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半透明反光鏡」的設計,相信對傳統相機玩家而言絕對不陌生。早從1965年Canon Pellix與此後的每一系列都使用這項特殊功能結構,連同Nikon強調高速連拍的F3系列也曾經過這番功能的洗禮。說穿了,這項所謂的「特殊」功能,其實就是使用了「分光薄膜」設計,讓光線從鏡頭進來後,藉此將光線分給觀景窗與底片;只是優點再多,仍有它的罩門。
由於光線被「分」掉了,使得觀景窗所見的不及一般單眼相機來得明亮,不易於手動對焦使用;且進入底片的光量也有所捐失,這無非影響到使用者判讀光圈快門後,需要為此降低快門或拉高ISO,因此Canon與Nikon之後紛紛離開半透明反光鏡的懷抱。
然後,Sony在A55/A33身 上重新拾起這項功能,現階段我們並不清楚之後的Alpha系列能否克服半透明反光鏡的先天限制(其實這大可用電子的方式,替使用者自動「修正」快門的速 度),但是Canon早在2008年申請了「下翻式半透明反光鏡」的專利,可是遲至今日仍沒有動作,是否也間接反應著「半透明反光鏡」的可行性不高呢?綜 合來看,Sony這項決定仍然令人捏了把冷汗。
且讓我們回顧一下Sony是怎麼誤入(?)單眼相機這座蜿蜒曲折的森林。打從Sony買下Konica Minolta相機部門,並於2006年推出第一款A100/A700的DSLR後,這支生力軍在單眼市場中總是沒有很大的勝算。相繼推出幾款Full Frame/APS-C片幅的單眼相機,也難以打入攝影愛好者的心坎裡,隨後以偶像代言等方式另闢捷徑開拓市場。
2010年可說是Sony大放異彩的一年,先後用無反光鏡單眼相機(EVIL)的NEX-5/NEX3,與採用半透明反光鏡的A55/A33數位單相機,成功的讓現有初階數位相機的用戶,無痛進入單眼相機的世界,更令人激賞的是NEX系列在市場走紅熱賣的程度。只是大家可能忘記了,在A55/A33正式上市後,官方網站承認長時間錄影會有過熱的問題,請等待降溫後再使用。Sony在電子業界的成功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在講求專業光學的攝影部份或許還是新手,雖然我們不能用以偏概全的心態看待A55/A33的「過熱事件」,但且讓我們期待後續發展吧!
小弟認為:如果這項技術把文中的"罩門"通通消除,我想應該會強烈撼動Digital single-lens reflex camera.雖然目前小弟不看好這項技術,但科技日新月異,誰能保證不會有任何突破?
本文轉載自
歡迎一起噗 :D
誰說沒證實的?
而這個問題的答案終於被西班牙知名攝影網站 Quesabesde 證實。Sony 官方很直接的向該站記者確認,接下來全部的 Alpha 系列(除了本來就沒反光鏡的 NEX 之外)無論 APS-C 或全片幅機種,都是以半透明反光鏡架構來開發設計。
資料來源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