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觀上看來,28-75的箱體也不大,稍微比24-70 F2.8 ZA的盒裝矮約五公分。拿起來不重,掛上機身後拋上拋下也沒問題(學蛙大大時可得小心別摔著機器~人家是有練過的喔)。
其實,SONY繼推出史上最低價的全幅數位單眼A850之後,這支28-75 F2.8變焦恆定大光圈的低價鏡在未發售之前就已受到非常多的關注訊息。而當我第一次注意到這顆鏡頭時,想到的就只有一點:它焦段與光圈幾乎與24-70相差無幾,與24-70 F2.8ZA 56880元有著32000元的價差,是否代表著,它倆的畫質差異是否也達32000之譜?或是28-75其實也有著超乎大家預期水準的表現?我不知道。
但總得來個幾張硬體真相看看先。

盒裝外觀依然是大家熟悉的橘色,盒裝也依舊顯眼。
由於家裡的攝影棚空間較大,本想在家裡拍攝這篇開箱文,但自前陣被八八水災的滂沱大雨掛掉後,背景紙後就暫時不能再用,情商老闆後,老闆大方的借了一組中小型攝影棚外加一盞持續光大燈給我使用,我就這麼在某家店裡的攝影棚內開始作業。
雖然克難了點,但效果總比我那慘不忍睹的背景紙好

喔,忘了說,這顆鏡頭也是日本原裝製造,看到這更是覺得超值,雖然它不是味道很重的炸雞 ( G ),也不是色調香噴噴的菜絲(ZEISS),但我期望它可以變成我的主食:走到哪都可以讓我覺得,帶著它絕對綽綽有餘。

那麼就要打開這情感的禁地.....我是說28-75與24-70 ZA的糾葛即將就此展開


拍到這裡我不禁想說,WX1是我用過到目前為止,表現最優的超小型消費機種,接下去的照片多會是由這部WX1擔任拍攝工作,但我希望大家仍能以28-75為今天我要表達的重點開箱主角啦....雖然WX1真的很優(逃
主角現身啦,28-75 F2.8

濾鏡使用67mm口徑



鏡身底部,八處電子接點


說真的,28-75 f2.8的鏡身質感也超乎我的預期,手握鏡身焦環不會滑手,整體上來說也有以往高檔鏡的重量


也有設計焦段鎖定切換開關,相當超值也貼心的設計


如當初預期的,變焦時的鏡身長度會隨變焦而改變

SAM鏡身內置對焦馬達

上蓮花遮光罩後的28-75 F2.8 SAM,隱約有著老大哥24-70的霸氣

多角度的28-75 F2.8 SAM

盒內標準配件大集合



這四本不同語言的說明書是我一直以來覺得...比較不需要的,大概是再生紙製造,挺具環保意識

持續光源燈投射在鏡片的反射,隱約可看到鏡片上的層層鍍膜

鏡身質感非常的好



掛上28-75 F2.8拍攝



由於剛拿到這顆鏡頭就發了這篇開箱,沒有機會帶出去好好拍個一兩天,期待也有入手這顆鏡頭的拍友也多多分享28-75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