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盒子拿出來檢視一下

3.集合囉….42閃,a33,kit18-55mm,16-105mm全員到齊

4.看一下主角a33,相信大家已經看到沒新鮮感了..所以不多做介紹囉…

5.它的kit鏡…3.5-5.6/18-55 sam
本來只想買body而已,實在是等不及了所以只好多花3000買下它囉…

如果有人想要再pm給我…可以便宜賣囉..


6.到底時啥讓我只想買body而已…原來是最近蠻紅的16-105mm旅遊鏡…

本來和18-250mm在決擇…後來決定16-105mm的原因是16mm比起18mm的廣角端更讓我振撼…

出去旅遊廣角用的機會也比望遠還多…所以就決定這支鏡頭囉!


7.咦…為什麼是made in Germany呢?


8.原來是B+W mrc uv保護鏡…這麼貴的鏡頭當然要強壯一點的保護鏡保護囉…
B+W的框據說是銅..比日系的鋁更耐撞…這兩個一起買共花了19000…


9.Made in Japan…爽度100


10.看一下屁股…金屬接環..真迷人…


11.最後看一下神燈二號…42GN…58GN在a33上面實在是太大了…

無法接受…買神燈二號應該也很夠用了…

12.感謝陪伴我走過四年的canon power shot pro1…

功能蠻健全的類單眼…還配紅圈鏡..以功能來講的話大概只差不能換鏡頭吧!

這次買單眼其實也有考慮過550D…但是a33出來之後實在是太喜歡它的翻轉螢幕
和一些強大的功能(ex:多框降噪.全景拍攝.手持夜拍.7連拍…),最重要的是價錢又很便宜…

所以就選擇了它囉!


另外和大家分享一下配件,不知大家有無注意到圖4..後面有一減壓帶上面寫著canon…
其實那就是我原本那條減壓帶…本來也想幫a33買條減壓帶的….考慮過小野人Crumpler ID,sony STP-SB1AM/B,這兩條分別一條有彈性(sony).一條沒有彈性(小野人)…小野人是比較寬…同樣有減壓效果….
但我個人覺得有彈性的減壓效果比較好…有人說彈性的會上下晃動不習慣,但是你戴沒有彈性的也是會
前後晃啊…所以手可能難免會放在相機前支撐…既然會稍微撐著那也就不會晃來晃去了啊…這樣當然是
買減壓效果較好的(sony)….可是在我看到減壓帶後發現居然比我原本的厚度差了快一半….寬度也沒有比較寬
…
所以決定還是暫且用原本的減壓帶….不過我那條是matin的牌子…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原來是韓國的品牌…不知有無素面的…不然用a33背canon的帶子還真有點奇怪…不然就是把那個字去掉囉…如果各位大大有機會真的要去背背看…超舒服的!

另外看到其它大大有使用STP-GB1AM or STP-HS1AM/B的手腕帶…我有實際裝上STP-HS1AM…發現它在某個
角度會卡到機構…因為它需要用到鎖腳架的孔…所以當你在直拍取低角度往上拍時…LCD大概轉了30度就會被卡住了…這樣可能會影響到構圖…除非又像以前一樣…臥射預備…趴下以電子觀景窗取景
…不然就是先把它轉開…拍完再鎖上去囉…接下來是出去試試它們的性能囉…
不過好笑的是出去拍夜景帶了閃燈出去…結果忘記把電池裝進去…

害我嚇了一跳以為故障勒…

最後只能以內閃來打燈囉 …
其實只要距離不是很遠用內閃也夠用啦…室外本來就不能跳燈了…
13.

14.ISO開1600,試一下厲害的多框降噪
嗯…果然有厲害到


15.多框降噪再來一張

16.台灣文學館前的耶誕樹

17.難得星星比月亮還大


18.

這次夜拍的感覺是高iso實在是很爽…

所有的照片都是手持拍攝沒用腳架…
另外sony的adi閃燈系統感覺還沒準的…閃燈拍出來的效果不會很死白…
只不過閃燈模式裡有一個慢速同步的選項…我實在不太瞭解這個模式要用在哪裡?
假設我背景已經有用M or S模式 將快門調慢把背景光照進來…這樣閃燈只要開一般模式就可以了啊…
為什麼多一個慢速同步的模式??
如果哪位大大知道的可以再跟小弟講解一下!謝謝…

這是小弟的第一台單眼相機…
拍的不好請多多包涵…

謝謝賞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