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請益:A9 或 A7r3 的鳥眼追蹤可靠嗎?

AbdA wrote:
這問題在我第一跟貼((恕刪)


A大,謝謝

我可能追蹤的準心黏的不是很準
有時候黏錯地方就變成相機一直追錯的焦點😂

您在A7R4那兩帖我也有看到,有搭配使用註冊對焦區域,一下突然有兩個對焦區域可以切換實在好用
--
另有一點我不明白
我發現R4的喚醒似乎很久,假設它進入待機
我突然看到畫面要對焦,它會讓我等1.5s才能作用
不知道這個是正常的嗎?我蠻訝異的,因為這個很不OK啊 😂
akouuser wrote:
A大,謝謝我可能追蹤(恕刪)
就由這一URL開始...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4&t=5903477&p=20#77654234

再補充的URL...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4&t=5903477&p=30#79382244

另太精準於鳥眼或鳥頭,並不一定可以使整隻拍的很「仁」,尤其在很近拍時景深小,所以有時我會選…瞄準對牠們的「頸部」反而可以使全身更加清楚!而我不愛用鳥眼,就是有的僅只鳥頭會清楚,其它部位都成糊的,變成好像在局部特寫一般
多分享少口水才是道!
akouuser wrote:
另有一點我不明白
我發現R4的喚醒似乎很久,假設它進入待機
我突然看到畫面要對焦,它會讓我等1.5s才能作用
不知道這個是正常的嗎?我蠻訝異的,因為這個很不OK啊 😂

這一點我用a9、a1也都有感有時「笑笑」,但有時也是會很迅速的,觀察看到主要在待機較久後就會較久。而a1的在V1.01之前,還會待機叫不醒,必要關機再開,觀察到的主因是目鏡的感知器,一旦有被強光照射後就自己關機。而a9ii還常碰到喚醒後,會發生畫面呈中央分割開,再反向組合,所以有經驗之下,就會馬上關機再開,這機最近已更新到V3.10,有沒有改善這個問題還未能確認。

另對焦的合焦,會較不靈光時,要選用較高的ISO,才足以有夠大的亮度來識別,但不用怕用太高的ISO,這機拍到12800我都可接受;這是受到光源AF靈敏度的影響,a7R4、a9只能到-3 EV @ F2.0、ISO 100,而a1可到-4EV然實情都沒有a9ii的好。

要精準鎖目標區,要練熟AF-ON來無縫隙交接給半按快門的AF-C,則追蹤框才能被緊緊接續到「標的」區去。而當第一時間用AF-ON合焦後,構圖恰當的話,可不用放掉AF-ON,就可馬上直接按下快門來拍下。

另都有一個對焦的通病,這是指無法識別前後所要的區域,就會進入迷樣,這時可迅速找隣近位置、最亮先對一下,再來從新對目標才能快速反應回來。而SEL400、600GM都有預設對焦距離旋轉環,有設的話可以快速轉一下就排解。再不然,鏡頭有Full time DMF功能的話(SEL70200、400、600GM才有),也可以在轉對方向之下來快速排解;而這問題是每一家相機都一樣會有的現象,也要平常心看待!

安可曲...這時焦點是選背頸部位
稀客又是稀有的「東方白鸛」
(一個黑鳶怕被「捅到」的超可愛回眉)
2020.12.03 @ 新北市金山區,早晨天氣陰雨交加之下!
Sony α7RM4 & SEL400GM+SEL20TC Open APS-C





(此組合等效1200mm F5.6 / 26MP。)

一次跳躍而起,跟隨一按83FP的連拍全都錄(4K Video @ 2020.11.25):
(所以「鳥眼」是噱頭!而a7R4在開APS-C之下,Lag與黑屏可以變的更小。)
多分享少口水才是道!
AbdA wrote:
這一點我用a9、a1(恕刪)


目前我的做法是
1)快門鈕不參與AF,所以他就是個釋放快門的功能而已,不參與對焦
2)對焦動作設置在AF-ON,預設對焦採用是「對焦區域」
3)AE-L 改成註冊對焦點,我習慣是「彈性定點S」

實戰心得:
使用「對焦區域」常常小方塊會跳到不是我想要的地方
然後就失焦,覺得不是很適合

「彈性定點S」可以很精準對上我要的地方
但是:1)很吃手持穩定 2)眼睛很酸 😂
也許我可以多試試看,「擴充彈性定點」
--
以上我都還沒有使用到「追蹤」的功能
機器拿來兩天,昨天打針今天很不舒服沒有再出去試機器

還請夥伴們多給些建議。
目前的痛點大概就是長焦+手持,在無腳架的情況要對準目標比較難
akouuser wrote:
實戰心得:
使用「對焦區域」常常小方塊會跳到不是我想要的地方
然後就失焦,覺得不是很適合

先講這點,餘再綜合的談一下……

用AF-ON去瞄準選定部位後,再交接給AF-C的追蹤框,會漂移每機都會,只在穩定性誰較佳。

而主因在AF-ON交接給AF-C追蹤持住時間,與鏡頭和機身可配合的速度,這以我用SEL70200GM為主,配合機身觀察比較言,穩定性a1 > a9ii > a6400 > a7R4。

也就是a7R4因畫素大、又沒有比a1更高速的系統驅動引擎,則系統資源處理速度較不足之故,所以我前面早說了用a6400才是絕配,它少了五軸防震要多耗的資源。

而鏡頭可配合的反應速度快慢,是SEL70200GM > SEL100400GM > SEL200600G ,其中前一為雙驅動引擎、後二是單引擎,再加鏡頭對焦軸距長短不一,當是最後者最慢。

但不要緊……我在使用時,若一時無法鎖到想要的部位,來的及就是再一次、再一次,而要穩住,上談的時間要給稍久一點之外,此期間也必要自己可同步跟蹤很好的功夫。

其實a1在V1.01之前也是比a9ii,在這所談的現況上差,直到目前最新的V1.10才較正的比a9ii好。

但另有一個壞因,本用AF-C追蹤好樣的機制作法,目前各機都被改成變樣了...
即失脫焦時,變成跟4D的泡泡點一樣,會迅速亂找,而不會有原本的AF呈HOLD狀況,以保持原對焦距離內的清楚,其會在就近找不到原標的時,便會進入迷樣,則無法再跟以前一樣,有來得及狀況下,供使用者自行看清畫面,去即時修正。而有鳥眼功能,也有同樣鎖不住現象,就會快速亂找;這正是它這次更新認為的AF再改進

當然一分錢就是一分貨,機器性能好壞只是一個基本,只要自己摸透可善用,而可拍得好之下,說實在的它們的ISO質地都相當,用到的ISO相同,哪個焦點抓的好,所得圖片就是哪個會較好。
多分享少口水才是道!
yang stephen wrote:
如果你拍照都在"大太陽下"而且"只拍靜態"的,拍鳥才會去買r4.....


史蒂芬大,
今天玩了第二天R4,對您這番話很有感
主要是感覺好像R4在ISO 5000 以後幾乎就快變成不可用了

我拍攝的林鳥需要追焦的不多,使用彈性定點S只要對上都還能準
但是ISO暴增實在太有感了,我不曉得是不是因為61MP的sensor必然要帶來這種結果?
(好像Eos R6也比R5 ISO純淨度更好)

那這樣A9系的感光也會比A7R4來得好?

怕是問了個小白問題,如果是得到話先跟您抱歉QQ
akouuser wrote:
史蒂芬大,今天玩了第(恕刪)


一、我對R4的ISO接受度只有ISO800,因為再上去,細節留不住
二、A9的高ISO一樣不好,我對他的接受度只有ISO1600,超過ISO1600,細節保留能力快速往下掉,但他的追焦能力超優。

以上先回答你問的問題

ISO接受程度取決於很多面向
一、後製能力強的,會比後製能力弱的接受更多高ISO噪訊,但細節保留良好的RAW檔
二、每個人的標準不同
三、拍的大小不同,也會影響最後的細節保留程度。因為拍得愈大,重要細節之間的間距愈大,除噪之時愈不容易被抹掉。也就是說,除噪之時就容許更多的噪訊,自然也就容許更高的ISO。
四、現場光線愈好,刻意拉高的ISO表現也會很好

所以,能接受到多少ISO,是不能在不同人之間比較,也不能在不同場合,不同光線、不同目標及拍攝大小之間比較的

你的問題出在
一、R4高畫素,所以需要比低畫素更高的快門才能避免微震。所以在相同情景之下,要用的比同鏡頭使用低畫數相機更高的ISO。
二、你的鏡頭光圈小,所以無法用大光圈解決
三、你拍的東西在林間陰暗處,光線不好。如上又好動,快門要拉高,ISO要提高
四、R4的高ISO不好

由以上四點,R4真的沒救........

當然,人人都想用高畫素耐裁來補足鏡頭焦段長度的不足(因為砲鏡太貴)

但同時間就會出現很多你無法排除的問題

所以當初我給你的建議,

考量你可能有預算上的考量

所以建議你不是留在C家使用Z6加個中古540+倍鏡

就是在S家直接用A9中古機,至少還可以拍飛的

只是靜態細節不優而已

但要可以靠近,就可以排除A9低畫素的一些問題


但若真想用得久一點,且不想用腳架只想手持,200-600也很愛

那A1,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追焦強,高ISO細節保留也優..........

光線比較好一點時,200-600還能加1.4倍鏡上去打......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不代表大家都這想

也不代表我說的器材一定就是那樣



如果要有圖有真像

我把我昨天貼在鳥樓的圖轉過來看一下

這個當然不是直出,當然有處理過

對我而言,可以處理的,就是我能接受的程度




這是原圖

可以看到數據

840mm(600+1.4x),快門是1/250(緣啄花很好動),f/7.1(因為有加倍鏡,光圈小縮了2/3)

iso已高達6400 (可以知道現場光線其實很不好,目標是在雙重陰影下)

這是微裁的圖

13綠啄花-20210401-Sony A1+600mm f4 GM+1.4X-1230 by stephen-yang, 於 Flickr

這是裁到2048的圖

13綠啄花-20210401-Sony A1+600mm f4 GM+1.4X-1230-1 by stephen-yang, 於 Flickr


由原圖可以看出來,主体並沒有拍得很大

如果這種情形下,高iso時細節還留的住(可以點進去看大圖),這樣的高畫素機才有意義
akouuser wrote:
但是ISO暴增實在太有感了,我不曉得是不是因為61MP的sensor必然要帶來這種結果?
(好像Eos R6也比R5 ISO純淨度更好)

是的~
同世代機種
解析度越高,高ISO表現肯定是比較差的~

α7r4拿來拍靜態的照片會是極品
拿來拍飛羽會比較吃力
Sony的產品分類是有它的道理的

α7/ α7C 系列(入門款)
α7S 系列(高ISO機種)
α7R 系列(高畫素機種)
α9 系列(高速連拍對焦機種)
α1 系列(超高速連拍對焦+高畫素機種)


Canon R6「只比」鳥眼對焦的能力,相當於是與 α1 同級(α1 搞不好還不會贏)
其他規格則是α1 大贏R6...(當然價格就...)

你在購買α7R4之前,討論串前面已經很多人提到過規格差異,
既然已經入手α7R4,你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拍照習慣,
多試著用MF陷阱式對焦,外加連拍去換成功率...
digitalhouse

A1鳥眼對焦贏R6? 為什麼你說的跟我實際看到大Youtuber所測試的結果相反?

2021-07-21 23:36
digitalhous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A_aV9MyDiE

2021-07-21 23:41
lfjadsflk wrote:
是的~同世代機種解析(恕刪)


中、高階相機都很貴,鏡頭更貴

只要買錯,後面都會很痛苦

因為一賣損失都不小,但不賣又很難用

所以買前一定要先確實的搞清楚他的特性再說

貴的,也不見得適合每個人用


akouuser wrote:
史蒂芬大,今天玩了第(恕刪)


R4買了,就努力找好的光線拍

把ISO壓低,就可以拍出這台相機迷人的地方.............

09紅胸鶲-20191108-Sony A7R4+400mm f2.8 GM+1.4x-1104 by stephen-yang, 於 Flickr

06朱連雀-20200124-Sony A7R4+600mm f4 GM-6881 by stephen-yang, 於 Flickr

08林鵰-20200507-Sony A7R4+600mm f4 GM+1.4X-9534 by stephen-yang, 於 Flickr
yang stephen wrote:
中、高階相機都很貴,(恕刪)


謝謝樓上幾位夥伴的分享

今天一早有機會去湖邊拍一下osprey
但是結果是令人失望了

不介意的話,讓我po上幾張失敗的圖
還麻煩夥伴們點評一下設定/技巧那邊出了問題?

很多(全部)都是這樣微微糊糊的,不曉得是快門速度太慢嗎?
還是就是單純焦點沒準,沒跟上?然後畫質好鬆軟。。。。。

麻煩夥伴們點圖放大照片檢視



R4的APSC模式 FE 200-600mm - 900mm f/6.3 1/1250 ISO250 防手震Mode1.



R4的APSC模式 FE 200-600mm - 900mm f/6.3 1/1250 ISO320 防手震Mode1.


這張在邊緣的反而還好一點Q_Q
R4的APSC模式 FE 200-600mm - 900mm f/6.3 1/1250 ISO250 防手震Mode1.


就算是拍不是飛行版,畫質也是很軟
R4的APSC模式 FE 200-600mm - 900mm f/6.3 1/1250 ISO400 防手震Mode1.


最可惜就是這個Kingfisher,出來的太突然,沒準備好就照了
快門慢了點1/400,這張就沒了,但是即便如此,畫質還是很鬆軟
甚是可惜這個鳥警覺性很高難得靠那麼近




機器還有很多地方很不熟悉,還麻煩大家多給一些指教。
A1看來真的很不錯,不過這個目標是真的比較遠大一些😂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