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已中毒~初入M42老鏡選擇

junk89 wrote:
這是比解像力的場子...(恕刪)


怎會沒圖,都貼了,光圈全開呢,連百分百局部都截出來給你看了,要不再貼一次也行。




既然要比解像力,就別盡貼縮圖了吧,截塊百分百才能談解像力阿,你看現在哪個評測在測解像力是用縮圖在比的?

指著縮圖猛誇解像力高,真的是信者恆信了。

寫實製造 wrote:
都玩到Contarex了,還說出老鏡可以跟新鏡比解像力,那還真是有點令人費解,希望不會只是135/4還是50/2、35/4這種等級的,因為不容易找到同規格現代鏡來PK。有5514那就再好不過了,我樓上貼的就是5514現代鏡,同焦段同光圈的老鏡標準鏡代表contarex5514,究竟解像力與我貼的誰高誰低,很快就可以分曉啦~


我知道您貼的是 Otus 55/1.4那一顆

在Zeiss的影片中跟Otus比拼的就是Contarex 55/1.4

Contarex死在紫光和全開畫質不佳(印象中影片是這麼表現的)

空氣大也說了.... Otus是工業級的~



我還沒開始拍我的Contarex 55/1.4, 所以就不跟您論鏡囉~
airsama wrote:
另外對於鍍膜的部分,小弟的認知是,現代因為生產高折射鏡片的限制太多,鍍膜成本遠低於高精度的高折射稀土玻璃,所以營利導向的現代光學廠非常依賴鍍膜。

...(恕刪)


這個錯很大喔
高折射率必然造成高反射光
更需要鏡片鍍膜處理
ED鏡片指的是低色散的玻璃
古代要克服色散可是要靠非球面研磨
結果還只是某種色散可以消除。
現代人有ED鏡 大量非球面研磨
還有普及的真空濺鍍....
蔡司天塞四枚玉可以用手計算
搞不好對於鏡頭研製只是家庭作業等級.....

話說高折射系數玻璃也是要配合一般玻璃鏡組來消除色散。
簡化的說
由鏡面的曲度決定成像焦點,一堆一般玻璃凸透鏡造成的大量色散相差,
剛好被一片高折射凹透鏡消除掉,但是一堆凸透鏡的曲度扣掉只有一片凹的還是決定了鏡頭的焦距
uligo wrote:
我知道您貼的是 Otus...(恕刪)


空氣大說Otus是民用鏡頭當中表現較好,上頭還一堆工業鏡頭呢,言下之意即是Otus是民用級的。

其實吧,在這一點上我要較真的話,鏡頭從沒有所謂民用"級"和工業"級"這種事,用"級"這個字來表達本來就不洽當,原廠也從未表示有"級"這個概念存在。鏡頭確實有工業用,但表現卻未必能談的上超越市售攝影鏡頭,只能說針對特定用處而設計,有它擅長的區塊、同時也有它不擅長的區塊,所以用"級"這個上下分層的概念是不正確的,用"類"還差不多。

話又說回到Otus身上,很多人看著它的刻字塗裝,就自己腦補這是蔡司電影鏡下放,其實也沒這回事,不但原廠沒說過,你拿CP.2那顆50的表現一比,也會馬上知道"下放"這個說法不攻自破。

雖然仿間有許多浪漫的說法,我認為談器材還是講求實事求是好些,Contarex 5514是唯一沒有前口螺紋的,上保護鏡是個難事,原廠B56品質不如現代UV,好品相的也不好找,使用上小心點吧。


開始比裁圖了嗎?!
那小弟也來湊一腳









阿咧! 01 上傳的品質真的是不行捏
貼 flickr 的連結還比較實在
其實截的小塊一點就不是問題,看看我那張截圖在全圖當中才占多少面積。

話又說回來,貼這圖只是說明老鏡和現代鏡比解像力沒有可比性,玩老鏡該注重的就不該是解像力這種硬指標項目,談談做工、散景和歷史啥的還差不多,解像力是Sigma Art和Canon L在爭的項目,看看Art鏡在解像力上是怎麼電35L和50L的,再看看這次發表的35L II要怎麼在解像力上再扳回一城,看過這些樣片,就該更知道自己手上老鏡的定位,要不是怕有人被錯誤訊息誤導,以為老鏡的解像力還在現代鏡之上而花了冤枉錢,其實新老鏡鏡比解像力,這種太過初學者的問題,我還真不覺得值得花篇幅討論。
ACON99 wrote:
這個錯很大喔高折射...(恕刪)


我特別提了「稀土」兩字啊,其實還應該提一下含鉛玻璃這些,但忘了。

環保玻璃確實很長一段時間讓鏡頭設計產生困擾,或許這幾年已經開發出能取代以前那種玻璃的鏡片了吧,但我不是業界人士,這真不清楚現在的光學鏡片發展成怎樣。

我並不是玻璃至上論者,樹脂鏡片也有分很多等級,高等級的樹脂鏡片會比低等級的玻璃鏡片好很多,但價格當然也 ...

另外鍍膜方面,鍍膜可以有效提高成像對比度,讓最終畫面看起來更「銳利」,這也就是一般新手認為的「解析度」。但這其實只是影響視覺的「Acutance」,和真正意義的解析度「Resolution」是不同的東西。

很多光學廠看到提高對比可以讓用戶欣喜,於是也就紛紛跟進來衝「銳利」。這沒有什麼不對,市場導向很正常。

小弟覺得光學廠應該追求的是 APO,而不是總在那邊給鍍膜改版調色拉對比來騙錢。

現在一些光學廠已經逐漸由透過鍍膜拉高對比,轉變為機內軟體修正光學瑕疵,小弟覺得這種行為更加可恥。
不,其實從沒開始,這篇打從一開始就是流言終結者的節奏,哈哈。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