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SONY A77規格確立??!(24MP?!)


魯獅 wrote:
WHY!Sony 2...(恕刪)


大師您老哪隻眼睛看到A77是FF機身阿?..........
走路要找難路走,挑擔要揀重擔挑,為學硬漢而來,為作硬漢而去 https://www.facebo

路過的刺客 wrote:
您老哪隻眼睛看到A77是FF機身阿?(恕刪)


不是看到,是幻想A77是24MP全幅,只賣3萬,然後Canon 5D3就會跟進.

當初要不是A900賣89900的話,5DII哪來的79900?

而A850賣59900,才會猜測5D3也會賣59900.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魯獅 wrote:
不是看到,是幻想A7...(恕刪)


魯獅大,現在可是個等價交換的世界。

只花 3 萬元,就只能買到 3 萬元的貨色,休想花 3 萬元買到 8 萬元的品質。

問題只是在廠商偷工減料和閹割的部分,我們看不看的到而已 ...
Sony尚未推出A900和A850之前,無論Canon或Nikon,哪一台全幅是低於10萬以下的?

5DII發表前夕,大家也都猜測,至少賣10萬以上不是嗎?

科技產品,功能越來越好,價格越來越低是必然趨勢.

想想40多年前,我的工資一天是21元,當時一斤椪柑賣15元,現在一天薪水數千元,還是可以買到一斤15元的椪柑.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魯獅 wrote:
Sony尚未推出A9...(恕刪)


那單純只是 Canon 在沒有競爭下,吃定消費者而已。

有競爭固然會讓商品價格愈來愈低,功能也愈來愈多。但品質是否會愈來愈好,則沒有太大的必然性。
魯獅 wrote:
不是看到,是幻想A77是24MP全幅,只賣3萬...(恕刪)


對呀....我也是每天想著起床時身邊躺著的人變「志玲」; 管家屈腰喊我....「郭董」早~

真的是有夢最美....
魯獅 wrote:
Sony尚未推出A900和A850之前,無論Canon或Nikon,哪一台全幅是低於10萬以下的?

5DII發表前夕,大家也都猜測,至少賣10萬以上不是嗎?

科技產品,功能越來越好,價格越來越低是必然趨勢.

想想40多年前,我的工資一天是21元,當時一斤椪柑賣15元,現在一天薪水數千元,還是可以買到一斤15元的椪柑.

NIKON D700比A900還早上市,大約在2008年奧運前幾個月上市,當時定價約8萬9千多,A900則是2008年9月底上市,SONY NIKON各階機身的價格未必比CANON低唷

價格降,成本利潤勢必要降低才能賣你便宜的價格,不是把玻璃五錂鏡改成五面鏡或是塑膠射出的反射鏡面,不然就是從鋁鎂機身改成塑鋼機身,製造地從日本改成其他東南亞國家生產,或是零件機殼模組由其他工資便宜的國家生產再到日本做最後的組裝甚至只是送回日本做產品品管就蓋上MIJ也不無可能

就算是在日本組裝,原本照正常流程,一天一產線生產500台,但為了降低成本,一天生產1500台,而且人力還少一半,生產機器也沒更新的狀態下,你認為組裝的品質能好到多少去,日本人也是人,機器跟人超過身體機械極限也是會掛掉或過勞死的,更好笑的是有人把立姿組裝方式奉為圭臬,甚至說雖是站立,但每小時可休息10~20分鐘....請問,如果每小時產量未達指定數量,你是去休息呢?還是減少去休息的時間跟次數去拼產量呢??這只是在玩文字遊戲,不然國家的所有議會都改成立姿審查法案,應該會有效率一點,不然會影響自己休息的時間跟次數

20年前我月薪2萬2,當時大的碗裝牛肉麵賣28元,現在月薪只到2萬8~3萬,但碗裝牛肉麵從28元漲到53元,共漲了25元,原物料大漲,但薪水沒啥漲,農民也沒因糧食大漲而受惠,很多果農就是因為掽柑價格不好才改種賣價好一點的作物,中彰投一堆檳榔樹也是這種世道下的產物,因為它有它的需求量

魯獅 wrote:
Sony尚未推出A9...(恕刪)

魯大:

很抱歉,第一個FF機種低於10萬定價是NIKON!



NIKON在2007年8/23發表D3定價約16萬台幣左右,接者在2008/7/1 D700發表定價近9萬元,在2008/9/9 SONY發表A900,接者在2008/9/17 CANON發表5D2!


另外,並不是SONY或NIKON做什麼,CANON就會做什麼對應!

當NIKON和SONY在去年發表新機提升許多新機性能,像是錄影對焦技術,NIKON也終於搞定FULLHD,雖然在HD技術遠不如CANON的背景,更不用提SONY深厚基底。
NIKON數顆大光圈鏡頭與高性能變焦誕生。

在CNS去年來說,CANON機身幾乎是沒有沒什麼變化與進步部份,大概要說就是多了那個翻轉LCD,雖然這個老早CANON在DC早已熟練能力,另外就是無線控閃繼續下放!

進步最多就屬SONY,開始EVIL與DSLT創立,以及DSLR與DSLT機身性能各方面都有所提升。


感光元件在製程方面field size就是剛好比FF小一些,所以要曝光兩道而且兩道是要對準,否則就會有問題,他不是捏黏土那樣,或者切豆腐那樣隨意切出一塊多大就多大,這個也是更大感光元件會不成比例問題,納等於是說要多曝光幾次,但這些都是曝光都是對準準的,這部份可以參考半導體製程書籍。
我相信目前市面上的FF機身絕對有賣39999的潛力
但是廠商不會那麼善良
所以魯獅大你就多等等吧

要看到便宜的FF機身Canon Nikon有比較好的優勢
5DII跟D700研發費用跟模具費用應該早就攤提完了
這時候來個大降價,反正現在賣都是多賺的
不過你覺得Nikon,Canon會不會這樣做?
反而是研發下一代的機器來維持價格
公司是開來賺錢的,可以多賺點的時候絕對不會手軟
SonyAlphaRumors刊載,兩位不具名的攝影師正在重度測試A77 (50%可信度)

"搭配ZA,2400萬畫素的解析力非常銳利..."

"這是我測試過最好的APSC機種...且EVF畫質非常好,與A55相比可說是大躍進,有些人可能會因此不想用OVF了.."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