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第一個平民開箱文: Sony Zeiss 16-80mm DT ZA 剛出爐!!!

啊~插花一下

可能我的是貴族版所以

我的24-105和16-80的遮光罩是不一樣的
俯視不絕對代表貶抑,手持相機亦不絕對擁有權力......沈昭良,2001
戀espresso wrote:
可能我的是貴族版所以

我的24-105和16-80的遮光罩是不一樣的



對不起,修正我先前講的,我又仔細看了一下, 16-80mm的稍微長了一點點(2mm),不仔細比還看不出來,可能是為了因應等效焦長從105mm增長到120mm所加的吧? 不過兩個遮光罩在兩個鏡頭上都完全可以混用.

大大的是否也是這樣? 還是我的真的是貧民版?
Monte920 wrote:
對不起,修正我先前講...(恕刪)


若遮光罩反裝你會發現24-105的遮光罩裝再16-80上會卡卡的

東西根本就是不一樣的


有別於24-105的遮光罩,這遮光罩很不一樣
較短的邊緣是弧形的而24-105的遮光罩是平的

這張照片就很明顯了,請詳察
Photozone的測試出來了, 動作蠻快的. 他測試的結果跟我的實際經驗差不多, 歸納如下﹕ (順便跟他另外測的18-70mm kit lens比較一下)

http://www.photozone.de/8Reviews/lenses/zeiss_za_1680_3545/index.htm


1. 16mm桶狀變形嚴重 (3.23%),跟kit lens在 18mm差不多
2. 16mm四週暗角嚴重 (衰減1.35EV,比kit lens還差)!
3. MTF解像力極佳,可高達 2350線, 即使是在周邊也不差; 在80mm時也相當好,似乎沒有變軟的驅勢. 這點的表現比 kit lens好太多了!
4. 色散及紫邊輕微可見,但大致而言控制得很好, 在高倍率變焦鏡的表現中算是非常好的, 也比 kit lens強了不少.
5. 作者希望它是金屬筒, 而非塑膠筒
6. 作者說他收到的鏡頭是有缺陷的, 所以沒有登出實照, 現在正在換當中 (我很懷疑,這樣測出來的結果準嗎?) 不過他寫出的結果是的確跟我實際用的這支蠻相合的!

大家也可以去比較一下Tamron 18-50mm, Sigma 18-50mm, 以及Sigma 17-70mm的測試,可以發覺這些鏡頭其實邊角表現,解像度,色散等表現大致上還是不如16-80mm這支(頂多是相近),因此,Sony/Zeiss這支還是相當好的啦!
剛剛接到電話~~~鏡頭已到貨!
可能晚一點就陸續會有開箱文了吧!!
明早我也要去拿T*了
期待台灣的開箱文哦!
我想看看菜頭的簽名代表是否還是那位Koike?
還有,是否大家鏡頭開口和尾部的系列號是否不同?
哇...我拿到囉...等不急明天去拿
晚上九點就殺過去了
真是說不出來的喜悅..
看來18-70要長眠了
Monte920 wrote:
我想看看菜頭的簽名代表是否還是那位Koike?
還有,是否大家鏡頭開口和尾部的系列號是否不同?

開箱文 前面很多了...之後應該會更多
就先不po了...

不過簽名的還是J. Koike
鏡頭前端跟尾端的序號還是不一樣
台灣新力保卡的序號跟尾端序號一致
Carl Zeiss的保卡J. Koike那張序號和前端序號一致...
恭喜兩位大大入手啊! 看來這支鏡頭除了兩個商標以外 (Sony & Zeiss), 還有兩個代表不同公司的序號, 真是特別啊!!
已有不少前人的開箱文,小弟就不獻醜(其實是你懶吧!!),聊聊對這顆鏡頭的感覺吧.

說真得,起先對SONY的鏡頭外觀實在不敢恭維,可能是MINOLTA的餘毒造成,對M家的鏡頭比較偏好,心裡頭莫名排斥SONY.但在把玩到1680之後完全改觀.當指腹與4/3以前認為醜不拉機的直條紋變焦環接觸,怎會如此貼合,似乎有種連著放不開的錯覺.外觀方面,漆黑的鏡身加上藍色的標籤,散發著冷冽的感覺.
接上阿法七弟,轉動變焦環,疑??這樣的鬆緊,心理馬上湧出一個詞"好緊的小穴阿~~",明顯偏緊的轉環卻不至於
不順,像OLINS的阻尼Q而不死硬,加上貼合的變焦環感觸,喔耶~~~~喔耶~~~~(你在爽個屁阿??).不自覺的多轉幾次...

或許小弟體內M家的血不夠濃,壹摸到這顆鏡頭馬上變節,深深認為可能希望SONY中興M家的過去榮耀,而對她抱持著過高的期望,1680與35/1.4讓我對SONY的觀感改為期待.給SONY一點時間,其實也給自己一點時間,讓彼此更調和.

托友人之福,讓小弟在三號深夜收到這顆鏡頭,感謝GABOR與HSS專程從台北送下來.謝謝!!
我是Griffin 不是girl friend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