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符合靈魂的渴望 SONY A33 KIT+TAMRON AF 70-300mm F4-5.6 Di LD Marco 1:2(A17)

符合靈魂的渴望 SONY A33



小弟原本是Canon450D的使用者入手一年後正打算升級的同時

原本是鎖定50D or 便宜5D,順便觀望一下60D


沒想到居然殺出了SONY A55/A33給了C/N當頭棒喝,整個符合我日常需求

生活隨拍與簡單的追焦皆可勝任,這篇心得是使用A33與另外兩顆鏡頭滿月的報告…



脫手450D後隨即撿了二手的A33 KIT(原賣家想升級A580)



機身方面雖然為入門機,只有一個轉盤,但也堪用,厚度也剛好,雖然小指會懸空

翻轉的LV螢幕充分可用,這是令我最驚訝的地方,大家都知道450D雖然有LiveView,但是對焦之龜速

令人難以接受(同等級的LV螢幕500D 550D我也用過,也是龜速)



電子觀景窗部分視野達到100%,在以前用過的50E(底片機) 5D 5D2上面的視角感動,是無可取代的

不過EVF也有令人詬病的地方像是色差色偏追焦時會有殘像,但是連選單跟檢視照片都可以從觀景窗裡面操作了

上面的缺點我就不強求了,就當作EVF只是輔助而已



最後另我感到麻煩的地方是切換對焦點,要多按Fn跟AF才能切換,所以一般我都常駐15點局部對焦,

需要對焦時直接按AF切換對焦點,如果要切回"寬"自動對焦區域,就比較麻煩。




M模式下調整光圈也要按下小小的AV鈕(難按,角度很奇怪)這點老佳跟N哥就做的不錯,

當然以入門級的也無法強求太多要手感還是A700 A850等級了(等A77??)

相信60D也是為了重新定位而取消神奇小搖桿跟鋁合金機身的設定


畢竟大家出去玩的時候就想好好玩而已,不會沒事帶個磚頭,算是手感很好的磚頭也是無法原諒的


其他像是多框ISO(後面說) K值可定(除了AWB外,所有白平衡設定皆可調K值)

7連拍(7連拍模式下,PASM是六連拍)全景模式,D-RANGE,對我這個C家用戶而言也是全新感受


軟體方面,機身設定只要讀熟說明書即可,沒有困難的選項,還有親切的說明(當然熟了就可以關掉),就甘心。
隨機附贈的後製軟體方面,奇差無比,光碟灌完之後便拿去丟飛盤,唯一可取的只有調整RAW的風格設定
害我一度很懷念Canon DPP 只好轉用LightRoom(另外Camera Raw與光影魔術手也不賴)


最後是HD錄影,雖然過熱災情不少,但對我偶爾拍個記錄短片而言夠用了(我目前也還沒遇過過熱關機),
重點是可用的AF速度!搭載SAM及SSM馬達的鏡頭對焦速度令人驚艷

A33 kit隨手拍

建議720P以上觀看

SONY 18-55mm F3.5~5.6 DT SAM


老實說一開始對這顆鏡頭的感覺並不好XDD,比Canon 18-55mm IS貴,

發色跟解析度也稍微遜色,邊角失光也較明顯,我在想可能是口徑較小的緣故

最佳光圈約f5.6~f8之間。 比18-55mmIS的24mm f4.5~f8(18-55IS的驚艷焦段)還小一級

不過熟悉特性之後仍可以發揮其功能


夜間手持多框ISO


SAM輕鬆追焦


LV低角度or高角度輕鬆取景






TAMRON AF 70-300mm F4-5.6 Di LD Marco 1:2(A17)


老實說這顆鏡頭才是本篇的重點(前面居然廢話了這麼多= =)

SONY家在低階長焦的選擇其實也蠻多的

Minolta AF 70-210mm f4.5-5.6 (低階啤酒罐)2K~4K都有 有一二代之分

Minolta AF 70-210mm f4 (啤酒罐)7K~9K 據說有萊卡血統價錢炒很大
畫質佳 M家具代表的恆定小炮


Minolta AF 70-210mm f3.5-4.5 F4的下一代,輕便好攜帶畫質也佳 5K~7K 但是真的很難找

Minolta AF 75-300mm f4.5-5.6 有舊版(金屬鏡身紅字AF) 二代 D版(Di鏡片) New版
沒有機身馬達,畫質普普,設計一直沿用到SONY 75-300 f4.5-5.6上,小強鏡,窮人長焦晴天款


SONY 75-300 4.5-5.6 新小強

SONY 55-200 4-5.6 DT
SONY 55-200 4-5.6 DT SAM 都有Di鏡片,新一代有SAM鏡頭


其他像是 Minolta AF 100-300/4.5-5.6 APO (D) 也不錯
Minolta AF 100-400/4.5-6.7 APO 打鳥入門款
Minolta AF 80-200/4.5-5.6 xi 75-300前身
Minolta AF 100-200/4.5 恆定畫質OK,但焦段囧

等等充滿時代精神的鏡頭就不做考慮了


副廠方面

Tokina 70-300 f4-5.6 LD Macro 好像畫質不錯,可是年代久遠,入手怕怕的

SIGMA 70-300mm F4-5.6 APO DG MACRO 窮人神劍 在各家平價長焦賣得很好,畫質也很好

但最後小弟還是沒入手,一方面是緣份,一方面因為鎖定二手鏡,這版本的塗裝仍有掉漆的問題,

另外就是個人因素...因為我覺得它很醜XDDD (SIGMA 70-300表示:怪我囉)


最後終於在SONY 75-300與Tamron 70-300 間做選擇

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苦苦守候各大二手討論區的結果,終於讓我等到了,不到4K的價格入手

TAMRON AF 70-300mm F4-5.6 Di LD Marco 1:2(A17)

型號:A17
鏡片組成:9群13片
視角:34°21'-8°15'
光圈葉片數:9
最小光圈:F/32
最近對焦距離:1.5m/ 微距模式 0.95m (f=180mm-300mm )
最大放大倍率:1:2 (f=300mm 最近對焦距離 0.95m)
濾鏡口徑:62mm
重量:435g
大小:ø76.6 x 116.5mm
接口:Canon、 Nikon(有內建對焦馬達)、Pentax、Sony

前一代是Tamron 55-200mm F/4-5.6 Di-Ⅱ LD MACRO (A15) 已停產,超輕巧

可憐的孩子,無盒無單,只能住在郵局便利箱裡


嫁妝是TECNODIA 62mm保護鏡跟遮光罩*1


招喚出Canon EF 75-300 f4-5.6老小黑來比一下身高


以下是實拍照11/21 SYM都會競速挑戰賽 台中場


1/1000 f4 ISO100

不可否認的,光圈全開的情況下,強光下紫邊嚴重(連拍模式下自動最大光圈)

前一陣子小老弟Tamron SP 70-300mm F/4-5.6 Di VC USD (A005)就被戰的很嚴重,

但是我認為在能夠在各種場合下靈活運用手中器材,才是攝影的樂趣,高階鏡如此,低階鏡亦然,

與烏骨G並列我心目中的下一顆長焦,才1萬5佛心來的

什麼時候換A001+超音波馬達跟防手震(敲碗)

那就縮光圈吧


來看看人像的表現






f7.1畫質可圈可點,不到四張小朋友的鏡頭,已經值回票價



發色忠實清淡,一直是湯姆龍的特色



翻轉螢幕+機身防手震+HDR(此時嚴重逆光)才能夠從人群中突破重圍


1/500 f7.1 ISO400 DRO Lv5

連拍準確度表現也可接受






缺點:
對焦速度慢,跟老小黑有得比(EF 75-300mm:又怪我囉?) 需要依賴A33對焦系統來彌補
無鏡身馬達,配上A33機身防手震吃電怪物,上午9點拍到下午3點半電力剩10%(建議 晴天戶外可以關防手震,也可以避免過熱)
MACRO在180-300才可用,最好上腳架or開防手震(又耗電QQ)


SONY A55/33 在市場投下的震撼彈至今餘波盪漾,從A55/33還在到處缺貨便可一窺

雖然很多人對於錄影過熱等等缺點一再詬病,老佳與N哥等對手(550D/D3100/不死D90)仍有一定市場


讓我想起了幾年前騎過的Aprilia RS50 1998' 雖然只是小小的水冷50cc 卻擁有足以傲視所有國產檔車的骨架與

懸吊設定(10幾年後的今天仍是如此) 國內車廠不敢嘗試的,Aprilia做到了,儘管只是小小的50cc


老佳跟N哥不敢做的,做家電出身的Sony做到了(當年PS熱賣的原因就是家電的方式去生產的)

翻轉LV 微笑快門 全景模式很花俏嗎?


用KIT鏡輕鬆簡單的記錄生活,也可以換上長槍大砲嚴肅的當個一日攝影師,這便是入門機身的好處。

攝影的本質,就是追求當下的感動,然後好好收藏,如此而已。


A33+18-55mm 1/40 f7.1 ISO 800

祝各位拍照愉快






2010-11-24 0:43 發佈
寫的真是不錯,
不管是什麼機身...
使用者用的開心是最重要的!!

5分奉上了~
真的是非常棒的文章
也歡迎你加入S家喔^^
寫的真不錯

騰龍這支 70 - 300

真的還蠻超值的
真利害
我這a33超級菜鳥新手還再搞不太懂對焦模式的使用時機(自動對焦、"寛"對焦....)
工作中...
先給你五分,原本想扣分的,我嚴重懷疑,就是你把我原本在二手區鎖定的目標給買走的。

永遠的旁觀者 wrote:
先給你五分,原本想扣分的,我嚴重懷疑,就是你把我原本在二手區鎖定的目標給買走的。


這還真是冤家路窄啊~
寫的好
拍的也不錯
的確捉住當下的感覺才是最重要的
好文章 推

說得很實在

最後一張 拍得真好
拍手拍手~

果然利害~

151515151151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