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使用NEX5轉接福倫達鏡頭的一點心得,分享給大家。。。。
(我只有一機兩鏡,沒法自拍,所以這張借自flickr網友:http://www.flickr.com/photos/kitch/5083629495/)
玩過相機的都知道,要決定買什麼相機,配什麼鏡頭可是一連串“勞民傷財”的決策過程,
如果沒有考慮清楚,錯一步,可就步步錯!當你發現的時候,損失的可不止是時間而已,還有器材折舊所損失的寶貴金錢。
過去一路從SONY F717, 828、Pentax *ist、Fuji S2Pro, S3Pro、Canon 30D, 40D, 50D、
Nikon FM3a、Contax Aria、Hasselblad 503cx、Canon EOS5、到最後全部清掉只剩下Ricoh GRD,
直到去年GRD也掛點。。。
在幾乎玩遍了相機,摸透了底片和數位的個性後,我徹底覺悟。
攝影,其實分為兩種需求,一種是工作,一種是記錄。
介於之間的,其實就是玩相機,玩鏡頭,玩器材為主要的目的罷了。
雖然玩器材也是一種致命的吸引力,但回歸理性,
當目的想清楚了,該搭配什麼器材,自然就會有具體的需求和條件。
雖然拍了不少作品,但畢竟我還是沒有拿攝影當正職,
因此我拍照的目的就落在了記錄的這個范疇。
而無論是哪一種記錄,都需要“隨身攜帶的輕便”與“畫質的要求”。
我從2005年停機之後,一直都卡在“輕便”的這個需求上,
市場上仍舊是以專業單眼相機為主流,一機一鏡往往都快破了3kg,
我也遲遲沒有買入新的相機,直到Olympus 推出EP1,才讓我眼睛為之一亮!
不過EP1的外形和輕便雖然引起市場上的一片熱潮,
但是“對焦速度”、“高ISO的表現” 以及 “將近3萬台幣的價位” 仍然讓我下不了手。
直到SONY 推出類單眼NEX系列(大陸叫微單反我覺得也很貼切)…
SONY NEX系列幾個打動我的關鍵:
1. 畫質(APSC 23.4 x 15.6 mm大小的CMOS感光元件)
2. 畫質(高ISO雜訊抑制能力)
3. 輕便(含電池和記憶卡287g)
4. 轉接鏡頭(Leica M口、Olympus F、Canon EF、Nikon F、Contax G… 等都可以轉接NEX E口)
5. 價位(2010年12月,NEX-5 + 18-55mm 公司貨報價NT22,980)
剛好在深圳休假的幾天,我在蘇寧電器看到年終特惠只要RMB4,600,
比台灣報價便宜NT2,000,二話不說就買了下去。
連續用了將近4個星期,拍攝將近4,000張,我給與NEX-5高達90分的滿意度。
到2010年底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台類單眼的機器可以和NEX系列對抗!
(Canon和Nikon你們還不快出手,市場都快被SONY搶過去了!)
其中,“可轉接老鏡頭”是讓我非常喜歡NEX系列的一點。
稍微研究了一下發現,要轉接的漂亮,轉接得實用,需要注意幾個細節:
1. 轉接環不能太厚,變成了轉接”筒”
轉接環小於1cmz左右的只有:M(M39)、Contax G、C Mount、110還有Pen F
2. 轉接環的品質要精細,做工不能太粗糙
目前福倫達和台灣bokeh兩家廠商生產的轉接環品質最好。
3. 最短對焦距離
定焦鏡頭通常最短對焦距離大約在 0.7~1m,有的少數落在0.3m,
如果你習慣了數位相機動不動就5cm左右的近拍距離,這點就千萬不能忽視了,
對焦距離越短,使用越方便。
總結上面的想法,最後把轉接鏡頭的范圍鎖定在M轉接環的福倫達系列鏡頭,
目前手邊只有 Voigtlander Nokton 40mm F1.4,接在NEX5大約是60mm,算是很方便的人像鏡頭。
預計未來將再添購 COLOR SKOPAR 21mm F4P 或 COLOR-SKOPAR 25mm F4P 的廣角鏡。
最後附上幾張成果,給大家參考看看:
謝謝大家,使用心得同步發表於我的blog... http://www.dribs.tw/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