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SR5」 2015年54Mp感光元件將是Sony第一個非Bayer式sensor


ryu0215 wrote:
X3在記錄顏色的色階與細節上仍是有一定優勢,
而10條變7條的原因應該是演算法所導致的問題。


X3 根本就不用做補插運算呀(要運算還叫 X3 嗎?)。
有線就有線,沒線就沒線,
不像 Bayer 陣列要用運算來還原...或者該稱「模擬」真像。

所以在「7-11 的奇蹟」上,很簡單就是.... 無法分辨。


至於呈像給人超高細節的感覺,
去 Photoshop 開個叫 Unsharp Mask 的東西,要多猛有多猛。
-= 散仙 =-
那嘛煩隨便拿張非X3與X3同樣條件拍的張"Unsharp Mask"示範下,如何昇級與X3同級數的成像

cchangg wrote:
X3 根本就不用做補插運算呀(要運算還叫 X3 嗎?)。
有線就有線,沒線就沒線,
不像 Bayer 陣列要用運算來還原...或者該稱「模擬」真像。

所以在「7-11 的奇蹟」上,很簡單就是.... 無法分辨。


至於呈像給人超高細節的感覺,
去 Photoshop 開個叫 Unsharp Mask 的東西,要多猛有多猛。

呂小少 wrote:
那嘛煩隨便拿張非X3與X3同樣條件拍的張"Unsharp Mask"示範下,如何昇級與X3同級數的成像


嗯,我試試....






天呀,看那 7-11 神蹟與斑馬共舞的精美摩爾紋~~

這東西怎麼會出現在 X3 感光元件上呢?
-= 散仙 =-
cchangg wrote:
X3 根本就不用做補...(恕刪)


我本來以為raw轉jpg或是jpg壓縮時的演算出問題,
但是看了dpreview的sd1與d800的測試才發現是那張圖問題出很大..

sd1之截圖(200%)

出處sd1

D800之截圖(100%)

D800之截圖(200%)

出處d800

1.sd1要放大至200%時的字體大小才會跟d800相近,所以那張dp2m的圖是放大過的。
2.我將sd1測試圖用acdsee 2.45放大至200%後用FSCapture截圖都沒那張誇張。

另外,
d800的黑白解析度一定比sd1m/dp1m/dp2m好,
這部分由dp1的測試就能明白了。
但是並非每樣物品的邊緣都是黑色的,
此時sd1m/dp1m/dp2m的效果就有機會比d800好。

cchangg wrote:
嗯,我試試....天...(恕刪)



你來搞笑的嗎?

ryu0215 wrote:
我本來以為raw轉j...(恕刪)

ryu0215 兄:


之前ERWIN測試LEICA解析度曲線
(18MP)LEICA M9
(18MP) LEICA MONo
也就是色彩過濾片的M9解析能力會大幅下降。

即使像M 24MP能提升影像解析,而無法比18MP單色感光元件高。
(24MP)LEICA M





也就是對於BAYER結構來說,每一個畫素點所獲取的資訊與影像都是有損失,是靠著旁邊畫素點來彌補。

X3類似LEICA MONOchroma,但還要差些,也就是每個畫素點所獲得資訊與影像都是較齊全,但是會受限X3先天結構問題,根據不同波長本身吸收特性與穿透深度,所獲得每個R G B訊號都是比BAYER結構的各RGB都還差,在成本製程與發展是很多限制。



所以就X3的原理來說,他是適合做成低畫素密度,越能突顯其優勢。





相反對於BAYER結構來說,單一個畫素的各獨立色彩訊號是較高,濾色片之間越來越精細時候,本身在這個之間影像可以越貼近,也就是逐漸拉近色彩與空間解析差距,在發展高畫素是比較有利。















diffusionless wrote:
ryu0215 兄:...(恕刪)


x3長久以來一直有結構問題,
所以才會被稱為晴天機..
不過個人覺得sd1之黑白解系度比不上d800的主因應該不是彩色濾光片那類的效應,
而是d800的3600萬素全拿來做做明暗的感應,
但sd1則是同時使用1500萬R、1500萬G與1500萬B做明暗的判別。
因此,d800在做黑白解系度測試時確實是以3600萬畫素在進行(獲得更多細節),
而sd1相當於只是用1500萬畫素做了三次工(但偽色的情形就輕微許多)。
diffusionless仁兄質疑的,黑白測試圖中X3輸給了D800,但很明顯的刻意忽略了原圖似乎已經加工過了,而D800的摩爾紋,以及另外由ryu0215引用的彩色測試圖中馬賽克解像力明顯低於X3的點忽略了....

cchangg仁兄雖然說呈像給人超高細節(X3)的感覺,去 Photoshop 開個叫 Unsharp Mask 的東西,要多猛有多猛。雖然也回應了小弟""請他拿出證據比對,不過到現在尚未看到他拿出任何證明.....我想答案不說自明了

呂小少 wrote:
diffusionless仁兄質疑的,黑白測試圖中X3輸給了D800,但很明顯的刻意忽略了原圖似乎已經加工過了,而D800的摩爾紋,以及另外由ryu0215引用的彩色測試圖中馬賽克解像力明顯低於X3的點忽略了....

cchangg仁兄雖然說呈像給人超高細節(X3)的感覺,去 Photoshop 開個叫 Unsharp Mask 的東西,要多猛有多猛。雖然也回應了小弟""請他拿出證據比對,不過到現在尚未看到他拿出任何證明.....我想答案不說自明了


謝謝呂兄的提醒,讓我發現網路上的評語,真的要追根究柢,才下判斷才好。
致cchangg:
講了那麼多,說好的以"Photoshop 開個叫 Unsharp Mask"來達到和x3一樣的解析力相片到底生出來了??
7條變11條照,我是網路上擷取的素材加以PS過放大,原始圖是否同樣被加工過,我沒有原始RAW可比較,你這麼厲害的話,就請你網路找對比照來試看看
還有,摩爾紋不是只有數位,底片、人眼同樣會出現(試試看凝視著電線桿許多電線交叉的部分),只是出現頻率的多和少,X3與馬賽克差別在於X3大至上發生在超越解析力時才會出現,馬賽克及即使在解像範圍內也會產生發生頻率較高。建議要論理之前先去做下功課,不要老是被打臉。

cchangg wrote:
X3 根本就不用做補插運算呀(要運算還叫 X3 嗎?)。
有線就有線,沒線就沒線,
不像 Bayer 陣列要用運算來還原...或者該稱「模擬」真像。
所以在「7-11 的奇蹟」上,很簡單就是.... 無法分辨。
天呀,看那 7-11 神蹟與斑馬共舞的精美摩爾紋~~
這東西怎麼會出現在 X3 感光元件上呢?
至於呈像給人超高細節的感覺,
去 Photoshop 開個叫 Unsharp Mask 的東西,要多猛有多猛。


致cchangg:
你要這麼質疑既定的事實大家尊重,那你要不要去找張同樣,達得到1.6倍的解析力線條測試照的機子(機背、全幅、APSC任何機子都OK),X3即使在黑白測試線條照片裡都以1475萬畫素達到約2300-2400萬的解析力,你舉例的D800可是始終維持在3600萬畫素內並沒超越歐,而且摩爾紋效果可都還沒扣分的狀態。
找不到的話,就請你大方地承認你的質疑是完全錯誤
下次找比較範例時也先做下考證,不要拿些已動過手腳的照片當作真理來強調你認為錯誤的觀念

cchangg wrote:
眼睛如果這樣簡單可以分辨,也不需要銳化調整對比。
這個也是一眼睛會覺得X3就是特別清晰原因,但實際上它是真的解析那麼多細節嗎?。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