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畫質衰退的部份是在望遠端較明顯。而廣角端卻保有很平整的變型控制。雖然有點遺憾,但仔細想過後就會發現是取捨問題。有人在 70 端時把主題放在邊邊的嗎?70 端時就算 f4 也有一定的散景,就算畫質好,80% 也不在景深內。反而廣角端的低變型就很受用。以小三元的標準變焦鏡來看,本來就不是力拼頂級成像畫質,而是在定位上做取捨。就這點來說,鏡頭本身再送防塵防滴防手震,在所謂「最遠端邊角畫質崩落」的取捨上,我覺得是合理的選擇。要全焦段盡可能最高階畫質,自然是大三元的 2.8 出場去比。至於體積,其他兩支都還要補回鏡後距。把轉接環套上去後整個給你大一截....
也可以把1635 F4做的比較長 來改善邊緣的入射角 不過那樣鏡頭的體積又要被大家不滿了 做微單鏡頭就是很尷尬 畢竟現在光學并沒有什麽突破 數碼也不能像膠片那樣不顧入射角 所以即使短法蘭也沒法把鏡頭在保證畫質的情況下大幅壓縮體積 而許多用戶又覺得既然機身小了那麼鏡頭也必須要小才行 感覺很難兼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