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Sony 50mm f/1.2GM 鏡頭製造技術的實力展現

jim80051 wrote:
這裡 Sony 跟蔡司好像還是維持不錯的關係,
但實際上 50 f/1.4ZA 是 A 環既有架構改進而來,
一定早在 2015 年甚至更早之前就在研發了

接下來我們可以看到 Sony 沒有推出任何一顆新的 ZA 鏡頭,
而蔡司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把 ZA 系列悄悄從官網移除,
甚至不久前 Sony 還推出焦段完全重複的 35/1.4GM ,
然後 35/1.4ZA 直接跳水大降價,
這裡可以看出 Sony 會出清重複焦段的 ZA 系列改由 GM 代替,
合理推斷接下來不會有新的 ZA 鏡頭出現,
而要未來要改版的 ZA 就直接變成 G 鏡。

ZA鏡頭每顆都SONY自己設計自己生產
十多年前SONY接手美樂達
大家對他設計能力還在觀望
所以請蔡司來掛招牌背書

現在SONY在攝影界已經有自己的粉絲
自然不需要多一筆代言費給蔡司賺
Panchrotal wrote:
ZA鏡頭每顆都SONY(恕刪)


蔡鏡自己也有代工門的傳言
另外蔡鏡性價比還真不算高的。。。二手別說索蔡,原蔡也崩價。。。雖然喜歡的人就是會喜歡蔡味。。。
話說我眼中的蔡味只是顏色。。。。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唐小見 wrote:
並非想要挑戰編輯的權威,
也很感謝辛苦的評測,只是我認為 "推廣錯誤的想法" 並不應該是評測文的內容

畢竟每個人的見解不同,
最主要還是 50/1.4ZA 是一顆好鏡頭,
要取代真不像 35/1.4ZA 那樣容易,
吉米大的說法會讓人覺得 50ZA 好像比較差一樣

flody wrote:
而且蔡司有自己的系列了,不過我看蔡司也會很久才出一支新鏡了

蔡司有自己的步調,
私心認為它們不追求大光圈,
在重量跟機身的平衡上的搭配是不錯的路線,
個人就很喜歡 Loxia 系列,
不然要堆料也是可以推出 Otus 這種大塊頭

要大光圈又要光學品質好,
實在不可能輕到哪裡去,
個人是不指望 Sigma 如果推出 f1.4 會輕到哪裡去,
不過體積來說絕對是會比拿單反那幾顆Art改接口的小就是了

Panchrotal wrote:
現在SONY在攝影界已經有自己的粉絲
自然不需要多一筆代言費給蔡司賺

一開始E環發表時還是滿滿ZA鏡頭,
個人到認為是 Batis 系列有踩到 Sony 的線,
而蔡司也可以直接甩開長年來索蔡到底是不是蔡的問題
jim80051 wrote:
畢竟每個人的見解不同(恕刪)


Loxia真心好看,但只有手動
Batis的美學是讓我下不了手的原因

Sigma 85 1.4就很輕,另外14-24這支很少人提到,但以相同焦段比較也是相對輕的鏡頭
無反上廣角和標準要減重也容易
相對比較難減重的中長焦Sigma也減了,更好減重的標準段就更簡單了,之後35應該就會告訴我們答案

其實最輕的85 1.4是samyang
還做得不錯,是它家大光圈中可以說好的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flody wrote:
蔡鏡自己也有代工門的傳言
另外蔡鏡性價比還真不算高的。。。二手別說索蔡,原蔡也崩價。。。雖然喜歡的人就是會喜歡蔡味。。。
話說我眼中的蔡味只是顏色。。。。

ZA是SONY生產
原蔡是Cosina生產
包含高檔Otus都是
純德國蔡只有電影鏡

但是拍電影有跟焦師
普通鏡頭要輕便對焦快
→浮動鏡片馬達快速驅動
→鏡片浮動造成焦距變化
→產生呼吸效應
Julius wrote:
1989年的 Canon EF 50mm F1.0L 表示...

對欸,我忘記這顆...

我補一下好了!感謝!
2021-04-13 18:20 #47





哈哈! 想想!
感謝樓主,對鏡頭製造的技術很有興趣!
Panchrotal wrote:
但是拍電影有跟焦師
普通鏡頭要輕便對焦快
→浮動鏡片馬達快速驅動
→鏡片浮動造成焦距變化
→產生呼吸效應

其實的無呼吸效應的“定焦鏡”本質是變焦鏡
“不變焦的定焦鏡”一定會有呼吸效應


這樣就能理解為何無呼吸效應的鏡頭幾乎都小不了(對比其它同規鏡頭)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謝謝詳盡地分析
覺得這顆價錢開的漂亮
很香
sy1238 wrote:
85 1.2L

個人覺得除了這個鏡頭外,其他真的還好而已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