝光正常當然是最佳,
如果無法曝光正常,則RAW要過曝、JPG要欠曝。
因為RAW欠曝調亮會出現雜訊,而JPG過曝則細節容易損失即使調暗往往也回不來。
所以拍RAW和JPG的思維是不同的。

有錯請指正。


edenxxx wrote:
如果無法曝光正常,則RAW要過曝、JPG要欠曝。
因為RAW欠曝調亮會出現雜訊,而JPG過曝則細節容易損失即使調暗往往也回不來。
所以拍RAW和JPG的思維是不同的。
我是攝影幼幼班
這樣說是錯的...

edenxxx wrote:
另外,曝光正常當然是最佳,
如果無法曝光正常,則RAW要過曝、JPG要欠曝。
因為RAW欠曝調亮會出現雜訊,而JPG過曝則細節容易損失即使調暗往往也回不來。
所以拍RAW和JPG的思維是不同的。
blog: http://amadeuss.pixnet.net/blog
lendliceex wrote:
這樣說是錯的......(恕刪)


感謝指正!!

因為小弟不是影像專業,知識有限,僅是從『完美氛圍 給攝影師的LightRoom影像編修大事典』(博碩文化,2010.06)的「相片的曝光及亮度補正」章節中研讀心得。

該章節提出,記錄相片亮度的色階中,定義屬於「暗範圍」的色階範圍較窄,而定義屬於「亮範圍」的色階範圍較寬,因此,如果拍攝RAW時欠曝「再後製調亮」,則會造成「階段不連續」。

應該不是說出現雜訊,而是階段不連續,就是會看到類似波紋的色塊。

該書也提到小弟所謂「拍RAW曝光正常或過曝一些、拍JPG曝光正常或欠曝一些」的說法。

有錯請大大再指正,感謝。
edenxxx wrote:
感謝指正!!因為小弟...(恕刪)


RAW要過曝,JPG要欠曝,這個我最近拍完在輸出的時候有發現這件事情!!!

的確,如果在室內拍攝,窗外的風景也要出現的話,我用RAW拍攝過曝和欠曝的兩張回來輸出

調整後發現過曝效果來的比欠曝好,因為欠曝在調亮市內細節的時候會出現大量雜訊!!
(也是因為我用一直以來調整JPEG的思維才發現剛好調RAW和調JPEG剛好相反,效果才會比較好)

所以出自個人經驗,我也贊同調RAW的時候過曝比欠曝效果來的好!

至於樓上有人只說了一句"這樣說是錯的"

也沒有後續的追述論點,實在令人感到不齒!
應該只要沒有過曝到死白的話(沒有資訊了..)
過曝一點再調暗 都比欠曝調亮產生的雜訊還好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