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兒 wrote:
如果要修圖,前題是必須要有圖才可以修吧!你不可能對一個不存在的東西進行修圖,你也不可能對某個音樂檔或執行檔進行修圖。
解釋RAW訊號跟修改圖檔是不一樣的概念,使用的工具也不相同。
圖檔可以修改,但RAW檔是一組訊號,不能夠被修改。...(恕刪)
你的很多認知是自己腦補的,偏差的,自己放在腦袋裡面就好,不要那麼急著用老師的語氣急著分享,不然會自誤誤人。
之前的大樓有人說JPG是圖,RAW檔是訊號,你可能從那時就烙下了這個認知。看似很合理,但卻是偏差的。
JPG只是RAW檔的產物,但兩者都可以稱之為圖檔,只是資料記錄方式與適用性有所不同,你不能硬說一個是圖,一個不是圖。
直出JPG的相機裡看不到RAW檔,那是因為相機生成JPG後,就從記憶體裡刪掉了,無緣被生下來而已。如果選了要存 RAW檔,它就會被存到記憶卡裡。但再重申一次,你不能說它可以產生JPG,就說它不具備圖檔的身分。
參考資料:Raw image format
正如許多種影像格式,比如BMP、GIF、TIFF、PNG..等等等,大家習慣說他們是圖檔。為什麼? 只因為它們的格式開放,一個寫看圖軟體的人,即使不透過呼叫別人的函數庫,辛苦一點,也可以從文獻上找到解析的方法。 但不能因此認定這些檔案都具有一致的格式。既然他們格式不一樣,也能被稱之為圖檔,為什麼RAW檔就不行。
我知道你大部份都懂,但不要再用什麼圖檔、非圖檔 二分法來切割了。
池兒 wrote:
這樣拍攝的照片就很容易使用RAW軟體來處理,先批次套用一組特定的風格檔,這組風格檔可以是軟體內建的,可以是動手修改的,可以是自行創建的,也可以自己模擬自己相機所呈現的。套入之後就是第一次欣賞自己所拍攝的,以軟體檢視比相機畫質還好的成品,然後順便調整…包括對比、飽和、DRO,或者使用一整組套用的風格檔…鮮明、肖像、黑白等等,也就是把調整的動作,從拍攝時挪到拍攝後來做而已.....使用任何軟體都可以預覽曝光值一致的圖像。
你這個想法很好,但紅字部分是錯誤的,因為並不是每一套解RAW檔的軟體都呈現出一樣的畫面。
池兒 wrote:
.....也因為處理的是原始檔案,所以輸出的也是未經破壞的圖檔。
輸出成JPG時,已經是破壞性壓縮了。
而RAW檔為什麼可以一再編修而不影響原始畫值,那是影像編修軟體做的事,不是RAW檔的格式特值。RAW檔編修軟體只是記錄著每一次的異動動作,以及某種尺寸的預覽圖,在軟體自己產生的資料夾裡。每次重開軟體起來時,它先去開預覽圖來呈現,但一旦有任何動作,它會讀取原始 RAW檔,從頭到尾重新計算一次。所以RAW檔沒被動到,不甘它的事。
同樣的,換成另一種無損格式,如BMP、TIFF、PNG,也可以把軟體寫成一樣可還原的效果,所以,可逆可還原,跟它是不是RAW檔,沒有半點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