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dA wrote:
不知有沒有想過,各家都會有「增距鏡」,為何就不再造個「減距鏡」,如此選用定焦大砲不就又更有彈性而CP會更高,這效果是增距下減小光圈以保住原有解析,相對是減距下增大光圈。例如600mm F4加上減距鏡是0.7x者,則焦距變420mm而光圈變成F2.8,那買SEL600GM就如同時擁有SEL400GM,且按其原理解析會再上昇一點。只不過目前看到的成品技術下,只能在APS-C的框幅內使用,然因用A7RM4在用不到60MP大畫素時,我就有買了一個Betabones Speed Booster在給A7RM4用,它是0.71x者可在開APS-C用全幅鏡時,焦距相同卻光圈增大又解析看有更美。而會叫Speed Booster,是因它在增光下,若不改用原ISO等級,則還可提高快門速度而謂之。
你這只有在 小片幅用全幅鏡頭的時候可以,因為你的鏡頭傳遞的光學資訊受到小片幅機身的影響被遮蔽了,所以Speedbooster幫你還原被片幅遮蔽的部分,因為用光學的方式還原給你全幅的像場到小片幅裡,所以進光量也同時變大,也就是減距0.7X時,你光圈加一級。
要是全幅的機身加鏡頭的情況,由於沒有存在前述的光學關係,當然就不可能有600mm減距到420mm的可能。因為像場的資訊不會無中生有(大頭照不可能生出肩膀來)。反過來你如果裁切再裁切,或一再縮小片幅,就算沒有增距鏡卻可以增距,再增距。。
mobile0134 wrote:
你這只有在 小片幅用(恕刪)
不盡然比喻不通
最主要是在最後投射到片幅上的問題
也就是每一種片幅都可以的
所以前面有說到
目前的成品技術
而這是由美國NASA太空中心的要求
為了即有鏡頭能有更廣度來拍下天體想到的
而由蔡司率先幫其如願打造出來
圓元 wrote:
不盡然比喻不通
最主要是在最後投射到片幅上的問題
也就是每一種片幅都可以的
所以前面有說到
目前的成品技術
而這是由美國NASA太空中心的要求
為了即有鏡頭能有更廣度來拍下天體想到的
而由蔡司率先幫其如願打造出來
如果可以的話,把詳細一點的資訊說出來會更方便討論,或是連結也行。
NASA 要從蔡司訂製當然不是不能,這還是有條件的吧,比方說成像圈改變,或伸縮法蘭距,而且非標準化卡口確實能方便辦到,蔡司就當設計一組新鏡頭來就行,也沒有市場或成本的問題。
前面幾樓說的是SONY E mount可不可能有廠商出減焦鏡,我認為沒有。METABONE出的是在現有成像圈,法蘭距,卡口大小,以及片幅關係上所做的。就以SONY 100-400mm 這隻鏡頭來說,你認為全幅感光元件裡面拍的頭像,有可能用鏡後減焦鏡0.7X生出肩膀來嗎?
mobile0134 wrote:
加分,隨手也能拍到&...(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