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與朋友閒聊,聊到現在打的正熱的DSLR,聽朋友說,Sony有可能買下Tamron,因為Sony是Tamron的大股東之一,既然如此,為何Sony現在出的DSLR,DV,DC的鏡頭要用蔡斯的,直接用Tamron的不是可以降低成本嗎?是蔡斯的鏡頭比Tamron的還優?現在副廠鏡頭中,好像也只有Tamron和Sigma在競爭,在這波數位時代當中,蔡斯給我個人的印象還是在底片機的時代,是因為蔡斯這個名號比較響亮的關係嗎?
harry0114 wrote:
今天與朋友閒聊,聊到現在打的正熱的DSLR,聽朋友說,Sony有可能買下Tamron,因為Sony是Tamron的大股東之一,既然如此,為何 Sony現在出的DSLR,DV,DC的鏡頭要用蔡斯的,直接用Tamron的不是可以降低成本嗎?是蔡斯的鏡頭比Tamron的還優?現在副廠鏡頭中, 好像也只有Tamron和Sigma在競爭,在這波數位時代當中,蔡斯給我個人的印象還是在底片機的時代,是因為蔡斯這個名號比較響亮的關係嗎?
是股東不等於一定要買下來。
至於用蔡斯鏡頭,你想想看,你隨便找人問他蔡斯好不好,大概沒有幾個會跟你講不好的,蔡斯就是Sony α系統的最大號召,如果只靠原來那些Minolta鏡頭的話Sony只能靠自身的品牌形象與行銷吸引到一些家電市場的顧客,但是如果加上蔡斯鏡頭,那還可以吸引到一票蔡斯fans,你要知道,在很多用蔡斯的人的眼裡其他日系的品牌是沒有資格被拿來相提並論的。(至於實際上到底有沒有那麼好就是另外一回事)
至於Tamron,說強很強,說不強也很不強。先撇開副廠產品最齊全的Sigma,剩下兩個比較大的副廠就是Tamron及Tokina,Tamron的產品線先不要要求跟Sigma一樣齊全,但是自從2003原本要推出的70~200f2.8Di取消掉後,至今沒有再推出同級產品,而Tokina則是已經建立完整的數位大三元(當然還沒有全部都已經上是),也推出了數位變焦魚眼,看的出來Tamron還是把一定的重心都放在高倍率變焦鏡上,只是當Tokina跟Sigma都推出50~135f2.8的時候,Tamron卻還是要選擇缺席,看了有點可惜。
harry0114 wrote:
今天與朋友閒聊,聊到現在打的正熱的DSLR,聽朋友說,Sony有可能買下Tamron,因為Sony是Tamron的大股東之一,既然如此,為何Sony現在出的DSLR,DV,DC的鏡頭要用蔡斯的,直接用Tamron的不是可以降低成本嗎?是蔡斯的鏡頭比Tamron的還優?現在副廠鏡頭中,好像也只有Tamron和Sigma在競爭,在這波數位時代當中,蔡斯給我個人的印象還是在底片機的時代,是因為蔡斯這個名號比較響亮的關係嗎?
在下說說個人想法,個人認為副廠鏡頭不管哪間都有其代表作! 其實實力都不錯....但是我最擔心的不是SONY買下Tamron,畢竟買不買下感覺上沒啥關係,因為KM之前的一些鏡頭的確也是Tamron作OEM的! 而SONY買下來跟不買下來,Tamron一樣會繼續OEM,例如A09和A14的SONY版!
SONY現在公佈的鏡頭,早期M家的復刻板鏡頭有略漲一些! 而標榜蔡斯鍍膜的鏡頭最便宜的也至少要2萬1起跳,貴的...4萬多! 在一般用戶上,財力無法負擔(或許買的起的大有人在)! 而另外比較親民的1萬出頭的鏡頭,則是Tamron作OEM的!
因此...在下最擔心的是,如果我要玩原本M家的鏡頭,買的起的部分....我會買貼著M家牌子的二手鏡! 而Tamron作的OEM鏡頭....不管哪家機身,幾乎都買的到A09和A14(別家的甚至還比M家的容易買到)! 試問扣除掉復刻板的鏡頭外(這些鏡頭在拍賣上很容易買到吧!),再扣除高不可攀的蔡斯鍍膜鏡頭? S家的特色在哪?
我會這樣說....其實應該回溯到當初我進入M家的原因是...M家的色彩和便宜就可以得到高素質的鏡頭! 而就算真要追求高畫質,也有G鏡可以選購! 但是現在S家接手後....便宜的高素質鏡頭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是任何一家都隨手可得的Tamron代工版!
= =個人比較希望的是,不管SONY買下Tamron與否,都能做些有特色、素質好的便宜鏡頭! 而不是自以為冠上SONY和蔡斯光環後就可以對原本的M家用戶于取于求!
話說回來....如果SONY真的再這樣搞下去,個人認為...原本M家的用戶P腿的第一優先選擇可能會是P家! 因為個人認為...P家或許不是最好的選擇,但是他到目前為止依然堅持自己的步調! 而機身防手振、便宜高素質鏡頭、顏色的特色! 這幾個吸引人的要素還比較接近當初選擇M家的用戶! 再加上M家的星鏡、SMC鍍膜、未來準備推行的超音波鏡頭!
= =以上....算是個人的純發洩文!
Canon 5D3+Canon 24-105 F4 IS+Canon 35 F2+Canon 70-200mm F4 IS=破產
只希望SONY別用經營家電的心態經營ALPHA SYSTEM! 對我而言對大的窘境是,1萬元上下的鏡頭,S有復刻的部分,Y拍都有原本的M家二手鏡可買(偏偏剛好都是我不感興趣的)! 而昂貴的鏡頭部分...都是非常不親民(我買不起,我想一般用戶想買也多少會猶豫一下吧)! 導致1萬元上下c/p值高又常用的焦段都卡在副廠鏡上!
例如:KIT鏡的焦段(18-70mm左右),各家的KIT鏡都有推出,但是明顯的在千萬畫素的考驗下,SONY的KIT鏡第一個被淘汰(當然其價位是非常廉價的)! 那想添購KIT鏡的焦段的但是又想要好畫質的,只能變相買SIGMA的17-70mm F2.8、SIGMA 18-50mm F2.8或是未來的A16! 而想方便的則會考慮買SIGMA 18-125mm(18-200mm)、騰龍18-200mm這幾顆!
而APS的片幅下必須X1.5(X1.6),標準焦段各家的定焦鏡都有大光圈的24mm~35mm F2.0可選擇! 當然以別家而言(例如C、N)或許可能太搶手導致不好買(但是買的到),但是SONY偏偏不復刻28mm F2.0和35mm f2.0這兩顆鏡頭(等於買不到)! 或許S家有復刻35mm f1.4這顆,但是...定價4萬多哩@@"! 導致這焦段要便宜...只能買SIGMA 30mm f1.4(我當然也想買原廠的阿!= =+) 而50MM部分...平民的50mm f1.7這顆在別家都是3~4千元就能享受高畫質的定焦鏡! 偏偏S家用戶必須搶破頭買下跟新鏡頭幾乎等價錢的二手一代鏡(緬懷M家嗎? @@) 雖然a目前原廠也有24mm f2.8、28mm F2.8...等不錯的定焦鏡,問題是....F2.8在低光源處就是不好用哩,實用性低過F2和F1.7....!
說真的...M家的目前來說使用上我蠻滿意的,但是卻存在著焦段好用的鏡頭不好買(或者說停產買不到),不然就是騰龍代工的! 焦段不好用的鏡頭Y拍很多,但是又很貴!
講來講去還是希望SONY重視以下幾點:
1. 重視APS用戶,常用焦段別都以高價蔡斯鍍膜的鏡頭打市場(想讓人高不可攀?)
2. 多出些SONY家獨有的鏡頭組,別老是靠OEM廠(我可不想原廠鏡頭,在別家也垂手可得,這樣我乾脆買別家還比較好取得鏡頭)
3. 快點SSM化吧....PENTAX也說明將推出超音波鏡頭,往後想拍高速會動的題材,S家反而綁手綁腳(該不會別人拍鳥在飛翔,S家只能拍鳥在休息?)
4. 多出些比較親民的高素質的"常用焦段"鏡頭...別搞的只要貼SONY牌的原廠鏡就是高價!而親民的鏡頭...素質可能夠好,但是焦段卻不實用! 難道一般用戶只能玩二手鏡和副廠鏡...= =?
說了這樣多....感覺好像在扯自己愛用的KM家後腿,在下很不想說這些,但是真的是....鬱悶阿! 還是希望SONY大發慈悲,別遺忘M家的使用者阿....嗚!
Canon 5D3+Canon 24-105 F4 IS+Canon 35 F2+Canon 70-200mm F4 IS=破產
harry0114 wrote:
為何Sony現在出的DSLR,DV,DC的鏡頭要用蔡斯的,直接用Tamron的不是可以降低成本嗎?是蔡斯的鏡頭比Tamron的還優?現在副廠鏡頭中,好像也只有Tamron和Sigma在競爭,在這波數位時代當中,蔡斯給我個人的印象還是在底片機的時代,是因為蔡斯這個名號比較響亮的關係嗎?
你的最後一句就是答案了
SONY是最了解品牌影響力的廠商
看看SONY的產品 幾乎都要來個代號Walkman,Bravia,Cybershot
掛上了ZEISS牌 不論是否真的是由ZEISS施工 對於銷量只會有增無減
慧劍禪心 wrote:
S家有復刻35mm f1.4這顆,但是...定價4萬多哩@@"! 導致這焦段要便宜...只能買SIGMA 30mm f1.4(我當然也想買原廠的阿!= =+)
這樣比不公道啦

SIGMA那顆是數位鏡 在製作上會比FF的35/1.4來的容易的多
FK Olympus wrote:
P家最近不是跟Tokina走的很近?
這三顆看起來錯的,但是總有Tokina的影子閃來閃去的
之前那顆12-24就是合作產品了
算是技術交流吧 都是為了壓低成本
PENTAX好像沒有什麼副業
我只知O有賣顯微鏡 N也有賣還有賣鏡片和鏡框 C有賣卬表機
SONY...不用說了 副業多著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