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Sony A1 絕對影像王者 頂尖技術力的展現

評測的好詳細 圖文豐富 謝謝樓主的分享
感謝小編,雖然用不上也買不起A1,但對其中攝影科普、SONY技術力的知識增加。
用戶:「超高畫素和超快連拍,你準備做哪一個?」
SONY: Yes!
ki_min wrote:
.......你就知道A1的堆疊式CMOS技術有多可怕。


從我2001買第一台數位相機KODAK 3500DX到現在20年,新機的網路開箱評測看了幾千幾百篇,看到現在最服的就是ki_min大的評測文,拍的好文字控制的也好,還能把專業知識性的內容用白話讓人理解。

做為從傳統單眼跳到SONY無反的使用者(A9/A7R3),這幾年的心得也是無反系統核心是CMOS和處理器的技術,看A1的發表好像當年A9,有很多創新的東西歸功在堆疊式感光元件,只是A9推出的時候大家對SONY的專業相機還不是那麼有信心,但實際上以我用A9這四年,它的成熟度和耐用度都不輸我用過的D4/D5。

而現在SONY已經有和CN三分天下的能力了,A1的進化說是目前無反旗艦機封頂不為過,30FPS即使有限制也夠用了,我最驚奇的是電子快門能閃燈同步1/200s,還有1/4000s還能克服日光頻閃,以我用a9/a7r3的經驗,電子快門除了連拍以外就是在需要靜音拍攝的室內,室內用電子快門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日光燈頻閃,我做過測試a9比a7r3好很多,但a1的電子快門得利於新的堆疊式感光元件,在日光燈頻閃的抑制比a9還要更強。

而相機廠就是要這樣互相成長對消費者才是好事,不然沒有SONY A9的橫空出世和A73,C的R和N的Z也不知道要藏到什麼時候,看到定價想到當年我買D4/D5都衝公司貨首發,D4:18900 D5:205000,而和當年D5相同美金訂價6500的A1只賣174980,只能說台灣索尼佛心到我都差點被超渡成佛了。
圖文並茂.. 謝謝分享
ki_min wrote:
感覺起來其實差異滿明顯的,特別是在ISO12800之後,A7RIV的雜訊明顯的會比1更多,但兩者呈現出來的細節是相近的。A1的高ISO雜訊處理能力真的是滿優秀的。...(恕刪)


A7R IV的6000萬畫素在高ISO必然吃虧, 這是難免.
不過A1在高ISO下的雜訊處理能力看來並不及其他同級畫素的機身優秀
從dpreview的照片比對來看可能從ISO1600起雜訊就比其他家高, 往上更惡化.
底下是擷取ISO6400的比較圖來看
^^A 請多多指教~
MUS wrote:
A7R IV的6000(恕刪)
那是因為a1 5000萬畫素是其他家的 4500萬畫素的1.1倍喔
所以平均每畫素也會小1.1倍
如果拿同樣畫素的 5DSR
或是畫素更加相近的 S1R
差距就沒這麼明顯了
雖然拿5DSR這台不同年代來比較有點不公平就是了  XD
同樣從dpreview的照片比對
同場加應
Lucifinilx wrote:
做為從傳統單眼跳到SONY無反的使用者(A9/A7R3),這幾年的心得也是無反系統核心是CMOS和處理器的技術,看A1的發表好像當年A9,有很多創新的東西歸功在堆疊式感光元件,只是A9推出的時候大家對SONY的專業相機還不是那麼有信心,但實際上以我用A9這四年,它的成熟度和耐用度都不輸我用過的D4/D5。

而現在SONY已經有和CN三分天下的能力了,A1的進化說是目前無反旗艦機封頂不為過,30FPS即使有限制也夠用了,我最驚奇的是電子快門能閃燈同步1/200s,還有1/4000s還能克服日光頻閃,以我用a9/a7r3的經驗,電子快門除了連拍以外就是在需要靜音拍攝的室內,室內用電子快門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日光燈頻閃,我做過測試a9比a7r3好很多,但a1的電子快門得利於新的堆疊式感光元件,在日光燈頻閃的抑制比a9還要更強。

而相機廠就是要這樣互相成長對消費者才是好事,不然沒有SONY A9的橫空出世和A73,C的R和N的Z也不知道要藏到什麼時候,看到定價想到當年我買D4/D5都衝公司貨首發,D4:18900 D5:205000,而和當年D5相同美金訂價6500的A1只賣174980,只能說台灣索尼佛心到我都差點被超渡成佛了。(恕刪)


A9,是真的不錯......尤其是更新韌體後的A9

但,他的高ISO是真的比較不優

這次我有忍住了,沒有拼第一波

上次拼了第一波的R4,因為他的高ISO及連拍追焦精度

讓我有點後悔,很快就停損賣出

所以這次決定等別人拿到後,試試看再說

不過a1比起別國的價格,是真的有優.......................


MUS wrote:
不過A1在高ISO下的雜訊處理能力看來並不及其他同級畫素的機身優秀
從dpreview的照片比對來看可能從ISO1600起雜訊就比其他家高, 往上更惡化...(恕刪)

Temujin wrote:
...(恕刪)


他的高ISO看來依然承襲A9的傳統......不太優

但在dpreview中的測試中,A9也比R3好,這又和我自己使用的情形有點不同

因為A9高ISO比較留不住細節,而R3可以

這樣在後製處理上,R3就還有機會反超

我有再看了一下細節保留度

在高ISO時A1雖噪訊比R5高(看來還高了不少),但細節保留也有比R5好不少

這時就要等待未來的實際拍攝時,配合正常的後製程續

看能不能在高iso時留下比a9更多的細節了



另外

A9剛出現時,追焦的精準度是不足的....

直到經過一年的韌體更新,精度就大幅度的提高了

和R4一樣高畫素的A1,我也有點害怕他的追焦精度會不會和R4一樣兩光

所以還是要多看看
樓主ki_min測ISO表現,其並沒有把一個條件講清楚,即在「快門」是否用電子拍或機械拍要分明,因在相機上早有限制……電子拍、連拍,都不給預做除噪功能,而可除噪亦有等級之別。

所以應該要看,可呈現的細節比較重要,尤其在對焦精準上,有差池更是重中之重。

常聽到很多在叫,SONY的ISO潔淨度沒它家的好……我就提出這是ISO12800拍到的,只不過它是在RAW之後的:
Sony A9II & SEL400GM+SEL20TC

(在公園的樹蔭裡之座椅下拍得。)
鳥眼對焦這點有打中
我鄰居退休人員阿伯也是愛拍鳥
這市場挺大

只是口袋不夠深....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