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19 AM10:25好時光最美一隻的降臨...約0.2s的關鍵時刻!
Sony α1 & SEL400GM+SEL20TC



(這一拍是用賭的,以用來看反應速度...即先只用鏡頭指著鳥,人抬頭看到水面,才瞬間扭一下鏡頭上的「功能環」執行預設的對焦距離、同時眼靠上目罩與半按快門對焦,在清楚拉正後才開拍。)
α1優先體驗一時的心得: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4&t=6300008&p=10#81001489
目前僅是一時借來體驗而已,而我只有用到調設打魚鷹的拍法,其它連MENU都未全部看過就還了

主要是先設AF-ON+預設對焦區,配合選用「擴充彈性定點」作常駐使用,以利快速定位找目標用(如找小鳥與找測光點)。
再以半按快門對焦,做通盤性的對焦區域機動選擇,而打魚鷹我都會優先選用AF-C的「追蹤」之「廣域焦區」,來鎖定鳥頭後持續追焦。
但不啟用人物、動物與鳥類的「顏瞳」識別,因我認為在此高動態狀況下,這是多餘的(C、S二家都有試且都跟不上)。
A1每按AF-ON或半按快門來對焦,反應速度有感比A9II快些且更黏穩健,然反正都很快,無法算出二者的時間差。
至於連拍的成功率,在約0.2S時間(收翅到撞水),可以比A9II高出2張。其在合焦的精準度上,通盤也有更上一層樓的感受。
而鎖鳥頭,我都是以九宮格加交叉線的中心點為準心,就先以按下AF-ON作快速定位與優先的對焦,再無間隙交接給半按快門的對焦來持續鎖定追蹤,交接後就放手AF-ON,再在關鍵時刻全按快門開拍。
為何要鎖鳥頭呢?其實不在顏瞳上,主要是過程中,鳥頭不會有像翅膀的擺動、展縮的大變化,則可以更加順應穩健來運鏡跟蹤而不易脫焦跟丟,又其也具備一定外形的智慧識別。
註:
AF對焦區域,區分有「一般」(即相位的泡泡點)和「追蹤」(即用一固定小方塊框)兩種特徵性。
「一般」會以最前端作4D追焦,其會因一時失去「標的」,迅速亂找反較容易一脫焦,或找不到而迅速迷掉,則很難有即時修正的餘地。
「追蹤」其除會有智慧鎖定形狀外,若脫焦時會保持在原焦平面上,則還是可以很清楚的看清景物,較有機會可即時修正的空間。
另外,在2021.03.10約am10正式取得A1後,詳看其MENU的新設計,有感與原A7R4、A9II相比,反而更難快速找到想要的,尤其把「我的選單」列為第一更感到雞肋,最好今後可以改在最後,或可自行按排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