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分享] 數位影像普及的一些現像..

每當有新機器上市發表...就會有一堆測試報告試拍畫面出現在各個相機版面...

然後各種正面負面的評論也跟著出現... 再來就是2派人馬相持不下的爭辯....

這種現在..每年都會發生數次...最好玩的是比鏡頭群... 就算你有500顆的鏡頭群又怎樣...常用的還不是那幾顆..搞不好還都是副廠鏡.

然後拍出一張照片之後...大家不是欣賞整體的構圖如何...而是把圖放到100%, 移到邊邊看有沒有紫光, 有沒有變形, 有沒有糊掉... 然後加以批評及抨擊.. (原來邊縁才是主角啊...)

或者放到100% 然後把臉貼到螢幕上看看解析度如何....

要不然就開始拍尺, 拍一面紙盒, 拍一些怪怪的 Target標誌(這個我好像也做過..)....

然後同一個場景...從ISO100 拍到 ISO12800

結果整個硬碟裡都是測試照..


我也不知道這個現象是怎麼開始的, 總覺得愈來愈嚴重, 也愈來愈誇張....


其實..追求完美...不是不好..因為這樣才會進步...但這些應該是廠商RD的事... 對使用者來說..自然是追求拍照時的感動...對有心攝影的人來說...當然是追求構圖及光影的變化.

以我個人來說... 我早期這些事都做過... 後來看到一篇文章的觀念讓我跳離了這個無限的循環...

首先...當然相機硬體的進步..對焦的速度, 連拍的速度. 一定有助於拍照這個不需要去否定(不然頂級就不需要了, 不是嗎)...

重點在拍出來的照片..你要做什麼用途呢... 做成DVD.. 做成影片, 洗成照片, 放在部落格, 輸出成海報, ....

一般來說.. 洗成照片...大部份人還是4x6居多...而相館的沖印設備...以300dpi~400dpi(每吋的點數)居多..
如果這張照片是要拿來洗成4x6保存的話... 解析度就用 2400x1800 也就足夠了.. 也就是說把照片縮成2400x1800 如果自己覺得OK..那也就行了..洗成8x12 一般300dpi也才3600x2400就夠了, 你會每張照片都放8x12嗎?

再加上當照片洗出來, 你會用放大鏡還是貼在照片上看...當然不是..因此一些小小的變形小小的糊掉, 甚至小小的對錯焦...根本看不出來..

如果你是要做成動態DVD相片..那更是只要 720x480(853x480) 的解析度就夠了....

當然..有人會說..我要大圖輸出的....那就更簡單了... 我們常看到公車外有很多漂亮的照片.... 但你會貼到公車邊去看嗎...大概只會看到一些 CMYK的點而已... 其賨海報大圖輸出其實解析度都不高, 因為我們不會站得很近去看一張海報..自然就會覺得很漂亮(關鍵字: 模糊圓).

再來...放在網路上瀏覽..就算放到充滿螢幕..目前最多的..也是Full HD的解析度...1920x1080 而已..

而保存相片...你會用什麼... 硬碟裡100G的相片..會拿出來看的有幾張... 那一天硬碟故障了怎麼辦...
燒成DVD...DVD保存效率比CD-R差太多...5年10年大概就讀不到了....這時你解析度在好...邊緣放到100%再清楚也沒用... 這才是要去考慮及深思的地方...

寫了這麼多...沒什麼條理... 其實重點在於... 善用手上的設備.. 善用它的優點.. 而不是一天到晚看它的缺點.. 生活不是只有在斤斤計較那測試照裡放在邊邊那瓶酒上的標籤清不清楚而已...

這張是玩具相機(大人的玩具之雙眼相機)用底片拍的.. 我自己就覺得很讚啊..
2010-09-03 10:1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數位影像 現像
我想起那位大陸的萊卡迷網友.....分享的照片經典到一個極致。
Intel Pentium MMX 200MHZ ASUS TX97-E NEC 32MB EDO RAM*2 Winfast S280V2 2MB Q
問題其實很簡單
不要老想把自己認定的標準套在別人的身上

就好比系統鏡頭群數量
多少顆才算完整?
也許你覺得10顆就很完整夠用了
但有人覺得100顆都還不夠選擇
每個人的玩法需求不同
這沒有標準答案

最近a33/a55很火紅文章很多
分享優點是好事
但如果稱讚自己優點的同時還要酸別人的缺點
也難怪會被說成是隔壁的小明了

因為『不要老想把自己認定的標準套在別人的身上』
http://www.wretch.cc/blog/winsun
WinsunChen wrote:
但如果稱讚自己優點的同時還要酸別人的缺點...(恕刪)


這大概就是人類的天性「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吧!今日的激賞,在硬體廠的正常競爭下,隨時都可能變成明日的看走眼!然後再來個後見之明,自打嘴巴一下。呵呵。
結論~應該是有時間雞蛋裡挑骨頭,還不如出去走走拍拍照,培養自己的構圖~
謝謝提出這樣的分享
看完之後突然想起近二十年遇到的一位老攝影,那一位先生胸前揹了兩台M,一台+90mm另一台+125mm
他拍體育....運動會,我說連拍馬達可以一秒最多拍到七張.....
我還說單眼可以確定對焦+自動對焦多快又多快
你的相機其中一台就可以買這樣的新產品
他沒多說什麼,一直到最後有一個可以坐下來聊的機會,老頭說的簡單,我聽了冒汗,內容清楚記了二十年
他說,底片那麼貴,一按一捲拍光光,還要換底片,浪費錢又浪費時間,好畫面都是換底片時不見的
如果你用1/500秒拍,用馬達一秒七張,那就會有493/500的機會錯過好畫面
單眼精確對焦,但是框框外面看不到,精彩都會跑到框框外
M的框框大,可以看見比較多拍到比較少,反應快又可以自主調整構圖,拍只拍到精采的中間
對焦唷......拍體育呀...... 焦點就是一個距離....差太多那一個也就不必浪費底片了
相片沒有人管你一共拍幾張用啥機器,好相片就是好相片
他給我看幾張他拍跳高以及體操的,竿上一張....凝結了剛好跨過的表情以及動作
好的一張就夠了


說的好~
基本上我只是拍日常生活兼旅遊照(人帶景)
我只care 人有沒有糊掉跟整體o不ok
(為此買了構圖跟測光的書...)
所以nex對我來說就非常好用了
隨手拿起來一照, 對旁人完全沒有侵略性
自己也不覺得突兀, 照出來比我之前小DC好太多了, 不滿意再微調

我不是專業攝影家,我只想要照相留念

我覺得Jetter兄說得很對我的胃啊~!!


好比買一部車,適合自己的就是好車!!

別嫌超級跑車行李箱不夠大~

別嫌國民車0-100要超過10秒~


技術不好,手排換檔的時間大多還是輸給DSG呢…

我也覺得這現象蠻好笑的
到底是有多少人會看每張圖都100%去檢視?
所以對於各網站評測文章
我幾乎前面規格 性能什麼的都只大略看過當參考
然後直接去看實拍圖表現出來的感覺
功能規格符合需求 能拍出想要的照片就ok了~

其實這就好像人家在說
大三元鏡頭比同等級副廠鏡貴了好幾倍
在照片上真的看得出很大的差別嗎?
說實在在縮圖上差異會有 但應該不是非常大
對於一張照片給人最大的觀感 應該是照片的拍攝內容 靈魂等等...
kingstage wrote:
謝謝提出這樣的分享看...(恕刪)


其實器材的選用要看目的,若是拍興趣的,像老先生那樣抓緊時機拍當然是 OK,失敗就算了,若是體育記者,沒拍到東西回去可就慘了,底片那麼貴,廠商為啥還是做出一秒七張的機器,就是因為有需要,也有人願意買單啊。

老先生拿出很棒的相片,那有可能是拍了很多場累積下來的,若是要求老先生每場都要有至少可以交差的照片,他應該也會選自動對焦連拍快的機器,機身也不會只帶兩台,可能是三台或更多,因為要換減少底片的時間。

另外,自動相機換底片也比較快,熟練的話換一卷不用 10 秒,比數位的拍 RAW 把 Buffer 拍滿回存還快。機械相機是拍一張捲一張出來,自動相機很多是先捲出來,然後拍一張捲一張回去,除了拍完不用回捲之外,不小心打開片室也不會讓照片曝光...這些也都是為了搶拍做的設計。

總之...器材沒有好不好,只有適不適合。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