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請益:A9 或 A7r3 的鳥眼追蹤可靠嗎?

akouuser wrote:
這就是對焦不牢靠紮實的結果嗎?


當然是......早就告訴你了

不過,大家總是喜歡先去試一下也是無妨的

只是要多花錢而已

R4+A9?如果是我,絕不會在這種情形下買A9

直接賣了R4買一台A1,還不用在那邊換相機換的要死
楊大,

謝謝解惑呀 😄
有時候我分辨不太出,照片的問題是屬於 ~鏡頭素質~ 或者 ~對焦不準~
我幾張覺得不行的照片,應該就是您說的R4對起來「七焦 八焦」😄

撿一台A9,因為預算考量
想說到時候兩台玩玩看,看要再出那一台

A1實在是好,但是現在價格好高啊Q_Q
不過我這次重新回來玩攝影就是全部東西都找二手品
不會再像10幾年前一樣都買新品了,折舊買賣真的累也損失很多
這次也順便帶了1.4TC,靠光學真正拉近距離不曉得會不會好一點。

各位的回覆真的都很有幫助
我得學會讓機器的特性去發揮所長,真的蠻好玩的!
現在會認真去看光線,但是早上7點那種還不是很亮就還是ISO爆炸(所以想靠腳架彌補)
手持幾乎都在1/640 甚至 1/800,都讓ISO非常高啊。
yang stephen

我推薦你去買的器材,都是以預算為優先的。R4加A9中古的總價,和A1已差不會很多。但A1是集A9和R4之大成,而且表現還更好。長期來看,A1一定是首選。因為,用了R4不能拍飛的。用了A9,細節不夠。

2021-08-01 13:01
我就在等像素應該有所提高的a93,或對焦可能提高的a74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akouuser wrote:
這就是對焦不牢靠紮實的結果嗎?我還想說是不是鏡頭的極限就是如此了?


新手算不錯了, 器材也有力盡時. 餘下靠技術補救.

既然買了 R4 與 200-600, 就盡量用好這對組合.

買台穩固三腳與雲台, 然後熟習運鏡, 器材特性, 與追焦技巧, 慢慢提升成功率

現在器材進步已經比以前幸福.. 以前我學習拍飛鳥, 拍了半年都是這樣子.. 那時也不知是何處出問題

D200 Sigma 50-500 HSM
akouuser
akouuser 樓主

C大 這正是我的疑惑 我就想要排除,到底是器材的問題,那就認了,沒話說。 但是如果是技巧面,那還可以練習來彌補。

2021-08-01 20:12
crossmatch

當初就是不知道問題何在, 才會拍了半年不斷嘗試. 放心吧, 練習技巧可提升照片質素. 拍到明白界限才再想提升器材

2021-08-01 22:33
yang stephen wrote:
當然是......早...(恕刪)


楊大😄
我明白您的意思
是器材一來一往是等於折騰+浪費錢
我這邊主要是只有半年能照相,再三個月之後應該都不用玩了😂
然後來年二寶寶出生,一些現實面考量讓我現在不太敢重金去買機身

加上心中也有一個能入手640砲的夢
現階段就只能這樣雙機玩玩消遣消遣😊

器材有算過以台灣買價,到時候我這裡出手也不會虧太多,就是搞這些買賣有點花時間

在這裏,不會有搶拍照位置的情況,地方很大,人很稀疏。
也因為如此,
我在這裡很少可以跟別人經驗交流
這篇系列文很多朋友都是實戰經驗分享真的是幫助很大

想到今年四月開始,重新回來玩攝影本來只是推小孩去公園照小孩而已,然後想說沒事可以做點什麼

從Eos RP 小小白開始然後 R 再 R6
鳥眼對焦讓我覺得好好用,開始栽入野生動物的攝影主題(多半還是鳥)

輾轉折騰現在到了S家,用上R4沒有鳥眼對焦幫忙都要自己把焦點對到鳥頭上,也是一種樂趣😂

我想要的焦段也給我了,放大可以看羽毛的細節也給我了,不會覺得後悔但是就是如前輩們說的,兩台機器都是各有自己的發揮空間,因此A1才是正道😂

不過就是很多因素先沒買A1,希望來年之後看看生活型態如何發展,兩個孩子的日子我好像能想見到會有多忙。

累積多點經濟實力上到砲鏡也是一個需要放在心裡的長期目標😄
akouuser wrote:
各位前輩大家好小弟又(恕刪)
我是認為這些照片,都已勝過我當初開始愛拍鳥的好得太多了,就安心的用吧!

而既然買了a9,就用來拍高動態的與提高每次的成功率才有意義!

另再提醒一次,質地很好細膩性又佳,貼出來的都是千萬中選一的,甚至可說其它的都不如您現在貼出來的……二年前我開始愛拍鳥時曾聽過一個人說,他用a9已拍了40幾萬張,然看到的也不過百張而已。也就是說只留下美好的,要使自己看不見不美的,相對就沒有器材不行的問題,不然永遠是錢坑。

還有您一步一步講出的,要使用器材的過程,可說和我當初沒兩樣,這要有警惕!而再說真格的,我用a1在拍still這方面,到目前已拍了十幾萬張了,然還不感有何比用a9ii、a7R4拍得好,反而是越拍越火大。

就因為很不信邪,一直去練鳳頭燕鷗,甚至昨天一口氣跑了三個位置……先萬里漁港,再到正濱漁港,最後來到大溪漁港。不過我要說清楚,這都是去練高動態的瞬間俯衝,我對那種巡弋式滿天飛來飛去的鳥早已不感興趣了。

另外談一下Sony ZV-E10的一鍵景深新功能,這若能新增到a1來的話,有可能對追焦的合焦精準度會有很大的助益,也不至因AF的靈敏度改的亂七八糟,而頻頻要在關鍵時刻發生「翻船」(即脫焦,前後景一時找不到回不來而迷掉)。而再說一次,目前針對高動態之下,所謂的眼瞳或鳥眼是沒用的,反而有這一景深功能,才有通盤性的用武之地。
多分享少口水才是道!
akouuser
akouuser 樓主

A大,由AF-ON(擴充彈性定點)找到目標後,而交接給快門半按鎖定目標- VS - 直接由AF-ON找到目標後,一直使用AF-ON來鎖定,而快門鈕只做快門釋放兩者之間的差異性是什麼呢?

2021-08-02 11:37
AbdA

新設簡速留言,只能給100字,如下。

2021-08-02 17:15
正題……

我是認為同時用二鍵,拍攝會比較雞肋即沒有單一鍵拍攝的穩健。

然先前有講過,當先用AF-ON時,已同時有構好標的,在交接時就可直按到底來拍下,其中就差在是否已構圖完成。
然如果AF-ON也是選用具追蹤功能,當也好再去構圖。

另在我的詳細介紹還講到...
a.
利用AF-ON加配使用「擴充彈性定點」,這是作「長駐」用的(即不再改變),即一律為找目標優先使用的「準心」。因它的焦區很小,可視同「單點」來好「避開」重重阻礙,因「正單點」其是一個「極位置」的精準對焦用法,但如遇部位「很暗」或「對比」很差時就會GG(合不了焦)。而「擴充彈性定點」,基本上也是以中心單點去優先對焦,但碰到上述二問題時,它可再以上下左右另有8點去補助,則更可保障選定位置都可以合焦。
b.
半按快門的對焦是「機動」用,如好隨時選用各種對焦功能,即有一般AF-S、DMF用的混合式各種焦點區。另一是在AF-C之下的「4D功能」的泡泡焦點區,和「追蹤功能」的焦框之各焦點區。

所以要區分清楚,一個是作常駐在優先瞄用、一個是在作機動對焦選擇與拍攝一體用。

而我有再詳細說到,在半按快門對焦上,我是再配合對焦區的快速鍵,其是用萬向轉盤的向下鍵,一按就可左右旋轉去選。
而追蹤框的「匡列」範圍大小,我通當都是定在廣域上、次用區域。
也談到,半按快門的AF也可設定不用,如此就可快速營造所謂「陷阱拍攝」,即用AF-ON先對焦後,放掉就是對焦已固定,不再一直持按,很有利於等待呆呆鳥有美姿的變動出現,或等待標的會經過的範圍路徑,似機只單按快門(含用快門線)來拍攝。
多分享少口水才是道!
另外我再把最近a9ii和a1的更新後,使用的心得,再在此分享一下我的吐糟……

alanrari wrote:
幾乎完美!https(恕刪)
讚!

不過我是更有感...這次更新改的更爛,如用AF-C的「追蹤」,再配合「追蹤靈敏度」的級數之下,本在1級至5級的快慢反應很明確,現在變成太敏感都成一樣等級,以至追蹤標的,很容易受前方稍有障礙物影響,就馬上轉移焦點而脫鎖。

另在這一狀況之下,一脫焦後本會保持在原對焦距離(即AF呈HOLD),不會馬上亂找而景觀可保持清楚,但現在也變成跟4D的泡泡焦點一樣,馬上到處快速亂找,以至更容易迷掉而回不來。

當AF呈HOLD時,追蹤焦框會變白色不動,要直到有放掉對焦,再重按對焦才會再重新對「標的」進行合焦,這時應該是有靠原AI的識別保存,便可保持原位置(距離)的清楚,就更容易即時去修正找回「標的」。

另a9ii也跟著大幅更新成V3.0,與接著再更新成V3.10,然也是改變的...成如以上狀況一般。但其合焦後,拍下的圖片質地,還是很有硬度上的強烈感,則就有一股晶瑩剔透之下更明晰、清楚!

以上大家,去試看看吧!

而自從這二機的再次更新後,我幾乎天天到這裡來練凰頭燕鷗,看成果是...越練越火大(對岸就是基隆港區的「和平島」。)
多分享少口水才是道!
今天又去公園登翠鳥,順便嘗試不一樣的設定
路過又剛好看到魚鷹,就拿來試試看不同相機設定下的結果
主要是拿掉了鏡頭保護鏡+對焦模式改以「寬+追蹤」

意外發現效果好了很多,
當然,沒有一張是準焦的這個不意外
但是成像上面似乎比前幾次都好了很多
這次「寬+追蹤」以前沒有使用過(以前都是使用「寬」而已)







以上都是直接降躁直出
天氣狀況可以我就提高了快門速度到1/3200,
光圈f/8,ISO大多在500(AUTO),R4只要ISO控的低,真的驚喜連連

還有抓到一顆沒成熟的黑桃😂
發現成像不是以前那樣張張都像是邊緣畫質的感覺,
紮實了許多,當然都還不是很好,距離還是太遠

從被EOS R系的鳥眼系統帶入門
到現在變成有點本格派,學習的過程真的很有趣


亂入的帶翠鳥(Belted Kingfisher),出現的太突然就追到三張

目前大概就是看「縮圖可以騙人,放大就見光死」的程度
MoonCake

最後的魚鷹跟翠鳥,其實畫質都不錯了,稍做後製都可以有更好的品質,縮圖可以騙人有啥關係,網路上沒有人一天到晚在看5~6000萬像素的照片,5~600百萬就夠了

2021-08-06 7:34
akouuser
akouuser 樓主

正在慢慢抓這顆鏡頭的甜蜜段,有些距離一旦超過就沒有好結果了(鏡頭解析力勝負就在此啊😂)

2021-08-06 10:08
akouuser wrote:
今天又去公園登翠鳥,(恕刪)
第一張的魚鷹這樣很好了,因為遠拍就是如此。而近拍,才考驗追蹤的運作穩定!

另外可以不用去縮光圈和提高快門,我拍這最高快門都只在1/2500s以下、以用70200GM、400GM言,光圈就是最大時的F2.8、F4.0 & F5.6三種焦段的狀況。

再另外一般都有再談到開不開防手震,這我是認為不管有沒有用腳架,只要有手扶就會晃,所以都是有開啟的,除非快門用高於1/4000s時,但高於1/2500s以上我就很少用到。這點我不看一般其它廠牌用戶說法的因素,因Sony說...「影像不失真、穩定效果相當於使用高5級的快門設定」,所以只看效果怎麼樣用是最好的,而我的體驗是有開啟時...在凝結上會更好、而較好壓低快門來取得較低ISO品質。
1/1600s、F5.6,IOS@1600(天暗這時,同好們用的ISO大都已到12800,說……練身啦。)

1/2500s、F5.6,ISO@100(旭日時刻,就可用這樣的快門與光圈,來取得最佳的ISO100。)
多分享少口水才是道!
AbdA

進水(插到水)那一瞬間的AF保持不變的連拍,立即按下鏡頭上的對焦固定鍵,熟練一下沒什麼難操控的。

2021-08-04 23:05
akouuser
akouuser 樓主

原來如此,是AF-L,以前很少用到這個功能,原來在這個時候可以拿出來用!

2021-08-05 1:00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