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下圖,由電動觸發方式同步觸發相機拍照與計時器,
待拍完照後,由照片中的時間得知 Shutter Delay。
參考一下。

** SoftDSC Image Lab **
snowmen wrote:
如果要偷拍一個女孩在講話... RF 按下去的那一剎那,那女孩還來不及反應時已經曝光了,所以曝到的是完美的少女。
而 SLR/DSLR,就會發生那女孩聽到反光鏡上翻,然後來得及反應露出兇惡的眼光,才被曝光進去。
如果你偷拍一個女孩會讓他有機會反應露出凶惡的眼光,
那是你技術太差早就已經被發現,
什麼聽到反光鏡上翻,
這張偶就站在女孩旁兩公尺內,
快門速度不底於 1/100 s,
凶惡眼光?
她跟她旁邊的男朋友根本沒機會反應偶像機都已經放下了.
Blog:
http://www.dplab.org/
DPLab Forum:
http://www.dplab.org/deesBB/
背後靈@01 wrote:
閃燈的部份,TTL和wireless
我不確定DC能不能做到
但DC要能做到和DSLR一樣好的閃燈機身控制
恐怕要付出的成本比DSLR高出一截
有DC可以拍raw
但DC在raw的寫入方面的確不如DSLR
排除寫入的部份
在後製的部份應該算是半斤八兩
而在照片細節所能表現出的描寫力,DSLR(+不差的鏡頭)比DC強
而DSLR比DC適合拿來做題材描寫的原因
排除操控性,寫入速度...等等以外
最重要的是DSLR能換鏡頭去配合題材
snowmen兄對快門遲滯的例子個人認為不是很好
"如果要偷拍一個女孩在講話... RF 按下去的那一剎那,那女孩還來不及反應時已經曝光了,所以曝到的是完美的少女。
而 SLR/DSLR,就會發生那女孩聽到反光鏡上翻,然後來得及反應露出兇惡的眼光,才被曝光進去。"
這個應該和"快門時間"比較有關,和"快門遲滯"比較無關
DSLR若是1/4000的快門速度,來的及反應?
RF若是1/60,來不及反應?)
講到DC的閃燈支援. 就不得不提Minolta Dimage7/7i/7Hi/A1/A2這一系列
也許是因為當時Minolta一直沒有普及款DSLR的緣故.
所以幾乎把所有的功能都放在這系列DC上
這系列有幾個特色
1.支援Minolta Pre-TTL和ADI
2.支援無線閃燈. 配合5600可設定至四個頻道
3.支援高速同步閃燈
(不過因為這系列DC都是電子快門. 其實並無真正啟動高速同步)
4.有pc sync同步端子可外接閃燈和棚燈
這是當時我選擇D7Hi的主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人像和展場. 當時除了DSLR以外. 各家DC裡面只有Minolta能夠配合該環境的攝影需求
準確的ADI閃燈. 大出力的5600外閃. 28-200從拍全身到局部特寫皆可勝任
而7Hi當時與7i的差異在於強化連拍buffer
我以當時創見45x CF測試可以連拍到約20張jpg. 連拍速度才開始變慢
7Hi的攝影功能非常完整. 純論攝影功能而言. 它無疑是最強的DC
"純以攝影機能而言絲毫不比DSLR差. "
即使我後來有F828和D7, 某些場合還是非D7Hi不可
而就閃燈支援的部分. 其實表現比後來的7D還穩定
所以. 每當後來有朋友問我說, DC和DSLR有什麼差別?
我會強調的第一點. 就是"可以換鏡頭"
因為只有這一點上. 兩者的差異最大.
其他的差異都不是決定性的
另. snapshot最需要的是拍攝者本身的觀察力和行動力
snapshot本質上很像獵人. 敏銳的觀察. 不動聲色地迅速完成拍攝
快門遲滯短確實是有差. 可以更準確地掌握精采的一瞬間
我的D7相較於F828, D7D/D5D/A100, 準的像是狙擊槍一樣.
但是快門遲滯並非snapshot的關鍵因素
內文搜尋
X
(之前找不太到這個網頁~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