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支援幾張85/1.8
A7III+FE 85 mm f1.8 肖像 直出 色彩沒調整 (僅壓浮水印)
感覺這顆鏡頭鍍膜比較冷性,直出就蠻不錯。
小弟另一顆24105G用起來就偏暖性,各有優點。
若決定了,就趕快下手,以免猶豫不決

SONY的鏡頭基本都不差,不管怎樣的焦段,都有它一定的特性, 選擇自己常用焦段即可。
其實變焦鏡也是能顧及絕大部份的用途,錄影和拍照。
24105G、2470GM,我都蠻推薦的。(光圈大一點就選GM,拍食物特寫G能身任)
這樣就不用猶豫,定焦選哪個焦段了

1/2500s f1.8 ISO100 85mm

1/2000s f1.8 ISO100 85mm

1/160s f4 ISO100 85mm

jimmyyeh wrote:
討論了這麼久,也看...(恕刪)
不會賣,這也是我有過的理念。但似乎在一定廣泛使用時日下,還是會浮動改策的,再後的結果...,就說我的故事吧!
話說以超廣角言,我先有SEL2470Z(有24mm了)、再有SEL1635Z;因這時期Sony大約就是這樣有。再後出了SEL24240也有24mm,然每每拍大景一比這三鏡頭的24-35mm,結果總是SEL24240勝出,尤其在眩光暈鬼影斑的耐克都是SEL24240最佳而星芒也是,就不再嚮往蔡頭的美譽與堅持。
而在對SEL1635Z、SEL2470Z失望時,又看到同好拍大景,幾乎人手一鏡Canon 16-35mm F2.8L2,心開始生浮動了,因它在星芒和耐抗眩光暈鬼影斑特佳,就此體會把那二蔡頭換了C1635F2.8L2,從此安逸到今;而SEL24240可作長景壓縮是2470與24105取代不了的。
再後想要有更廣的,在12-24mm上先後用上Sigma 1224 II For C & S(即買了二次),後又買了Sigma 1224 III(主因在二代的星芒很少有人愛),而要有更大光圈再買LAOWA 12mm F2.8 For C。
再稍後Sony也終於出了SEL1224G又去買下,但還是有一個耐克眩光暈鬼影斑和愛好尖銳工整星芒的問題,其中要買A9結果也急轉彎買下A99M2,又A Mount因缺12mm F2.8再買LAOWA 12mm F2.8 For A一次,最後為了簡化與輕便適用性,其它有12mm者在一片自我檢討爭拗下,一一賣掉只留下LAOWA 12mm F2.8 & Canon 16-35mm F2.8,在廣與超廣總算定了下來。
而為拍人景像雖也哈有C2470F2.8L2,但總是不符我的需求(就形同廢物),主因有...
1.除微距鏡頭外,大家鏡頭的放大倍率似乎相差不大(約0.2X左右),那可拍到的「標的」大小就相當,但小焦的後景可以更寬廣壯觀;即C1635F2.8L2完全可取代C2470F2.8L2,也比較容易創造船頭效果與更大張力、更好近拍大景和合照。
2.另當被攝體比較不允許接近時,用70200會較好調適,而較遠離下對標的物也可以減小壓迫感或驚嚇,就買下SEL70200GM(這全焦段的解析都媲美定焦又具少有11葉片光圈的柔美)。
3.至於影像的質感,三代機(A7M3、A7RM3、A9 & A99M2)的ISO拍人景像可上看1600品質還很不錯,如此就不怎麼需求更大光圈在低光源下的要求,另更何況還有閃灯可用(含補助照明對焦),或再用來營造氣氛與降低ISO以求更精美質地。
所以,目前相機ISO與鏡頭解析的精進,已可以免掉24mm/F2.8以上的定焦。不過,我還是有多選用90M28G在專拍人像,同時兼玩微距和追焦,以替代不需每每都要帶70200F2.8的重擔、Sigma 20mm F1.4 ART在營造低光源不打光的情境拍攝(就只為專拍婚禮的禮車進出、鬧洞房之小空間的使用)。
然不賣我目前的C2470F2.8L2,只是認為有比SEL2470GM好的殘念



BTW
單為有12mm的超廣,我浪費了七次的選擇,這是最大隻的白老鼠

不怕重擔就1635F2.8 + 70200F2.8足以全搞,不然就換90M28G或Sigma Macro 70mm F2.8,這個時代大光圈定焦似乎可免了。尤其有42MP的大畫素,縮個像A7M3的24MP大,ISO還可上看勝出一級以上而不遜色,不然買用RX系列都用ISO800以內的可用質地就可。
一個小隨身包內裝A7RM3 + C1635F2.8L2 & SEL90M28G,趴趴走似乎無所不能:

(其實裡面還有10.5吋平板和濾鏡片三個與20000mA行動電源...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