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各種正面負面的評論也跟著出現... 再來就是2派人馬相持不下的爭辯....
這種現在..每年都會發生數次...最好玩的是比鏡頭群... 就算你有500顆的鏡頭群又怎樣...常用的還不是那幾顆..搞不好還都是副廠鏡.
然後拍出一張照片之後...大家不是欣賞整體的構圖如何...而是把圖放到100%, 移到邊邊看有沒有紫光, 有沒有變形, 有沒有糊掉... 然後加以批評及抨擊.. (原來邊縁才是主角啊...)
或者放到100% 然後把臉貼到螢幕上看看解析度如何....
要不然就開始拍尺, 拍一面紙盒, 拍一些怪怪的 Target標誌(這個我好像也做過..

然後同一個場景...從ISO100 拍到 ISO12800
結果整個硬碟裡都是測試照..
我也不知道這個現象是怎麼開始的, 總覺得愈來愈嚴重, 也愈來愈誇張....
其實..追求完美...不是不好..因為這樣才會進步...但這些應該是廠商RD的事... 對使用者來說..自然是追求拍照時的感動...對有心攝影的人來說...當然是追求構圖及光影的變化.
以我個人來說... 我早期這些事都做過... 後來看到一篇文章的觀念讓我跳離了這個無限的循環...
首先...當然相機硬體的進步..對焦的速度, 連拍的速度. 一定有助於拍照這個不需要去否定(不然頂級就不需要了, 不是嗎)...
重點在拍出來的照片..你要做什麼用途呢... 做成DVD.. 做成影片, 洗成照片, 放在部落格, 輸出成海報, ....
一般來說.. 洗成照片...大部份人還是4x6居多...而相館的沖印設備...以300dpi~400dpi(每吋的點數)居多..
如果這張照片是要拿來洗成4x6保存的話... 解析度就用 2400x1800 也就足夠了.. 也就是說把照片縮成2400x1800 如果自己覺得OK..那也就行了..洗成8x12 一般300dpi也才3600x2400就夠了, 你會每張照片都放8x12嗎?
再加上當照片洗出來, 你會用放大鏡還是貼在照片上看...當然不是..因此一些小小的變形小小的糊掉, 甚至小小的對錯焦...根本看不出來..
如果你是要做成動態DVD相片..那更是只要 720x480(853x480) 的解析度就夠了....
當然..有人會說..我要大圖輸出的....那就更簡單了... 我們常看到公車外有很多漂亮的照片.... 但你會貼到公車邊去看嗎...大概只會看到一些 CMYK的點而已... 其賨海報大圖輸出其實解析度都不高, 因為我們不會站得很近去看一張海報..自然就會覺得很漂亮(關鍵字: 模糊圓).
再來...放在網路上瀏覽..就算放到充滿螢幕..目前最多的..也是Full HD的解析度...1920x1080 而已..
而保存相片...你會用什麼... 硬碟裡100G的相片..會拿出來看的有幾張... 那一天硬碟故障了怎麼辦...
燒成DVD...DVD保存效率比CD-R差太多...5年10年大概就讀不到了....這時你解析度在好...邊緣放到100%再清楚也沒用... 這才是要去考慮及深思的地方...
寫了這麼多...沒什麼條理... 其實重點在於... 善用手上的設備.. 善用它的優點.. 而不是一天到晚看它的缺點.. 生活不是只有在斤斤計較那測試照裡放在邊邊那瓶酒上的標籤清不清楚而已...
這張是玩具相機(大人的玩具之雙眼相機)用底片拍的.. 我自己就覺得很讚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