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國外A7配老鏡測評


cchangg wrote:
雖然說 A7r 最想接上去的是現在邊角問題仍然無解的 CV 15/4.5,
但是本來就不指望 SONY 能完全解決這類最極端的廣角鏡。

只是.....帶著 A7r + CV15 去爬山拍大景的夢想暫時還得等等了。


A7可以嗎?
A7接CV15/4.5好像沒邊角問題
隔壁 "Sony A7 ILCE-7 初試後感及手動鏡分享"
內文有CV15的實拍照,請看:
http://www.flickr.com/photos/58521449@N00/10454607654/

感覺就是像素偏移的效用遠不及較闊的像素間距..XD

min0915 wrote:
我對您寫的科普的東西...(恕刪)


所以玩老鏡的前輩亂取名,大家就都得跟著他們亂講?

怪力亂神的人再說「磁場」不也是這麼回事?

ACON99 wrote:
4. 加上變焦鏡根本跟一般機種DSLR差不多大....(恕刪)


其實這一點在所有APS-C/ FF的微單都一樣, 變焦鏡體積都比機身大, 機身小得實在沒意義還影響握感.
當然對於只想"輕鬆隨便拍"的人就有差了.
^^A 請多多指教~
個人認為A7R邊角特別設計的感光元件只應因自身的FE鏡頭,並不是針對RF鏡最佳化,也無義務。
FE35的邊角想必沒有很糟,想測試相同光圈下FE35、VM35II、SUMMILUX-M 35/1.4a的表現。
另外,較高畫素密度的A7R可能在轉接RF廣角鏡上就有較差的表現。
個人認知,目前若要轉接廣角RF鏡頭最好還是選擇A7即可,
A7R不妨拿來轉接SLR鏡與非廣角的RF鏡(90AA、ZM85/2)。
猜想A7R同樣接ZEISS 15/2.8,ZM邊角表現可能就不如ZF.2的理想。

另外,不少人認為A7/A7R大台,著實令我個人訝異!好在個人已習慣A99的大小了。
akira911 wrote: 另外,不少人認為A7/A7R大台,著實令我個人訝異!好在個人已習慣A99的大小了。


同感,明明跟E-M1差不多大小,而E-M1也就是握把比E-M5肥了而已,實機男生拿上手還是很小巧
Scintilla wrote:

所以玩老鏡的前輩亂取名,大家就都得跟著他們亂講?

怪力亂神的人再說「磁場」不也是這麼回事?(恕刪)


亂取?
還好吧!

紅色顏色偏移 稱為紅移
容易理解
也被多數人接受

不同領域
用過的名詞就不能再用?

那數位相機也不該叫DC
因為直流電(Direct Current)
SEGA 遊樂器6代(Dreamcast)
已經先用了

還有先前提過的:

比如說"透視"
一般是指看穿不透明的物體(超感官知覺)
但是在平面藝術中是指畫面的空間感
大家也都接受了
難道也是亂講?

而在靜態攝影"長鏡頭"(Long Lens)通常指長焦段的鏡頭(EX:135mm 150mm.....)
電影拍攝時"長鏡頭"(Long Take)指的是長時間不換鏡頭的拍攝或是一鏡到底
也被各自領域普遍接受
=====================

況且物理學和天文學領域的紅移不太會跟這邊提到的情況混淆吧

同領域容易造成混淆的是:針孔相機(PINHOLE CAMERA)

明明是很正經的用古典針孔成像相機拍照
卻很容易被誤解是在偷拍不該看的東西.......

這種容易造成誤會的比較需要正名
(偷拍的應該稱呼為間諜相機 間諜攝影機)
......不過
我看這個容易被誤解的汙名大概永遠也洗刷不掉了


min0915 wrote:
同領域容易造成混淆的是:針孔相機(PINHOLE CAMERA)
...(恕刪)

搞不好早期的偷拍系統沒有鏡頭
就是用針孔成相....XD

ACON99 wrote:
搞不好早期的偷拍系統...(恕刪)


針孔一般光圈值都在F100以上
陰暗處曝光數分鐘才能成像是常有的事

除非拍攝對象定在那裏不動
不然都會是模糊的

這樣是能偷拍到什麼?

min0915 wrote:
針孔一般光圈值都在F...(恕刪)

有嗎?
柯達教你做針孔相機
裡面明寫400軟片晴天只要一二秒曝光....
其實用ACR做一條曲線套用就好了 也不需要那麼複雜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