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sony A6300]數位底片的創作實驗《ISO51200》ch.1

h l a l o wrote:
謝謝widther ...(恕刪)


現在應該是手機藝術才會共鳴到比較多人...

大二不用先急著找真理,
社會科學沒有標準答案,


從現實面來講,
數位相機是逐步演化過來的,
實用性當然是最好,

但如果你真的把攝影當成一種藝術,
那就不要去抹滅他在底片時代的文化,
底片文化也不是你用一台半幅數位可以說明的,

你學到按快門拍照,
但骨子裡還沒有培育出攝影靈魂,
我覺得你用手機來拌演救世祖的角色還比較有說服力一點



手機數位底片雖然都是拍攝的工具,
但結構大不同,
使用的方式 心態上也要有彈性,


腳踏車 機車 汽車都是交通工具,
但使用方式不同,
h l a l o wrote:
如果人們不能面對攝影,不能面對美的定義,那麽人們是站在何處對攝影與美進行批判?...(恕刪)


此言差矣,都說你是半吊子了,什麼是美的定義!? 何謂美因人而異,"美"沒有絕對的標準,也無法定義,所以你命題錯誤,結論偏差!
jill1124 wrote:
現在應該是手機藝術才會共鳴到比較多人...

大二不用先急著找真理,社會科學沒有標準答案,從現實面來講,數位相機是逐步演化過來的,實用性當然是最好,但如果你真的把攝影當成一種藝術,那就不要去抹滅他在底片時代的文化,底片文化也不是你用一台半幅數位可以說明的,你學到按快門拍照,但骨子裡還沒有培育出攝影靈魂,我覺得你用手機來拌演救世祖的角色還比較有說服力一點

手機數位底片雖然都是拍攝的工具,但結構大不同,使用的方式 心態上也要有彈性,


腳踏車 機車 汽車都是交通工具,
但使用方式不同,

什麼原因讓你還困在器材的禁錮中?歷史上攝影為了使自己成為藝術,早已先由觀念下手,例如幽靈攝影出現的目的是打破攝影真實的枷鎖。早點走出來吧!
bod17222 wrote:
最近也在研究底片相機拍出來的質感 興趣一樣 都PO上來一起分享 用PS調的...(恕刪)


不好意思,您貼的圖只能說是模擬 "曝光不足的底片照", 而且曝光不足所造成的色彩暗沉感/顆粒感亦沒有模擬出來, 反而樓主的照片還比較像曝光不足的底片照, 雖然糟糕的數位化底片影像比比皆是, 但並非底片的影像都是如此.
Leon19680819 wrote:
此言差矣,都說你是半吊子了,什麼是美的定義!? 何謂美因人而異,"美"沒有絕對的標準,也無法定義,所以你命題錯誤,結論偏差!

你的地球是方的,我的地球是圓的,燒毀我吧!
h l a l o wrote:
什麼原因讓你還困在器...(恕刪)


是你困在現代的器材中吧…
我有手機有數位有底片,
我今天帶手機明天帶數位後天帶底片,
拿什麼器材就用什麼心態來拍,
不會糊塗…

底片文化不是你用數位就可以草草說明,
因為拍底片跟拍數位完全不一樣,
但並不是說什麼比較優越,
而是玩法不一樣,

就像腳踏車可以是交通工具也可以用來運動,
比交通工具當然比不上機車汽車,
但當成運動來講腳踏車就比較方便,
h l a l o wrote:
你的地球是方的,我的地球是圓的,燒毀我吧!...(恕刪)


燒毀我吧這哪招

你這麼假掰下去會拿不到學分,
h l a l o wrote:
你的地球是方的,我的地球是圓的,燒毀我吧!

小子無禮!

網友L大所言「美因人而異,"美"沒有絕對的標準,也無法定義...」並非全然無理,要嘛你舉哪家論述反駁;要嘛你不回應。現在怎地?你自比哥白尼知識先知,諷刺對方有如中古教廷無知守舊嗎? 不嫌狂妄了點啊? 這樣可不是良好的求知態度。
widther wrote:
小子無禮!

網友L大所言「美因人而異,"美"沒有絕對的標準,也無法定義...」並非全然無理,要嘛你舉哪家論述反駁;要嘛你不回應。現在怎地?你自比哥白尼知識先知,諷刺對方有如中古教廷無知守舊嗎? 不嫌狂妄了點啊? 這樣可不是良好的求知態度。

並非他說的「美並沒有絕對標準」是錯的,而是當他知道這點之後仍然以自己的標準判斷何者為好,例如技術上是有曝光不足沒錯,但藝術上卻因著「美沒有絕對標準」而沒有曝光不足這回事,謝謝回應。

h l a l o wrote:
與現代青年喜好的底片攝影對話...(恕刪)




整卷沖好,最喜歡的那格偏偏拍壞了的感覺^^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