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需要摸索看說明書才能理解.
這也就是為何他們的像框再國外賣不好的原因.
PHILLIPS是後來才做相框.
但他們看到SONY在國外根本賣得不好.
覺得奇怪, 這麼多功能怎麼賣不出去.
調查後才發現, 國外買的人大多是中年以上.
對電子產品不熟, 屬於不會主動想學習的人士.
看到一堆功能簡介,術語, 設定, 介面, 電腦連線... 再加上大大的SONY在前面.
就直接認定這不是屬於他們的"年輕人的玩具".
PHILLIPS很聰明, 認知到這點後, 把飛利浦商標放到後面, 後面也只有設定記憶卡插槽和幾個簡單選項.
直覺式的使用.
把卡放進去->按開始->OK
成本更低, 但利潤更高, 這樣反而大賣!
電子像框的熱買也是由他們開始的.
返璞歸真, SONY應該就這點學習.
工程師的思維, 不見得符合需求.
雖然設計精緻, 但多少人會用到那些功能呢?
光是小孩+女性+中老年人, 就不太可能賣的出去.
剩下有錢的年輕男性科技迷, 市場就有限了.
[像框就是用來播放影像的.] 加入太多, 對大多數消費者, 反而覺得畫蛇添足.
功能用不著, 學不懂, 價格又相對貴. 種種因素讓人卻步.
當然買家還是有. 但市場會相對小非常多.
買給女友? 不可能, 她懶得學. 功能白搭.
買給父母? 一定覺得麻煩.
我會買自己用嗎? 等降價到100美金再看看吧.
supramessiah wrote:
對電子產品不熟, 屬於不會主動想學習的人士.
看到一堆功能簡介,術語, 設定, 介面, 電腦連線... 再加上大大的SONY在前面.
就直接認定這不是屬於他們的"年輕人的玩具".
介面設定太多, 對電子產品不熟的人士的確是不方便, 不過這跟"大大的SONY在前面"有什麼關係, 小弟我就不解了, 小弟我的見解是, 對電子產品不熟的人士來說, "大大的什麼在前面"都一樣, 懶的用就是懶的用.
supramessiah wrote:
直覺式的使用.
把卡放進去->按開始->OK
這個還蠻不錯的, 值得學習, 讓相框回歸到最基本的用途.
supramessiah wrote:
雖然設計精緻, 但多少人會用到那些功能呢?
光是小孩+女性+中老年人, 就不太可能賣的出去.
剩下有錢的年輕男性科技迷, 市場就有限了.
這就是品牌對自己產品線豐富度的堅持了. Samsung為什麼推Giorgio Armani 品牌手機, LG為什麼要推Prada手機, 小弟我認為就是創造品牌價值, 豐富產品線, nothing is for everyone, 小弟我對此深信不疑.
恕不回覆PM訊息,公開回答問題可以讓需要的人都有看見或是搜尋的到的機會
為什麼大大SONY擺在前面反而令那些相框購買者卻步呢?
細問後發現, 那些人們看到SONY的感覺就是精細複雜, 介面也不簡單.
這就是為何PHILLIPS後來把LOGO隱藏起來, 讓像框看起來就像[傳統像框]一樣.
我本身也是SONY FAN.
SONY在歐美的市場, 一直不錯. 但卻無法深入一般家庭.
至少目前家庭成員不是人人看懂說明書並願意學習. 而偏偏大部分是那些人會花錢買像框.
例如像KODA在傻瓜相機, LEXMARK在影印機, 這種簡易的操作較易受歐美人喜愛.
SONY VAIO很棒. 我也有.
但軟體通常都非簡易與直覺式.
選項非常多.
簡單的例子, 大部人是不會學習如何使用SONIC STAGE, 就算我現在這麼多年, 也沒完全搞懂SONIC STAGE. MD功能超多, 為何沒有普及呢?
反過來說, IPOD賣得好, 很大部分就是他訴求直覺簡單.
您喜歡SONY相框那很好的. 我也很高興看到你的文章介紹.
產品定位不同. 但錢卻是要賺的.
SAMSUNG這些年, 總營利高於SONY.
其原因就是他迎合[世界]市場的需要.
所以, 這些年SONY也試著轉型,
筆電也推出不少低階產品. 相機也是. 確實拿回不少地盤.
supramessiah wrote:
PHILIP的調查員也很奇怪.
為什麼大大SONY擺在前面反而令那些相框購買者卻步呢?
細問後發現, 那些人們看到SONY的感覺就是精細複雜, 介面也不簡單.
這就是為何PHILLIPS後來把LOGO隱藏起來, 讓像框看起來就像[傳統像框]一樣.
這些訊息非常有趣, 還望提供一下來源, 小弟我有興趣細讀研究一下~
supramessiah wrote:
簡單的例子, 大部人是不會學習如何使用SONIC STAGE, 就算我現在這麼多年, 也沒完全搞懂SONIC STAGE. MD功能超多
哈哈~我也是從來不碰VAIO軟體的人~的確用起來不順~
supramessiah wrote:
產品定位不同. 但錢卻是要賺的.
錢要賺, 但是可能要先定義, 賣多少才是熱賣?熱賣就代表賺?這些問題我想應該只有Sony內部的人才知道, 不是我們隨便猜猜就算. 而且就小弟對Sony品牌的了解, 他們常推出一些創先的產品, 出來雖然沒熱賣, 但對小弟我來說是有加分效果, 因為Sony某些技術跑在最前面, 增加小弟我對Sony其他產品的信任感, 深得我心. 再強調一次, nothing is for everyone, Philips的東西小弟我完全沒有興趣, 但我不否定他的價值, 甚至有人po出Philips的分享文我也不會跑去跟他說明Sony有多美, 因為我跟他是不同市場的人, 比較可能也不知道從哪裡比起, 定位差太遠了.
恕不回覆PM訊息,公開回答問題可以讓需要的人都有看見或是搜尋的到的機會
現在只找到這個個案的聯接. 但文章內容沒提供.
http://mic.iii.org.tw/intelligence/reports/pop_Doc_review.asp?docid=CDOC20070522009
現在想起來好像不止SONY LOGO, 就算PHILIPS LOGO放前面也會有反校果.
恩. SONY的市場定位一直就在創新.
拿SONY的人讓人感覺勇於嘗試, 品味非凡 [LIKE NO OTHERES].
但大部分SONY的商品都是實驗性的.
比起其他廠商, 通常都要做到許多代之後才成熟.
例如他們的末代PDA TH55 還是我的最愛.
她們的末代10吋非寬螢幕筆記型電腦 SRX7 還是登峰造極.
而SONY的試驗性UMPC多少人手裡有呢?
當然由於有我們SONY FAN的支持,能讓他們不斷創新.
賺不賺錢看這幾年營收就知道了.
SONY股價一直沒有高成長. 五年成長66%. 只能算一般.
SONY的創新已經成為口碑.
但也相對於阻止他的市場擴張.
因為他們的創新太技術性, 一般人不懂.
您提到SONY總是把好貨放在日本賣.
害我們要買水貨才買得到.
就是因為它的創新, 時常不符合日本地區以外的市場主流需求.
而日本人卻是對新奇複雜的事務喜愛.
在大多數國外, 這個市場就有限了.
在北美, 有數位相機但不會用電腦中老年人卻是買像框最高的消費族群.
他們連WIFI, GOOGLE是什麼都不懂的...
台灣我不清楚, 但我想這也差不多.
很久以前SONY出的像框能夠連到電腦當第二個LCD螢幕用.
這棒吧? 無須管內建什麼, 只要電腦能撥的東西, LCD像框就能撥.
但在國外測試後賣不好. 為什麼呢?
很多時候這些都在潛意識中. 市場調查員需要豐富心理知識與技巧才調查出來.
PHILIPS調查發現, 人們使用像框, 是想暫時忘卻工作, 輕鬆休閒.
而不想再使用電腦去設定一堆東西. [插入, 開始, 播放.] 這是大部分人想要的.
而大多數人想要的, 就是最賺錢的地方. 這點無庸置疑.
電子產品不像服裝一樣. 電子消費者大多非常計較CP值.
當兩個東西長得差不多, 並且都是大廠做的. 價錢和簡單性通常擊敗品牌.
而多出來的功能和優點不能立刻然消費者懂, 那就三振出局了.
MD被MP3打敗.
PS3銷售少於Wii.
誠如你說的, 市場定位不同.
但SONY的確也在改變策略.
以前從來不打廣告的精品策略, 到現在全球廣告活動變多了.
因為新的一代消費者出現.
不打廣告, 改變行銷策略, 符合世界市場,多少人還會記得當初因WALKMAN風光的SONY?
別忘了, WALKMAN的成功也在於它的簡易性.
就算不識字的阿媽也會按 [PLAY]和[STOP].
現在, 有沒有哪個產品一說大部分人第一個直覺就想到SONY?
這點就是SONY想重反榮耀的關鍵.
wsdc wrote:
請問有哪位大大可以幫小弟解惑?
7吋到底會不會小啊?
什麼叫做小??建議你去3C賣場看看
若是放在床頭,我覺得7吋滿剛好的
至於解析度800*480真的就很不錯了,畫質也很有細膩
比起同樣7吋的廉價像框480*234好上太多,眼睛在怎麼不敏感的人也看的出差異
若是沒有非$ONY不買的的執著,預算又是4k以內
可以考慮三鳥的,至少是國際大廠,小弟有個簡單且沒有人氣的開箱文
[分享]平價高畫質ViewSonic DPX704WH 7吋數位相框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質感普通吧,沒啥無線功能,也不能上網
不過,薄框省空間,相片自動翻轉,全繁體中文介面,不會中毒,也符合很多人的期望
歡迎蒞臨文森的生活點滴~~
內文搜尋

X