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09 Q3Q4非常的熱鬧 索尼接連推出新產品 從薄型PS3,掌上型PSP GO,及 α單眼數位相機外,Cyber-shot 也沒缺席 ,推出全新機型TX1及Wx1 兩者共同點就是搭載 2倍高感光 Exmor R CMOS 感光元件 全景拍攝 高速十連拍 手持夜拍 HD錄影等 並支援Party-shot 派對攝影師IPT-DS1



產品特性

LCD螢幕 2.7吋TFT LCD 230,400畫素 4:3
鏡頭類型Sony G
光圈變焦倍數5x
光圈值 (最大光圈)F2.4 W – 5.9 T
焦距(f =)4.25 – 21.25 mm
Exmor R CMOS 感光元件
約 1020 萬畫素
BIONZ影像處理器
多點自動對焦 (9 點)╱中央加權對焦╱單點自動對焦
動 (F2.4 - F7.1 W,2刻度)╱程式自動 (F2.4 - F7.1 W ,2刻度) 使用ND濾鏡
快門 自動 (2” - 1/1,600)╱程式自動 (1” - 1/1,600)
ISO 自動/160/200/400/800/1600/3200
自動控制範圍 ISO160-3200 (自動),ISO160-800 (程式自動)
+ / - 2.0EV,1 / 3EV 刻度
白平衡模式 自動╱日光╱陰天╱1白螢光╱2自然白螢光╱3日間白螢光 ╱白熾光/閃光╱One Push、One One Push設定
Iscn 8 種模式 (夜晚╱夜晚人像╱夜晚使用腳架╱逆光╱逆光人像╱風景╱近拍╱人像)
臉部偵測 自動╱關閉╱小孩優先╱大人優先
閃光模式 自動╱開啟閃光燈╱慢速同步╱關閉閃光燈
閃光範圍 ISO 自動:約 0.2 – 5.0mW╱約 0.5 – 2.0mTISO3200:最高約 10.0mW╱約 4.0mT
錄影 1280 x 720 (高畫質) (約 30fps,漸進)
全景拍攝高達256度(TX1為185度)

以上資料轉自台灣索尼




來看看WX1外型

精裝版包裝 看來看去 就只有台灣有 (主要因應市場需求)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而WX1的本體包裝就小小一盒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盒上標示 主要特點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說明書 PMB光碟 保固卡等.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配件部份提供了多工傳輸線(整合AV訊號及USB接頭) G電充電組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這次搭配的充電器與以往稍不同 外型蠻輕巧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型號請見圖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與TX1附的比看看 就知道多輕巧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精裝版主要附贈了攜行軟包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厚度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內部空間還蠻大的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前面並設計了 放電池的夾層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在隨身型相機首次 改用了 Sony G鏡頭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光圈/焦距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光圈變焦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表面刻印字體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機身上頭外門鍵 非常的好按 右邊為新增連拍鍵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開關電源鍵 左邊為麥克風收音孔(只提供單音,T900為立體聲)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2.7吋23萬TFT LCD及直覺式轉盤功能鍵 (對於不習慣觸碰的朋友可是非常的實用)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底部 放電池及記憶卡的地方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鏡頭升出的樣子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來張側面圖 厚度部份 手握起來很紮實並不會因為本體輕巧導致拍攝不穩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隨近來許多產品紛紛在相機配色上不在是保守黑和銀 金色也是不錯的選擇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實戰 24mm到底有多廣 TX1 VS WX1

TX1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WX1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TX1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WX1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TX1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WX1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全景拍攝

TX1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WX1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智慧型iSCN隨手拍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特別篇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品味非凡 視野更廣』Sony DCS-WX1 簡單分享


小結
經過這兩天簡單的試用 Wx1 不管就外型功能來說 都是一款值得考慮的隨身機

這次廣角部份經與TX1比較後 差距蠻明顯的 應該不難比較吧

此外WX1直覺式的按鍵 果真是方便快速 開機速度及對焦也非常的快 讓你即刻保留住美好畫面

相機部份並不是我的強項 目前處於摸索狀態中 如內容稍不足 煩請透過回應 告知你想要怎樣的測試 我會盡量利用工作之餘 回答 最後以上簡單測試介紹 希望你們會喜歡

2009-10-12 2:5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視野 Sony DCS-WX1
小弟對這台很有興趣

樓主分享文很棒

加五分~
MY BLOG : http://waxl11.pixnet.net/blog
感謝分享,
而且兩台都有耶~
很想知道mij的畫質如何,
可否貼一下100%的裁切圖,
另外有沒有比較鮮豔的色彩模式,
感恩~~
感謝分享

官方照片看起來很輕薄

實機一出來我就跑去法雅客試用

但其實一跟TX1相比厚度實在有不少的差距
(有興趣的可以至賣場看實機)
比起Canon 100is/120is還有富士 J25還大台了非常多..
(100is 87 x 55 x 18mm ; J25 91 x 56 x 17mm )
(看實機最準了..)

用現今的輕薄角度來看
WX1實在不能算輕薄(看到這實際厚度整個購買意願降到零了)
一堆廠牌的輕薄機都可以比WX1輕薄(已非潛望式而言)



這種厚度已經可以塞入十倍光學了
因為跟F70exr差不多厚了

WX1
91 x 52 x 20mm
5x 等效焦長: 24 ~ 120mm

F70exr
99 x 59 x 23mm
10x 等效焦長: 27 ~ 270mm

以旅遊方便性而言
F70exr色彩鮮豔而且焦段也實用.厚度也不會相差太多

TX1/WX1色彩真的非常淡
而且SONY也不如以往有色彩調整的選項入選單
總覺得下一台會更好..

如果不考慮輕薄以及非潛望式鏡頭不可的話
我會選擇F70exr..色彩不僅漂亮鮮豔
而且焦段非常適合旅遊使用
更重要的是厚度跟WX1差不多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
kao01 wrote:
09 Q3Q4非常的...(恕刪)


KAO大喊著沒子彈,原來是因為又開槍了啊

老實說,SONY高階消費機進化的腳步有點慢,
當初從DSC-M1要換新相機時,
在SONY家都找不到符合需求的相機,
結果就害我另投他家高階機的懷抱了,
胃口被CANON的G9和現役的D-LUX4養刁以後,
現在SONY開出來的規格就有點難吸引我了

最近新看上在觀察中的是PANASONIC的GF1。

雖然已經改投他家懷抱,不過這一台的確還是有不少優點,
像是24mm的廣角,2.4的光圈,HD錄影,該有的幾乎都齊了,
其中算是有吸引到我的應該是全景拍攝吧~
WX1的確是夠格推薦給別人的不錯機型。

看WX1開出來的菜單,
算是SONY消費機產品線近年來有誠意的產品之一

題外話,我覺得不夠輕薄反而才好,握持會比較穩,
反正就算再薄一點,在包包裡占的空間也沒差多少,
符合手部的人體工學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inoue555 wrote:
24mm的廣角,2.4的光圈


其實這兩個應該就是畫質比起TX1不如的最大影響因素吧
就畫質影響的三大要件
1.感光元件 2.影像晶片 3.鏡頭
其中1.2是一樣的..唯有鏡頭組不一樣

以構造而言.潛望式鏡頭的解像力不可能贏過
因為多了一片鏡子...

但事實上卻又並非如此

WX1/TX1畫質比較
照理說..TX1潛望式鏡頭多了一片鏡子.畫質應該不會很好才對
但扣掉鏡頭組不一樣外..其他規格相當的WX1/TX1卻有看得出來的畫質差距

所以究竟什麼原因
使得多了一片鏡子的潛望式鏡頭反而有更好的表現了
一定有一個跟鏡頭相關的因素..影響畫質更劇

我相信G鏡不會比菜司鏡差
畢竟菜司鏡只是菜司授權罷了..SONY很有可能技術早已經吸收完畢
G鏡不太可能會比菜司鏡用料差

那究竟原因為何呢 ?


先參考單眼鏡頭來看
以同樣廠牌跟同樣鍍膜以及鏡片品質相當去比較
當變焦範圍廣泛又有超廣角時.雖然方便
但是同時也減低了不少解像力及畫質
(最簡單拿來看的就是旅遊鏡.解像力往往如同KIT鏡)

而單眼鏡頭在最佳解像力下的光圈往往都不是最大光圈

也就是說為了超廣角跟大光圈.扣掉犧牲掉厚度外..
WX1就犧牲掉畫質

而WX1的兩個光圈其中小光圈還是採用ND鏡去模擬
這種方式的相機常常伴隨著另外一個缺點
當有需要縮光圈時...ND鏡會降低非常多的清晰度.也就是直接影響到畫質

但是TX1卻不然..他是採用真實縮光圈而非採用ND鏡
(所以TX1有明顯的光圈葉片繞射.十字星芒的呈現很明顯)

其實這就可以解釋了一件事情..為什麼國外WX1的價錢遠比TX1便宜

其實就比較下來...
這規格看來似乎不錯..但實際而言..鏡頭用料有可能不及TX1

其實以DC來看
超廣角跟大光圈絕對不會讓畫質變好..
只是有他的方便性在罷了
如果真的以DC這種鏡頭用料來看..超廣角跟大光圈不太可能會有更好的畫質
反而會有更差的畫質

這跟現在普遍已經被消費者所知的一件事實一樣
以同樣技術及大小的感光元件而言...高像素的畫質反而比較差


以售價來看 WX1在台灣貴上TX1 一千元台幣
但在外國售價WX1卻比TX1便宜 30美元

這兩種中間價差.WX1為了那MIJ 的標籤..足足比國外貴上了將近兩千台幣
但相信跟國外WX1用料是一樣的..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
yuxian wrote:
其實這兩個應該就是畫...(恕刪)


解像力當然也是個要點啦,
這也是近年的SONY消費機比較無法吸引我的原因,
但事實上對一般大眾的需求而言,
價格不高,暗處又好拍,有廣角又有望遠,
就已經是一款非常值得推薦的相機了,
如果還要再加上更好的畫質,當然就是得再多掏出更多銀子,
像我就挑了F2.0,24mm的D-LUX4。

要挑缺點當然都還是有,
不過我想沒有哪一款相機能顧到所有的需求,
評估價錢和功能符不符合需求,符合的話就是好相機囉~
inoue555 wrote:
解像力當然也是個要點啦,
這也是近年的SONY消費機比較無法吸引我的原因,


簡單討論一下..^^"

其實近年來的SONY消費機的畫質已經大大贏過了很多家機種了
尤其在高ISO表現更是可圈可點

以差不多像素而言..高ISO表現甚至可以上打大片CCD機種

如你所用的G9而言
在ISO 3200也無法採用最大像素(可能對ISO 3200沒自信吧 = =)
所以單拿ISO 1600來比
TX1 ISO 1600

G9 ISO1600

特別提供G10 ISO 1600

其實看了這三張會很難想像..TX1只是一台潛望式名片機
如果縮小範圍來看..潛望式名片機而言
我想應該沒有廠商畫質會贏過TX1的

消費機..SONY是一家可以從頭包辦到尾的廠商
不管是機板還是設計.或者鏡頭還是感光元件
晶片還是讀卡機....
SONY都有絕佳的技術後援..

再者.不管是P家還是C家還是F家
感光元件同樣大小的小相機..
不管雜訊還是感光元件的清晰度
目前望眼看過..WX1/TX1還是佼佼者
(當然.更不要說很多家廠商都直接拿SONY的感光元件來做的)

所以只要SONY做出如同LX3或者GRD的專業小機種
(感光元件要一樣大..鏡頭規格也要差不多)

相信不管是解像力還是感光元件純淨度...
SONY都是最有潛力一手包辦..然後直接遙遙領先的...

只好期待囉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
yuxian wrote:
簡單討論一下..^^...(恕刪)


所以G9已經被我換掉很久啦
現在G11都已經出現囉。

我知道SONY有技術能力啦,
問題就在它老是不把菜端出來,或是太晚端出來,
所以我只好先跳去有端出菜的別家

D-LUX4還在服役中,下一家準備要跳的是M4/3陣營,
目前也還在觀望中,不過能肯定的是,
現在已經啃不太下一般消費機囉,胃口被養刁了

O家和P家的M4/3產品目前都很成功,
我是很希望SONY也跳下去玩這一塊,
個人是覺得,想要單眼畫質又要隨身輕便的這塊市場,
其實還滿有可為啊~
有做廣角,實際上畫質並不會比較差,還是要看廠商的功力。

如28mm廣角與35mm比較~用28mm拍攝,取其35mm的視角來跟真實35mm的相比~哪個較好?

我之前看SONY的TX1,35mm四周廣角端變形有些嚴重,FP8的28mm四周變形還比較好,變形是否是畫質一部分?28mm廣角機若是裁切成35mm視角,變形與取其中央畫質,應該都比35mm來的要好。

高ISO部分,SONY的兩台新機採用新的感光元件號稱低雜訊,自然表現要比較好~若是還作的差~還用混嗎?且G9、G10都是舊機了~要比較也拿台G11來比較。且高ISO強不代表畫質好,只能說夜拍雜訊少~日拍的話,潛望式的較差之處就顯現出來了。

SONY並不是只有它做得到全包,其他家也可以,只是SONY先拿出了新技術出來,才超越過去~但是能否遙遙領先~倒未必,因為SONY若不是使用新背光式感光的話,高ISO就就很難看了~看看Wxxx的高ISO~"好"成怎樣~
高ISO差並不代表相機差,高ISO強也不代表樣樣都強~

SONY要做類M4/3的機種有點難,之前發言人都說暫時不考慮了~
SONY如果拿掉反光鏡,做出類M4/3機種,那體積大小可能由於成像圈的關係,還是小不了~且看SONY的入門機DSLR重量比別家重的多~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