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手震顧名思議就是讓我們在 ”曝光時間長” 一些時,可以避開手震的影響。
但是... 雖然我不動 -- 可那目標在動

就算我架上了腳架,安全快門還是不足呀

因為追根究底 -- 這個防手震只對我手持發生效用,而並不是對目標物也發生效用。
所以這種明明就需要高 ISO 的情況,防手震反而成了雞肋。

如果目標恆不動,那麼防手震的確就能消除我們手持造成的影響。
yunganwang wrote:
沒看過 A700 很勇猛的夜間實戰,的確夜間也不見得有多好的作品...
但總是有些 FU 的情境值得人去補捉。
...(恕刪)
abechu wrote:
你第二張的感覺有到~...(恕刪)
yunganwang wrote:
A700 我的確是沒有用過。
ISO 1600 若是堪用的程度,那當然也沒什麼好挑惕的... 更應該勸眾 SONY FANS 直上 A700 01
但 A100 身為入門機不能用 ISO 400 , 800 那應該還不夠格稱為入門機。
沒看過 A700 很勇猛的夜間實戰,的確夜間也不見得有多好的作品... 囧
但總是有些 FU 的情境值得人去補捉。
yunganwang wrote:
要補足 ISO 的殘缺,可以想到的方法和手段:
1.大光圈鏡頭 -- 相對的鏡頭成本就高 好窮
例如有人所看過的我拍的部份,裡頭就只有一張是 F1.7 其餘皆在 F3.5 以上。
所以我說是壓縮了鏡頭的價值...
你也可以說我沒有鏡皇和大三元,但難到非得使盡全力才能做到如此而已?
2.增加曝光時間 -- 相對的容易造成殘影 無言
面對靜態最常使用的手段,動態就是有臨界時間存在。
yunganwang wrote:
3.利用補光手段 -- 反光板或是打閃光燈 無奈
我喜歡反光板不喜歡閃光燈,因為閃燈一般打出來會造成白平衡測光不準,成像顏色就不自然。
再者面對人群,打閃燈也是非常失禮,加上會破壞整個 FU 。
而造成必需使用 1 2 3 這些不利成像的因素就是光線不足。
而徵結也確實發生在 ISO 上頭。
yunganwang wrote:
防手震 好冷
防手震顧名思議就是讓我們在 ”曝光時間長” 一些時,可以避開手震的影響。
但是... 雖然我不動 -- 可那目標在動 無言
就算我架上了腳架,安全快門還是不足呀 不知
因為追根究底 -- 這個防手震只對我手持發生效用,而並不是對目標物也發生效用。
所以這種明明就需要高 ISO 的情況,防手震反而成了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