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張作基礎構圖
之後的連拍僅作平場校正
PS 平場校正為天文攝影所用,使用電腦校正感光元件之暗電流雜訊後以方便進行後面星光訊號疊加的部份
可能是A33/55的影像處理器夠強大而使得這種校正計算得以在機身上完成
以上僅由諸多多框ISO測試圖中推測應採用類似的平場校正觀念達成降燥目的
降燥效果優異的原因來自於連拍張數取樣數較多
對於熱燥訊的校正比只拍一張來讓影像處理器瞎計算更容易有出色表現。
換言之,這可能不涉及任何專利,僅只是SONY開發人員神來一筆。
相信其他廠商要作出類似功能並不難才是。
Intel Pentium MMX 200MHZ
ASUS TX97-E
NEC 32MB EDO RAM*2
Winfast S280V2 2MB
Q
yansson wrote:
是的...(恕刪)
這真的不得不說:sony 太神奇,太厲害了, 我一直在等a55預購開始, 真希望早點拿到a55.
另再請教一下, 這裏有張a33用多框iso的夜間長曝,快門6秒: http://article.dcview.com/newreadarticle.php?id=9192
所以是否從開始拍到結束, 總共曝光時間要 36秒? 但光跡只會記錄前6秒, 後30秒(後5張)的光跡則不會出現在最後完成的影像中?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